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文軍
(東營日報社,山東 東營 257091)
媒體人應該讀點地域文化書
□薄文軍
(東營日報社,山東 東營 257091)
新聞從業人員,尤其是采、編、導、播、校等工作人員,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需要大家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對人文社會學科有所涉獵。而為了能更好地從事新聞工作,從業人員在閱讀學習普適性的文、史、哲、法、經書籍的同時,還應該適當閱讀些地域文化類書籍。
對于新聞從業人員,特別是側重于“做內容”的從業人員來說,適當閱讀點“地域文化書”,或曰“地情文化書”,是更好更順利地完成采編等工作的需要。這一方面是因為,你的稿件本身需要涉及到本地的自然、人文、歷史、地理、風俗、物產。而即便這些東西并不直接出現在你的稿件里,它們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你新聞稿件的大背景??鋸堻c說,則可能是“不懂地域文化無以言”。
以筆者所在的山東東營市來說,許多地情知識就值得新執業的媒體人認真研究學習。比如,東營是一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其南部地區早在8000年前即有人類的足跡,其北部地區則多是近160多年來黃河淤積而成的新生土地,而且直到現在仍在與日俱增;東營是世界上土地增長最快的地區,但并不是全球能夠增長土地的唯一地區;東營是萬里黃河的入??诔鞘?,但東營的絕大部分地區并不屬于水文概念下的“黃河流域”,黃河在東營很大程度上只是一道分水嶺,其真正屬于黃河流域的不過是兩岸大堤中心線以內的狹小區域以及入海口門兩岸的無堤防區域;黃河是沿海平原地區,但其水中無島、陸上無山,大陸架平緩、潮間帶寬闊,等等。
媒體人認真閱讀地域文化書,了解更多的地情知識,在寫作過程中才能信手拈來、筆下生花,而不至于文字枯澀、“開口即錯”。尤其在駕馭一些長篇幅的稿件時,才能夠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采、編之后的其他環節,工作人員豐富的地情知識也將發揮類似的作用。
我們閱讀古典名著、閱讀暢銷書、閱讀更多的普適性的書籍,除了增長知識、武裝頭腦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這些東西,是社會普遍認可的“交流溝通符號”,是一些便于切入的“大眾話題”。說得通俗點,這是一種“談資”。但這種“談資”是雅俗共賞的,也是很有必要儲備和掌握的,尤其對新聞工作者來說。因為媒體人需要面對的是社會各界的公眾,職業的原因你必須學會“沒話找話”,必須能夠把握談話的場面和節奏,必須能夠保持“不冷場”。而在這方面,適度掌握些“大眾話題”,將會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
在一定區域、一定人群的范圍內,地域文化就是很好的“交流溝通符號”和“大眾話題”。甚至于它在這方面的功能,要強于一些普適性的知識,因為它更接地氣,更容易觸動對方的興奮點。比如,一個地區歷史上出現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民間掌故、風土人情。比如,一個地區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經濟總量,等等。當然,儲備這類“談資”不是為了搶風頭、秀知識、曬淵博,而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為了便于交流溝通,它是為真正的采訪業務服務的。
一方水土一方人。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的市、縣都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起碼當地人是這樣認識和理解的。其實這也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當地人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挖掘比較深,了解比較多,認識比較透,不像外地人只是粗線條地去認識它。如果我們耐心去閱讀,一些當地歷史上出現過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對我們確實是很有教育啟發意義的。
對外地的人文風景,我們或許可以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但對個人工作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就需要認真仔細地去研究和閱讀。包括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也要盡量弄清其來龍去脈,不能人云亦云、以訛傳訛。還是以筆者所在的東營市為例,這里是中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里,是我國重要地方劇種呂劇的發源地。這里是漢代《今文尚書》傳播者歐陽生等“歐陽八博士”的家鄉。歐陽生的學生、西漢御史大夫兒寬曾參與制訂《太初歷》、主持修建六輔渠。東營的許多歷史人物都曾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作出過較大貢獻。東營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這里生產的糧食、棉花、食鹽等等曾支援了山東境內許多根據地和解放區。革命戰爭年代,這里走出過許許多多的共和國高級將領、高級干部,這里曾經涌現出了數以千計的革命先烈。
所有這些,都足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振奮我們的精神、砥礪我們的斗志、促進我們的事業。通過閱讀地域文化書籍,全面了解這些,就能促使我們切實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不至于數典忘祖,妄自菲薄。
適合媒體人閱讀的地域文化書,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大領域:
1.方志類圖書。國史、方志、族譜是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學大廈的三大支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方志是對歷史的“中觀”描述,同時也涉及到許許多多的歷史細節,閱讀方志類著作對新聞從業人員來說很有必要。這類書籍,主要是當地史志系統出版及指導出版的市志、縣志、部門志、行業志、山川志、特色志等等,包括古代的和當代的。當然,許多地區方志著作卷帙浩繁,閱讀量很大。這一方面可以根據需要精讀、選讀,另一方面各地史志部門對此也有所考慮,編輯出版了一些縮略本。如東營市史志部門每年都會出版一冊袖珍版的《東營手冊》,介紹本市基本概況,自然、歷史、人物、事件、古跡、景點、城鄉、企業,及最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一卷在手,遍知東營。這種書籍,新聞工作者可以隨身攜帶,抽時間閱讀,根據需要查閱。
2.黨史類圖書。各省、市、縣都編有“中共地方史”,記述從新文化運動到新中國成立,乃至到和平建設時期當地黨組織的建設發展情況。其中涉及的,則有當時的社會背景、時代風云、歷史風貌等等。如對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社會全貌,對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介紹都非常清楚,且具有最強的權威性。有的地區還配套編寫了當地“黨史大事記”“黨史人物”“抗戰人物”等讀本。媒體人全面閱讀這些書籍,對個人的工作、學習、成長,對自覺接受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都非常有意義。
3.文史類圖書。這類圖書,以各地政協機關編印的文史資料匯編為主。各省、市、縣政協機關都編有文史資料,一年或數年一輯,內容涉及當地有影響受關注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化現象、社會變遷、文物古跡、風土人情及相關回憶文章、口述資料,等等。因為許多撰稿人有著特殊的身份、經歷和視角,其提供的許多資料都非常珍貴。同樣是本著“存史、資政、育人”的宗旨編纂,這些文史資料可以作為史志、黨史類著作的有效補充。而近年來,各地政協文史資料編纂有專題化的傾向,針對某一個或一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化現象進行集中展現,其資料性、知識性、地域性變得更加鮮明,往往能讓讀者對某個領域的知識豁然開朗,其閱讀和查閱的價值很大。
此外,還有本地宣傳文化及研究部門編纂的綜合性地情書籍,本地專家學者編著的綜合性、專門性地情書籍,相關部門單位編纂的帶有地域特色的行業性書籍,等等。
經過幾百年、上千年的文化積淀,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積累,各地編纂的地域文化書籍林林總總,異常豐富,對于讀者來說,往往不是短時間能讀完讀透的。為此,確立一種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順序是非常必要的。筆者認為,媒體人讀地情書主要可把握以下幾點:
1.確定閱讀方法。根據圖書的內容和性質,確定通讀書目和查閱書目。一些大部頭的新編史志和年鑒其實是不必通讀也無法通讀的,主要用于選讀和查閱資料。
2.選擇閱讀順序。主要是根據個人工作、學習的需要,確定先讀后讀的順序。急需掌握的知識和資料應該先讀,其他的可以后讀。
3.培養閱讀興趣。書不可畏讀,亦不可硬讀。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在大的范圍框架內,個人感興趣的書可以先讀,一時興趣不高的可以緩讀。當你讀完一些書之后,對那些“緩讀書”的興趣也就調動起來了。到那時再讀,可能更容易進入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