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培 仇昱婷 鄒婷婷 徐 琪
寧波大學,浙江 寧波 315000
?
論網絡購物中格式條款效力的判斷規則
施曉培 仇昱婷 鄒婷婷 徐 琪
寧波大學,浙江 寧波 315000
我國現行立法對網絡購物中格式條款的規制尚不完善,有關網購管轄權、七天無理由退換貨與質保問題上的效力爭議層出不窮。為總結出具有普適性的格式條款效力判斷規則,本文建議將認定消費合同格式條款無效所秉持的尺度明確為格式條款違反誠信原則,對消費者顯失公平。
格式條款;效力判斷;公平原則
當前對于網絡購物中格式條款的具體規定,主要集中于《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中。但其中部分法條自出臺以來,爭議較大,因而有必要在此一一理清。
第一,關于《合同法》第39條與40條不矛盾。盡管徐國棟教授以“提供方違反39條第一款義務者無效,而不違反則為有效,可40條卻不問是否違反一律無效”為理由,認為其對立性顯而易見。但是運用我國臺灣地區學者王澤鑒先生對于定型化契約條款適用時應依五個次序加以檢討的觀點進行推敲,經營者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格式條款,該格式條款已然不構成合同內容,就無需進行下一步格條款有效抑或無效的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第39條與40條存在誤導性,之后出臺的《<合同法>司法解釋》依然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因而,筆者認為有必要出臺新的司法解釋,明確經營者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格式格式條款,僅關涉格式條款是否構成合同內容,尚無涉于格式條款有效抑或無效這一觀點。
第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缺乏對于消費者未盡到提示說明義務的后果性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釋義》將后果補充為性質上屬于可撤銷的條款不恰當。該釋義應予修改或廢止。理由同上該格式條款或者不構成合同內容,不涉及效力問題,或者因消費者同意而構成合同內容,在消費者同意構成合同內容的情況下,格式條款是否有效,標準在于內容是否公平、合理。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1條關于未經提示條款無效的主張與《消法》第26條以及《合同法》第40條關于格式條款無效的明文規定相背離。因此,第31條應予修改或廢止。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行”現行立法賦予了法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審判空間,但缺少明確具體的判斷規則會使得法官進行裁判時適用標準難以把握而使案件裁判結果具有不確定,造成同案不同判現象頻發。因而在司法實踐中,需要法官進行認知思維轉型,突破理論困境。
建議法官在實務審判中遵循如下思路:第一,按照形式理性標準,判斷格式條款的提供方是否盡到合理提示義務。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的格式管轄協議,除非消費者同意,一般來講不構成合同內容,于此情形,格式管轄協議不存在有效無效之爭;或者因消費者同意而構成合同內容,于此情形,在進入用實質理性標準判斷。第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第2款、第3款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0條等規定,以格式條款對消費者是否公平、合理研判格式條款之有效抑或無效。第三,對于公平原則的確定。可參照《德國民法典》第138條關于禁止違背善良風俗的行為的規定,以及第242條關于公平交易及依誠實信用履行義務的規定。
電子商務日新月異的發展使得網絡購物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電子商務法,網絡購物競爭的加劇會帶來大量的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因此政府要提高對于格式條款的關注力度,加快立法以盡快將網絡購物納入到規范化、法制化的道路上來,并通過建立格式合同審查制度從源頭上減少因格式條款制定者的故意或過失而對消費者造成的損害。學界要不畏任重而道遠,堅持上下而求索,為我國電子商務法立法的完善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1]王利明.合同法新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崔建遠.合同法(第5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吳偉光.電子商務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D
A
2095-4379-(2017)14-0256-01
施曉培(1996-),女,浙江慈溪人,寧波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仇昱婷(1995-),女,浙江湖州人,寧波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鄒婷婷(1997-),女,安徽壽縣人,寧波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徐琪(1996-),女,浙江嘉興人,寧波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