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端光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
淺析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保護缺陷
張端光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音樂作品是音樂創作者、表演者、制作者等集體智慧的勞動結晶,人們在享受、使用、表演這些智慧的結晶品時應當尊重創作者的智力貢獻。只有不斷完善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機制,為音樂作品的創作者、表演者、制作者提供更好的平臺,讓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回報社會,不斷為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社會條件。本文通過剖析當前我國在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保護缺陷,從而為研究加強音樂作品著作權的保護提供方向,最終促進音樂事業和諧穩步發展。
音樂作品;著作權;缺陷不足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對于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更顯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在音樂作品的初始保護層面,即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方面更是漏洞百出,使得音樂人維權成為“抹不去的痛”。痛定思痛,結合實際全方位診治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方面的病灶,力爭做到加強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時能找準短板,有的放矢。
(一)救濟途徑單一
“春天里”事件廣為人知,我們以此作為案例進行分析。《春天里》原作者和演唱者是汪峰,后經旭日陽剛翻唱而使這首歌廣為人知。而旭日陽剛并沒有征得汪峰同意對此歌曲進行翻唱,因此最后法院判定此案屬于侵權。對于音樂作品法律維權的滯后性特點,即便最后勝訴,其損失也是不可估量、不可彌補的。現階段,法律規定對于音樂作品的新形勢并沒有及時跟進,仍存在較大不足。此時,有針對性的借鑒西方國家對于音樂作品的保護法律法規,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以社會組織為主體、以行政保護為輔助、以法律保護為兜底的全方面保護體系更具必要性。
(二)缺乏統一收費標準
現行法沒有對音樂作品的使用規定具體的收費標準,這樣一來,當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向使用人收費時,使用人往往以法無明文規定而拒絕付費,由此產生很多糾紛。另外,對于音樂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并沒有合理解決爭端的機制。如在具體實踐中出現的糾紛、沖突等,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和使用者間關于使用費用的糾紛等問題都亟待解決,沒有平衡機制來協調處理這些矛盾。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八條的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可以受著作權人和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的委托,行使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后,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并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活動。”
對于音樂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的兩個組織在職責上存在重復和交叉現象,所以在翻唱等運用作品的行為中難以找到責任人,不清楚交費的對象。在旭日陽剛組合演唱《春天里》案件中,得到原唱汪峰書面同意是必要前提條件,之后再行支付相關費用。理論上,中國音著協構成了音樂作品著作權的第一把保護傘,但結果卻難以使人滿意,侵權現象仍時有發生。13位音著協會員以及原唱汪峰本人無奈之下只得親自維權。眾多歌手的“東家”公司不得不赤膊上陣,成為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斗爭的一抹亮色。為此,必須大刀闊斧的改革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厘清權屬關系,并將其市場化,使得音著協在音樂作品的保護中能有所作為,成為眾多權利人的“大管家”。
進入網絡信息時代,音樂作品在網絡上快速傳播以及沒有相關法律的明確規定,網絡服務商和網絡用戶在網上點播、下載、上傳、轉載等侵權行為輕而易舉。
在中國的音樂行業中,詞曲作者處于弱勢,僅靠個人和音著協的力量維權是非常困難而且成本非常高。從某侵權案看,七大唱片公司為了維權,花費了三年時間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由于時間、經濟成本高,而賠償費不高,都是導致維權退縮、侵權擴張單的主要原因。
在音樂產業中,音樂作品的作者、表演者、使用者之間存在著極其不平均的利益失衡狀態。如今各種音樂作品以翻唱形式在社會進行傳播,出現的形式也比較多樣。通過尋如何構建一個全面立體的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機制體系,維護原創音樂著作權人的權益是筆者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我國在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方面出現制度不完善,行政保護機制不暢通,集體管理組織需要進一步優化的問題。最后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的法制完善有所幫助,減少我國社會出現的翻唱侵權現象,降低糾紛出現的概率。
[1]韋之.知識產權論[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1.
[2]薛虹.網絡時代的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7.
[3]蔣仕梅,張慶科.<春天里>“禁唱”風波引發的版權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1.
[4]劉潤濤.對歌曲著作權保護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11,3(270).
D
A
2095-4379-(2017)07-0275-01
張端光(1990-),男,山東濟南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著作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