呂一儂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
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法律問題研究
呂一儂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競業限制補償金是雇主因保護自身商業秘密利益而對勞動者勞動權產生減損所支付的必要代償性措施,以勞動者在離職后一定時間內不為同業競爭行為為交換所給予的一定數額之給付。從對價給付與補償性給付兩種宗旨出發,分析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的制度設計,以期規范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的合理性問題。
競業限制補償金;平衡;補償;對價
法律通過對權利與利益的外延予以明確,以平息紛爭,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創造之一。①競業限制補償金正是法律在雇主對商業秘密的絕對所有權和勞動者的勞動權的沖突之間得以平衡所做的努力。我國以補償性為制度基礎,但實踐中由于補償標準難以維持勞動者原有生活水準,導致競業義務違反的糾紛頻發。②
(一)競業限制制度的理論基礎
誠實信用原則是對市場主體權利義務的綜合性評價。勞動關系中勞動者與雇主之間基于雇傭勞動關系,雇主給予勞動者就業機會,勞動者常因此過程而知悉屬于雇主所有的商業秘密,因此勞動者應當基于忠誠義務,不得輕易泄露雇主的商業機密,損害雇主的利益。③
(二)競業限制補償金的理論基礎
誠然,勞動法的作用機理在于傾斜保護勞動者,但這并不必然回避對雇主利益的保護,相反的,以傾斜促平衡才是勞動法的追求所在。④雇主的商業秘密的不僅使雇主的財富所在,更是整個社會經濟的財富。但對雇員而言,其再就業的困難若沒有合理代償措施的存在為之平衡,不僅于法不合,也違反公序良俗。
德國《商法典》中對于競業補償金標準的采取“雙重標準”的制度設計。其首先明確規定一個底線標準,即:在雇主與雇員約定的競業期間內,雇主應當以雇員離職前最后一年報酬的一半以上為標準。⑤同時又對該補償金在何種情況下可以浮動予以規定。英美國家的判例法與大陸法系注重競業限制補償金的補償性不同,其以是否有合理對價來判定競業限制協議的合理與否。
(一)我國競業限制補償金問題的現狀
我國現行《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協議,但依該協議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⑥并且在司法解釋中進一步規定,“競業禁止補償標準,按照勞動合同解除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三十來按月補償。”⑦我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地方性法規之中也均有對競業限制補償金的規定,無一例外都采取了補償標準之模式。但是,從我國司法實踐中來看,在該補償標準之下,競業限制案件與補償金數額相關的爭議仍占很大比例。
(二)我國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的完善
由于英美判例法中的“約因”原則需要與法官自由裁量權想配合才能有效發揮作用,故我國借鑒意義不大。對比之下,德國的“雙重標準模式”更具借鑒意義。在我國現行的底線標準之上,借鑒德國雙重標準中第二層標準,即以“不得影響勞動者生活質量”的標準在原標準之上予以浮動,可以使競業限制補償金數額確定更為合理,同時能夠增加勞動者履約的積極性。例如在“朱慧忠案”⑧、“杜少育案”⑨等案件的裁判意見中,我們均看到以“不能大幅度不合理降低勞動者原有生活水平”作為競業限制補償金數額適當與否的標準。可見實踐之中法官做出裁決時也逐漸意識到“不得影響勞動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即該標準具有可執行性。
[ 注 釋 ]
①彭學龍.競業禁止與利益平衡[J].武漢大學學報,2006,59(1):4.
②何宗霖.我國與日本勞工離職后競業禁止約款效力之比較法研究[D].臺灣大學法學院法律系碩士論文,2011.29.
③王松柏.英國習慣法上限制競業協議合法性之研究[J].東吳法學報,18(3):190.
④馮彥君.正確認識競業禁止制度[J].中國勞動,2005(12):19.
⑤許明月,袁文全.離職競業禁止的理論基礎與制度設計[J].法學,2007(4):76.
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23條.
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六條: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⑧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通中民三初字第0282號民事判決書.
⑨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鄭民二終字第1459號民事判決書.
[1]鄭尚元.勞動合同法的制度與理念[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
[2]梁慧星.民法解釋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
[3]黃越欽.勞動法新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4]張樸田.談競業限制違約金的法律適用[J].中國勞動,2015.
D
A
2095-4379-(2017)07-0259-01
呂一儂(1992-),女,漢族,陜西渭南人,西安政法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