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培 黃 玲
陽光學院,福建 福州 350015
民辦高校法科“雙證書”制建設探索
李成培 黃 玲
陽光學院,福建 福州 350015
隨著中國高校法學專業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民辦高校法科畢業生就業形勢顯得嚴峻。大學本科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之間存在著教育沖突,以及民辦高校自身競爭力的因素,是民辦高校法科畢業生就業困境原因之一。當前法學就業形勢及民辦高校自身辦學定位說明了“雙證書”制建設的必要性,民辦高校法科應針對性地改革民辦高校法科教育課程設置,重視應用性教育,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促進民辦高校轉型為應用型高校。
民辦法科;雙證書制;應用型人才;建設路徑
法學專業在我國是熱門專業之一,學法之人,往往也對未來的職業前景充滿了期待。但隨著法學專業膨脹過于迅速,公檢法機關人員的飽和以及畢業生人數的數倍增加,法學本科的就業形勢變為嚴峻。如今,法科畢業生就業從專業化程度來看,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完全的法律工作者,指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公證員;第二,半完全的法律工作者,這類群體主要在政府、企業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第三,準法律工作者,指人民調解員等等。雖學法者不一定都事法,但完全的法律工作者是法律職業隊伍中最重要的部分,通過司法考試仍是主流的選擇。且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推進,黨中央指出要建設高素質的法治專門隊伍和法律服務隊伍,建立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以及設立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等。可見,基于當前就業形勢及我國法治建設背景下,探索民辦高校法科“雙證書”制建設是有必要的。
法學專業雙證書是指本科學歷文憑與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其對民辦高校轉為應用型高校有著促進作用。
(一)法學“雙證書”制響應教育政策
在國家頒布的各項教育文件中都有為法學專業“雙證書”制度提供法律依據和政策保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指出要將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兩者相結合。在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征求《關于在普通本科高校中推行“雙證書”教育的意見》也指出,為適應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及產業發展的需要,提高本科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在全省普通本科高校推行“雙證書”教育。
(二)法學“雙證書”制符合民辦高校辦學定位
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在定位方面和培養目標方面不同。后者,如“211”學校重點培養研究人才,而前者定位于培養適合社會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從這點來說,民辦高校就要先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要滿足地方經濟、行業的發展需求,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適應學生就業需求,這些決定了民辦高校必須“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雙證書是應用型人才專業知識與實務技能結合體現與證明,符合民辦高校辦學定位。
(三)法學“雙證書”制能有力推動教學改革
民辦高校秉承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積極探索培養復合型、應用性的卓越法律人才的教學模式,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實行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能使學生應用技能迅速提高,也改善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從而避免培養的學生的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結構的不平衡。
法學在本性上是一門應用學科,應用學科的使命就是要解決問題。雙證書”制建設路徑要讓同學正確認識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與法學教育兩者關系,明確職業生涯規劃,增進學習興趣,同時教學課程改革要側重于將傳統教育轉向應用型教育,從知到行倒置為從行到知,要發揮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對法學本科教育的導向作用,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一)以目標為方向,明確職業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職業規劃應該是當前高校本科教學設計重視的問題之一。首先,要明確職業規劃就要正確認識法學培養方案,必須先了解法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學制、學位授予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此乃規制大學學習的“法律”。其次,在明確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學生可結合個人性格品質、素質興趣、學習能力、具體目標作出規劃。做好了職業規劃,以充分利用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時間,有的放矢,有規劃地學習有用的知識和培養相關的技能和素質。
(二)以應用為重心,重視應用教育
在“雙證書”制度框架下,將學校當前的師資條件與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兩者緊密結合,法學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也就不會出現完全以司法考試為主導的辦學理念,從而搭建好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紐帶。在重視應用教育的實踐課中,能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法律適用能力、法律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法律實務技能。
1.重視診所式教育建設
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種法學應用性教學模式,實質在于從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課程主要內容以為現實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為途徑,將教學活動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在實踐中的學習,達到法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診所老師們的指導下,學生為各式各樣的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同時也達到他們各自的學習目標。在診所式教育中,面對的是現實的案例和問題,同學能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回答實際法律問題,將法律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完善個人法律知識體系,增強法律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增加師生交流機會,改善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對于學生學習和老師的教學都能達到了良性循環的作用。并且,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制度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考試以案例題為主,每年更新相當比例的案例,大幅度提高案例題的分值。正因為司法考試本身也是側重考查學生將法學知識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應用能力,所以診所式教育這種應用性教育值得應重視。
2.完善模擬法庭教學
模擬法庭教學是法學實踐教學之一,逐漸被各大高校重視并加以研究。模擬法庭作為法律系校內實訓基地的重要場所,培養學生的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學生大四畢業設計中也可采用模擬法庭形式,比如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不是簡單寫一篇論文,而是由若干同學組成小組共同演示一個法庭審判程序,之后,從審判的案件中提取撰寫論文的素材。模擬法庭也是法學專業“三大訴訟”課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第二課堂。完善模擬法庭在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在實踐教學上將有新的突破。
在國家法治建設進一步推進之際,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民辦高校法科探索“雙證書”制是很有必要的,其符合民辦高校的辦學定位。給各民辦高校的本科法學教育帶來一定機遇,推進了民辦高校的法學教育進程,民辦高校教學質量也可以借助司法考試通過率作為一個指標,提高學校和學生的競爭力,進一步促進了民辦高校轉型為應用型高校。而在民辦法科“雙證書”制建設路徑中,要針對性地改革民辦高校法學教育課程設置,側重于將傳統教育轉向應用型教育,從知到行倒置為從行到知。總之,要結合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與法學教育兩者關系,發揮前者對后者的導向作用,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1]袁琴武.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困境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23):83-85.
[2]費宏達.民辦高校法學專業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在線,2014(7):120-121.
[3]胡武艷.司法考試與民辦高校法學教育的沖突和協調[J].現代商貿工業,2015(3):180-181.
G
A
2095-4379-(2017)22-0286-02
李成培(1995-),男,福建漳州人,陽光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