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桂華
(松原日報社,吉林 松原 138000)
好文章在于細雕琢
□尚桂華
(松原日報社,吉林 松原 138000)
俗話說,“秧好一半谷,題好一半文”。“文題善,佳篇成一半”。這兩句話均點出了文章標題的重要性。標題是文章的核心主旨,所以寫好文章是功夫,制作好文章標題才是深功夫。
2014年8月21日,刊發在《松原日報》四版的一篇《美國竹柳在扶余“生兒育女”》吸引了很多當地新聞人的視線。其文體裁是一篇消息,通篇文章含標題和標點符號不及千字。稿件沒有渲染雕琢的痕跡,無驚人語句,在自然淡定中見才情,在平實無華中讓人體味出一些真實的新聞寫作功夫,給人一種洗掉鉛華、去除雕飾之感。
選擇這篇稿件文章進行分析,是因為文章寫的是真實事,是新鮮事,是百姓事,無一絲機關材料味道,是新聞人深入農村與被采訪對象面對面嘮嗑出來的,是到田間地頭走出來、看出來的,新聞有溫度、接地氣,諸多地方值得點贊。
前些年,竹柳作為一種新的樹木被很多種植戶從黑龍江引進入扶余當地,因為這種樹耐鹽堿、耐淹、抗風沙,而且具有生產快等因素被當地廣大農民認可和青睞。這篇文章就是在人們對竹柳認識處于模糊狀態下推出,給有致富夢想的種植戶吃了定心丸,把竹柳“真實面目”進行描寫,宣傳及時而有意義。
《美國竹柳在扶余“生兒育女”》,正文共9個自然段908個字,為讀者講述的是吉林省扶余市東井村村民楊長春引種、繁育、買賣美國竹柳的事。文章主旨就是向廣大農民朋友傳遞和推廣種植美國竹柳增收的新經驗、真經驗、好經驗。這也是此篇消息的新聞價值所在,而且較好地體現了新聞寫作短、時、新的新文風。
文章標題、導語及結構個性鮮明。一般來說,消息的標題說道最多,它可以有引題和副題,當然有的通訊現在也有這樣包裝的,但不常用。常用的還是傳統的寫法。如我們熟知的經典作品《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了七十二個階級兄弟》都是好標題,《家信》是《吉林日報》獲中國新聞獎作品,標題僅兩個字。
《美國竹柳在扶余“生兒育女”》的標題個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一是利用了美國竹柳這個新品牌效應,文章主要內容直接寫入文題,給讀者一目了然之便。二是利用竹柳這個新名詞產生一定懸念感。竹柳是個新名詞,很抓讀者眼球,讓讀者有了想了解到底是什么的沖動。三是利用擬人手法。“生兒育女”通常指人,而這里更加形象化地寫出竹柳在這里栽植成功。四是行文比較簡約,標題僅11個字,言簡意賅,不落窠臼。
導語簡短,只54個字,但新聞六大要素“5W+H”一應俱全。還用設問和伏筆等技巧,把最重要的、最突出的內容放在導語里,片言居要,統領全篇。
竹子和柳樹大家并不陌生,但您知道竹柳嗎?它是正宗的美國樹種,已被扶余市新站鄉東井村村民楊長春成功引種和繁育,并獲得較高收益。
最突出的是“獲得較高收益”這是農民發家致富的風向標,如給農民吃上定心丸。
整篇消息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結構,從最后一個自然段向前刪除,就剩導語,也能讓人知道最重要的東西,在結構安排上,雖然是倒敘,然后進入順敘,中間又有插敘,使整篇消息有血有肉,不枯燥,有波瀾感。
楊長春平時就愛擺弄花草。三年前,他了解到竹柳具有栽植密度高、生長快、抗性強、木材用途廣、可防風治沙、兼作套種等優點,便大膽引進美國速生竹柳種苗試種,經過三年摸索種植,竹柳已經完全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現在,楊長春已經開始進行規模化種植。
這篇消息的語言有一定個性,比較平實、鮮活,如利用了“園林綠化,片片林都成”“這八九分地,預計能出個三四萬塊錢”等鄉親們的語言,就感覺有貼近性,有生活味。
竹柳有著可觀的經濟效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園林綠化,成片林栽植都成功,一公頃地收入最低也超過2萬元錢,高的一公頃地能收入3萬元到4萬元。楊長春的樹苗現在已經銷往農安、遼源、通化、延吉、重慶等地。
文章具有很好的可讀性,這主要是由這篇稿件的新聞價值決定的,就是它傳遞了農民可以致富的新品種、新技術,是經過成功實踐檢驗和證明的。
“楊長春悉心照料的這片竹柳,長勢良好,遠遠望去,青翠欲滴,微風襲來,竹柳的枝條隨風飄拂,搖曳多姿。在新站鄉東井村竹柳種苗繁育基地,楊長春看著綠意蔥籠的竹柳欣慰地說:‘今年我都種三年了,頭兩年沒有經驗,現在從種到管理技術全都掌握了。’
去年開春新插的竹柳,現在長得有3米多高,老楊介紹,這個樹種特別好,像割韭菜似的,一茬一茬,成材以后,貼根拉下去,根不用動,還接著長,一年比一年長得好。楊長春一共引進了三個品種,竹柳3號,竹柳5號和超級竹柳速生王。竹柳5號桿莖已開始變紅,它的顏色一年四變,春天是綠的,到夏天一點點變黃,到秋后變深紅色的,桿通身上下全是紅的。”
語言樸實無華,句句簡短練達,堪稱佳作。如果要說不足之處,就是還可以再精練再短一點,還應該多用些群眾語言,但瑕不掩瑜,整個稿件故事完整,有新聞價值,是個不錯的消息。
此文章沒有對標題過度包裝,記者在采寫自由稿件時對標題包裝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大題區,突出重點內容,以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但有時可能事與愿違,人們看了標題后,看正文的興趣就被沖淡了。所以能寫出簡練的標題十分重要,也是對新聞人采寫功底的一種考量。
文學類作品中的標題就更少包裝了。比如很多人熟知的《離騷》《石頭記》《荷塘月色》等等。所以消息的標題講究特別多,但核心是標題要簡潔、明快、奇特,增強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所以消息標題在真實、客觀、準確、簡潔的基礎上,要力求有美感、有動感、有情感,有撥動讀者心弦之效。
尤其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在傳播內容、渠道、平臺等方面深度融合的當下,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如,鳳凰網在報道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時,有別其他各大媒體,標題只用了“習近平總結鄧小平的六大遺產”13個字,“六大遺產”未加引號。筆者認為這段話的意義,在于使新聞寫作和標題制作向網絡靠攏看齊,使報紙融入網絡世界。由此,達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作為新聞人,要緊跟時代脈搏,為時代鼓與呼的同時,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實現進德修業,與時代同行。
(編輯: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