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月 費宏達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
論中國仲裁協會的建立
翟 月 費宏達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仲裁法》中規定建立中國仲裁協會,而至今中國仲裁協會的建立一直處于停滯狀態,建立仲裁協會是我國仲裁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商事仲裁的發展,我國的仲裁協會應當盡早的提到日程當中。本文通過對仲裁協會的合理性、合法性,性質和制度,建立中國仲裁協會的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仲裁法;中國仲裁協會;基本制度;職能;基本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下簡稱《仲裁法》)由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于1994年8月31日通過,并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二十多年來,在我國的法治建設下,中國仲裁事業的發展有顯著提高。全國先后成立了244家仲裁機構,年收案由仲裁法實施第二年受理案件1000余件,發展到如今受理案件13.7萬件,是過去的130多倍,并連續二十年保持了收案數量和標的額增長,年均增長率高達30%多。如今,我國仲裁業處在一個既相對快速發展又存在很多變數的磨合期,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深化,市場多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的情況下,仲裁在解決各種爭議機制、分流法院案件等發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了當今市場經濟調節下解決各類案件的重要的訴訟替代方式,成為了當今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為中國的發展產生是有利的影響。然而,我國仲裁事業所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例如,從仲裁委員會體制看,我國仲裁委員會的體質多種多樣,分別有單獨建立的機構、靠省市政府法制辦、靠省政府辦公廳、司法局;從組織管理看,分別有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在我國的特殊時代與背景之下,國務院發布的《重新組建仲裁機構方案》規定,“仲裁委員會設立初期,其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參照有關事業單位的規定,解決仲裁委員會的人員編制、經費、用房等。同時,仲裁委員會應逐步做到自收自支。”,這一規定沒有嚴格執行;從財務管理體制看,有一些實行經營服務性收費,大部分實行行政事業性收費;從仲裁員上看,仲裁員的監督、選拔,合法權益的保護上,所任命的仲裁人員行政色彩重于專業色彩,對于是否專業也沒有明確的標準,缺乏合理有效的制度。從仲裁規則上看,仲裁機構自行制定規則,缺乏統一的仲裁規則,甚至出現一個城市多家仲裁機構的現象。上述的這些問題都在告訴我們建立仲裁協會是勢在必行的。它的建立對于仲裁事業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3月3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印發“關于成立中國仲裁協會籌備領導通知”,“中國仲裁協會籌備領導小組”正式成立,以及《仲裁法》中明確規定要設立仲裁協會,這都表明建立仲裁協會不僅在法律中有明確的提及還在官方文件中規劃了藍圖,基于此我們可以理解為,如果不修改仲裁法,那么一定要建立中國仲裁協會。仲裁法一定不會修改。這也就是說法律存在的建立“中國仲裁協會”的規定是告訴我們建立仲裁協會是具有合法性。
在《仲裁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所有的仲裁機構都是獨立的”,但這里的獨立并不是所謂的“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生存”,它需要一個協調的機構即仲裁委員會去協調和監督。仲裁協會在行使服務職能時,包括宣傳推廣、理論研究、業務交流、組織會議、關系協調、統一代言等方面,在仲裁事業的發展中,對內對外,都需要代表性的較為一致的意見和共同的聲音,不能各行其是,在肯定仲裁的地位及鼓勵并保障其發展的前提下,各仲裁機構對于發展的方法和方式都秉持的不同的看法,這需要仲裁協會在具體的發展的路徑和方式中,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上形成共識。否則它會影響仲裁業的發展,因此我們說,建立中國仲裁協會是合理的。
從一個國家仲裁機構的發展程度直接反應出其經濟發展程度。《仲裁法》公布前,我國仲裁制度的行政性質相當明顯,在仲裁管理體制方面體現為仲裁管理部門進行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在當時的計劃經濟背景下曾產生過積極影響,然而,在我國經濟體制的初步成形,以及深入轉變政府職能下,我國現有的仲裁機構管理體制已經不能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現如今國家行政機關與仲裁機構二者管理體制混為一談的發展背景下,在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大背景下,我們的仲裁機構很難發揮真正意義,難行使它存在的真正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政府職能必須從傳統的“管制”型轉變為宏觀調控型根據《仲裁法》的規定,我國的仲裁制度確立了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也確定了協議管轄制度,協議仲裁制度、在設置了民間性仲裁機構的同時亦適用或裁或審和一裁終局制度。我國《仲裁法》為了與其確定的仲裁屬性相適應,同時也對我國的仲裁管理體制作出了規定:仲裁委員會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仲裁不實施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提到仲裁管理體制不得不提到從1994年就在建立議程中的中國仲裁協會,《仲裁法》在第15條中也對其在中國仲裁體制中的性質和作用作出了規定,即中國仲裁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仲裁委員會是中國仲裁協會的會員。中國仲裁協會的章程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制定。中國仲裁協會是仲裁委員會的自律性組織,根據章程對仲裁委員會及其組成人員、仲裁員的違紀行為進行監督。中國仲裁協會依照本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仲裁規則。
《仲裁法》對仲裁體制的規定與國際上的通行作法相一致,在體制和形式上,我國借鑒國際仲裁會的做法,設立標題,易于當事人的理解,在國際仲裁中讓當事人自己選擇仲裁規則等;在管轄權異議的處理,最大限度的采用了國際通行做法;在仲裁審理中,我國引入最低限度的程序標準,使仲裁庭享有最大的自由裁量權;在國際商事仲裁方面,我國開始涉外,既維護中國調節的傳統,又以當事人意思自治來回答“西方疑慮”。這些改變標志著我國仲裁管理已邁入管理現代化、國際化的階段。在早期,我國就下發了《關于做好重新組建仲裁機構和籌建中國仲裁協會籌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中國仲裁協會,然而至今,中國仲裁協會依舊沒有成立。
仲裁質量決定仲裁的發展,是仲裁最真實的體現,也是仲裁的保障和來源。仲裁質量最重要的體現是仲裁監督。我國仲裁監督有多種形式。其監督的目的、內容和處理方法都各具特點,一、司法監督,人民法院對仲裁的監督,但只是程序上的監督,然而在實體上的錯誤缺乏必要的監督。二,內部監督,即仲裁委員會通過仲裁員管理制度對仲裁員的監督,但內部監督是事前監督,對于裁決后的監督沒有方法和途徑。三、行業監督是指中國仲裁協會對其會員實施的監督,它是一種自律性的組織,它也是全國唯一的仲裁自律組織。根據章程對其會員進行監督,且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仲裁規定,實行此職能涉及到的仲裁內部監督和行業監督,在相關的法條中也有體現,實行此職能涉及到的仲裁內部監督和行業監督三種監督中,內部監督不公開透明,因此它不具有公信力。司法監督則具有一定是局限性。行業監督之中,中國仲裁協會的監督因其具有其他兩種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監督形式的行業性、監督對象的綜合性、監督事項的違紀性、監督手段的協調性、監督結果的指導性和監督范圍的程序性,這些都使其更易為各仲裁委員會及其工作人員、仲裁員所接受,發揮著其獨有的作用。我國仲裁協會所做的監督是間接性的監督,其并不直接干預具體的仲裁行為和仲裁案件,而是進行宏觀的指導、協調,對仲裁會員的違紀行為進行追究,從而達到規范的目的。但由于我國仲裁協會一直未成立,所以該項監督職能現今實際上是由國務院法制辦代為行使的。而因為這一點,無論如何都使我國對仲裁的監督擺脫不了行政干預之嫌,與《仲裁法》所確立的仲裁基本制度不適應,與仲裁的民間性相背離。這違背了仲裁克服長官意志、行政干預、地方性保護弊端,提高仲裁公信力的制度基礎的初衷。因此,應當盡快成立中國仲裁協會,由仲裁協會切實承擔起行業監督職能,這不僅是保障我國仲裁質量的需要,而且對于維護仲裁的獨立性和增強其權威性、公正性也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仲裁法》規定,仲裁委員會的建立需由符合條件的市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仲裁機構的建立幾乎都是政府法制部門的“一言堂”,這樣組建出的仲裁機構使我國仲裁體制不可避免的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在現今的仲裁委員會之中,有許多自建立之日起就被定位成了官辦機構,甚至定為正縣級,而且有很多仲裁委員會的主任是由行政機關的負責人兼任。這些行為都使得依此建立起的仲裁委員會帶有明顯行政性、缺乏民間性,它容易影響仲裁的公正性從而動搖仲裁的基礎,最終將影響我國仲裁事業的健康發展。
因此,為了我國的仲裁事業,應大力推進仲裁機構的民間化進程,杜絕行政性仲裁干預,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再任由政府部門濫用職權領引組建仲裁委員會,我們應當建立符合法律,真正為“仲裁服務”的中國仲裁協會,而使它能以仲裁機構行業監督者的身份能夠在法律的框架下規范仲裁機構的運作,這對于保障我國仲裁事業的蓬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仲裁走過了輝煌的20多年,是時候建立仲裁協會。中國仲裁協會是一種民間性的組織,具有民間性和自治性的特點,不能讓它在政府的帶領下成為政府的機關部門,它要為各個仲裁機構、仲裁協會會員服務,要做一個為仲裁服務的機構,不能成為仲裁機構的負擔。所以我們要為它樹立正確的定位,在仲裁屆達到普遍的共識,成立適合中國仲裁發展需要,推動中國仲裁發展,成為一個真正受仲裁屆歡迎的仲裁協會。盡管我國仲裁制度仍有許多需要完善之處,但我們堅信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隨著我國《仲裁法》的高關注高重視,未來中國仲裁協會會盡快實現,在堅持黨的領導和仲裁民間性的指導下,中國仲裁事業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仲裁制度一定會越來越適應社會健康有利的持續性發展,越來越正規化,科學化和現代化,越來越發揮其在解決民商事糾紛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1]丁愛玲.試論兩部<仲裁法>的不同[J].法治博覽,2014(11).
[2]劉健勤.中國仲裁發展的成就和展望 [J].商事仲裁,2014(10).
[3]朱偉東.中國最新<仲裁法>評析 [J].仲裁研究,2013(11).
[4]文連斌.中國仲裁的國際化、本土化與民間化——基于2004年<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的個案研究[J].暨南學報,2006(3).
[5]周江.論爭中的“中國仲裁協會” [J].北京仲裁,2009(5).
D
A
2095-4379-(2017)09-0128-02
翟月(1995-),女,漢族,遼寧盤錦人,大連財經學院,2013級法學專業學生;費宏達(1970-),女,滿族,吉林白城人,大連財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