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嵐
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調解中心,上海 200000
?
商事調解協議效力的不足及其完善策略探究
蔣 嵐
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調解中心,上海 200000
近年來,伴隨著商業活動的迅猛發展,商事糾紛不斷增多,由此帶動了我國商事調解的起步和壯大,商事調解組織及其調解水平、能力日益增強,為妥善合理地解決商事解紛,維護良好的商業活動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制于我國法律對商事調解協議規定的弊病,其在效力與合同等同方面缺乏強制執行力,極易造成協議雙方不履行情況的出現,進而削弱了商事調解的效力,影響了其作用的發揮。鑒于此,本文從商事調解的相關概述入手,對域外商事調解協議的相關舉措予以闡述,在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優化和完善我國商事調解協議效力的相關策略,以期為彌補現有商事調解協議效力的不足,更好化解商事糾紛,推進商事活動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可行借鑒。
商事調解協議;效力;不足;完善
在商事活動中,當事人之間商事糾紛的產生大多是源于合同的不履行或是不完全履行。在商事調解之后,調解協議并非具有強制性,其仍是合同性質,仍具有不被履行的風險和進一步救濟的需求。在此之下,這種“合同套合同”的糾紛解決方式在實踐中仍有著高度的不被履行風險,從而削弱了商事糾紛解決的質量。為此,針對商事調解協議效力的不足進行剖析,進而構建科學的商事調解協議效力保障機制極為必要。
(一)商事調解的特征
作為糾紛解決機制的一種,商事調解有著自愿性、靈活性、保密性等一般調解所共有的特征,但在日臻復雜的商事活動下,商事調解也呈現出一系列自身特征。其一,快捷性。在商事調解下,雙方能夠及時交流溝通,進而快速達成一致,促成糾紛的解決。因而,商事調解有效節省了矛盾雙方的時間,避免了商業損失的無限制擴大;其二,緩和性。商事調解以和平解決,相互諒解為目的,旨在保護和維系雙方共同利益,專業化的調解隊伍能夠高效高質地處理案件,調解爭議,進而為日后雙方的再度合作提供了可能。其三,國際性,商事調解并非局限于國內,而是面向全球業務,經常涉及國際貿易糾紛,這也就凸顯了商事調解較高的專業性。
(二)商事調解協議及其效力
一方面,較之于人民調解和行業調解,商事調解有著高度的專業性,無論是機構設置和調解員隊伍的專業素質,都可以比肩法院和仲裁機構。但商事調解協議所具有的合同效力則說明其與人民調解對等,未能兼顧到商事調解自身特征和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和削弱了商事調解的專業化水平與高度化質量。另一方面,商事調解協議僅具有合同效力,為當事人不履行風險埋下了隱患。基于此,當出現不履行風險時,當事人只能進一步提起訴訟,尋求救濟,從而加大了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和訴訟成本。尤其是在一些國際商事案件中,標的物的金額較高,如若糾紛解決機制的效率過低,質量不佳,極易使得當事人錯失投資機會,進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因而,對比人民調解,商事調解協議更加需要高度的效力以約束和督促雙方履行協議,但顯然,現有的規定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一)新加坡
在ADR的運用以及實踐處理方面,新加坡可謂走在世界先列。在立足自身國情的基礎上,新加坡創設了特有的調解制度,將調解運作分為法庭調解和私人調解兩類。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專門成立了PDRC(初步糾紛解決中心)和SMC(新加坡調解中心),致力于對各類商事糾紛的解決。在啟動訴訟程序之后,在法庭展開調解工作,并由法庭負責執行。而大多數的商事案件,則可以通過調解中心得以順利解決。縱觀調解中心的案源,一方面是通過法院轉交而來,另一方面則是一方當事人提交并經對方當事人同意,亦或是雙方在糾紛前就寫成的同意調解的合同條款。
(二)韓國
在調解制度方面,韓國深受日本影響,在法院的調停程序、結構設置以及執行力等方面與日本如出一轍。較之于法院調停,韓國的行政委員會調停則更為普遍,且特征顯著。這些行政委員會隸屬于政府機關,具體調停事項涉及廣泛。對于醫療、建設、環境等領域的訴訟,則必須以行政委員會的調停為前置程序,且行政委員會出具的調解書具有法律的強制執行力,從而為協議的履行提供了保障。
(三)美國
根據法院參與的不同,美國的調解制度可以分為法院附設調解和其他調解。同時,受制于各州法律的差異,法院的調解制度也不盡相同。譬如,在一些州,法律明確規定要將調解作為某些案件的必經程序,但在其他州卻無此規定。但是,即便做出這樣的規定,此類調解也大多無法律的拘束力。
(四)英國
隨著商事活動的迅速發展,調解作為靈活高效的糾紛解決方式之一受到了英國國內的高度青睞,并在各個商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除卻法院附設的調解程序外,英國還有眾多的調解機構,諸如ACAS(咨詢調解仲裁機構)、CDR(糾紛解決中心)、CDP(城市糾紛小組)等等。這些調解機構協同法院,共同致力于商事領域的糾紛解決。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機構的調解均屬自愿性質,其在調解的效力和執行力方面仍有待商榷。
(五)德國
在德國,“好訟”文化盛行,德國社會對于訴訟的理念和追求強烈。2012年,德國通過了《調解法》,作為專門性法律,《調解法》與《民事訴訟法》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調解體系。而《調解法》的出臺實施也成為德國ADR實踐領域的標志性舉措,對于引導民眾解決糾紛,選擇適宜的方式有著重要意義。根據《調解法》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可以資源選擇是否適用調解程序。但如若當事人選擇了調解方式,那么調解協議就具有了執行力。任何一方對于協議的不履行,對方對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一)強化對當事人履行能力的審查
一方面,在調解的受理與審查過程中,除了對審查雙方當事人所提交的材料以及案件的性質進行全面、客觀、詳實的審查,調解機構還需高度重視證據和事實的重要性,及時對證據與事實進行審查,一單發現有瑕疵和問題,就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與此同時,不同的調解機構應深化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并構建有效的誠信監督體系。
另一方面,各大調解機構要切實提升調解工作隊伍素質,建立健全長效培訓機制,強化對調解員的業務和能力素質,促使其能靈活應對日趨復雜的商事糾紛。與此同時,調解機構還應積極尋求高等院校法律專業的合作,借鑒“校企聯合”的模式經驗,為商事調解人才的儲備和輸出做好鋪墊。再者,調解機構還可借鑒法院的商事特邀調解制度,選聘具有知名度、影響度的企業家作為特約調解員,將其廣泛吸納進調解環節,從而為商事解紛調解提供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和可用謀略。
(二)建立健全司法確認制度
司法確認制度的完善能夠有效提升商事調解協議的效力,進而約束和保障雙方履行協議。對于司法確認制度的完善,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司法確認的申請主體。筆者認為,在經法院嚴格審查,且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的前提下,可以由一方當事人申請賦予調解協議以強制執行力。之所以如此建議,是因為當事人自愿簽訂協議即是對自身權利的處理,如若當事人因協議履行糾紛而提起訴訟,那么法院做出有執行力的判決也無需經過當事人同意。同理,司法確認經過當事人一方申即賦予強制執行力也是合理可行的。這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和時間成本,也能避免過高的司法確認門檻對當事人造成的阻礙。且賦予調解協議執行力的主體是法院,也并未涉及到對法院司法權的侵犯。
其二,司法確認的管轄法院。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司法確認的管轄法院為調解組織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毋庸置疑,將基層法院作為司法確認的管轄法院,能夠有效便捷當事人,便于其就近提出確認申請。但此規定也存在一些問題。對于一些標的額和金額較大的案件,本應隸屬中級人民管轄管轄,但因當事人選擇調解,也就順勢交由基層人民法院。這種標的額過高,復雜程度較大的案件對基層人民法院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具體地對司法確認的管轄法院予以明確規定,將重大案件的管轄權交由中級法院,以切實提升司法確認的質量和水平。
對于商事調解的司法確認,我國立法尚存空白之處,為此只能參考和借鑒人民調解的相關制度來展開。因而,我國應彌補現有司法確認在立法方面的不足,細化有關立法的規定,在民事訴訟法中單列一章,對司法確認的程序、方式以及救濟方式等予以明確,從而為法院的實踐操作提供法律依據。
(三)完善訴調對接制度
所謂訴調對接,即是法院訴訟和人民調解的對接,通過法院將部分來院起訴的糾紛分流到調解機構,以訴前調解的形式先行進行調解,從而在有效發揮訴訟與調解二者優勢的基礎上,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訴訟解決效率。
一方面,要實現對接規則的規范化和法律化,制定統一的法律,以為訴調對接提供法律保障,確保實踐程序的連貫統一,并有效維護司法權威。同時,專門調解法的制定還能緩和我國多元化解紛解決機制之間的矛盾,促使各種解決方法之間的銜接更為順暢,消融不同方法的沖突,在給予當事人更多選擇途徑的同時,帶動司法效率的提升,解決社會矛盾。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民調解員轉入制度,適度提升準入門檻,構建科學的任免和獎懲機制,在保證人民調解員地位和工作穩定性的同時,不斷激發調解員的內在潛力和主動學習意識,帶動調解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在調解員職業結構設計方面,則可以通過雙向職位結構將調解員的管理職位與專業技術職位分開,做到既保證隊伍穩定,又充分體現和發揮調解的專業性。
綜上所述,商事調解協議與人民調解協議有著顯著的不同,這也就對商事調解協議的效力做出了特殊規定。但當下商事調解協議的效率缺等同于人民調解協議,明顯滯后于現實需要,在糾紛解決的質量、效率以及成本方面均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為此,要切實強化對當事人履行能力的審查,建立健全司法確認制度,并不斷完善訴調對接制度,以實現商事調解協議效力的最大化發揮。
[1]齊樹潔,李葉丹.商事調解的域外發展及其借鑒意義[J].中國海商法年刊,2011(02).
[2]李琳.商事調解的利弊探析暨多元化調解機制的建立[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03).
[3]安文靖.我國商事調解立法改革芻議——兼論國際商事調解立法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時代,2010(03).
D
A
2095-4379-(2017)09-0102-02
蔣嵐(1979-),女,上海人,碩士研究生,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調解中心,副秘書長,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