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
政府信息公開訴訟若干問題探討
王 斌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知情權是民主國家公民的基本權利。由此而知,知情權是民主的產物。我國的民主建設進程正處于關鍵階段。政府信息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公開透明才能在實施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效果。2008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施行,其中對于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的內容是最為核心與基礎的問題。本文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發展沿革進行概述,并對其訴訟種類、法律依據等進行論述,以期促進我國民主政府工作的建立與推進。
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知情權;民主政府
政府掌握的關鍵信息是否向社會進行公開,對于政府形象的建立和國家建設的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施行,這標志著我國在公民知情權的建立與推進上,有了里程碑式的進步。
(一)基本定義
政府信息公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為了改革政府執行力的質量,推動的重要的政府司法改革。上世紀60年代,西方把這項改革當做是公共行政的重要依據。主要依靠兩個層面的內容來實現。第一個層面是行政機關的決策過程與決策活動要予以公開,第二個層面是將行政機關的文件、資料、信息等文字類情報進行公開。可以說,政府的信息公開是民主國家建設的工具與標志。
政府的信息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和職能部門在行駛職權的過程中產生、傳播、獲取、保存的信息。政府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信息集散地,它一方面傳播最多的信息,一方面產生最多的信息。因此,強制力和規范性是其應該擁有的根本屬性。政府的信息公開應該在法律層面開展,通過法定的程序、主動將政府的信息告知個人或公眾的一種組織制度。
(二)信息公開的主體、范圍與方式
我國施行的《條例》中明確指出行政機關是行政管理的主體,因為他們接受法律的監督,可以獨立行使行政權力,有承擔行政責任的能力。隨著經濟形式的多樣化開展,一些接受了法律法規授權的公共事務職能組織,也成為了行政管理的主體。
而在公開范圍的選定上,因為我國的政治背景相對特殊,所以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由信息公開所帶來的問題是公開的程度,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系。伴隨著我國民主政治的完善,知情權在公民基本權利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早期的封閉式政府正在逐漸走向公開、公正、透明。從這個角度上看,政府的信息公開范圍保護了人民的知情權,也體現了國家的法制程度和民主程度。縱觀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對于信息公開范圍的確定都是以公開和不公開的二元關系進行劃分的。
我國的公開范圍采取的是肯定式的方式,這種方式包括了依法申請和主動公開兩種形式。涉及到公民、組織、法人的切身利益的信息一定要主動公開;尤其是需要社會公眾知曉的公共事務,一定要廣泛宣傳告知。而具體到個人的一些法律法規則需要依法向有關部門進行申請。
(三)政府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法》是對一些提法的固有沿用。我國對政府行政行為的概念的確定是從上世紀80現代開始的。立法的本意是為了排除行政行為的抽象性。在具體執行階段有些狹窄,與行政命令、行政許可等針對特定人和事直接引起權利義務法律效果的行為有時候會發生沖突。而政府信息公開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行政活動,與傳統的行政處分的內涵有非常大的不同。行政機關是否公開政府的信息其實并沒有法律效力。
(一)救濟問題
一個國家只有權利而沒有救濟,這樣的國家政權就是虛無的。權利的實現離不開救濟。任何權利中都要將主張、請求放在重要的地方。救濟問題實際上等同于對權利行使的預防與保護。當國家采取正當的方式進行權利的維護時,才能保證救濟工作的開展是有效果的。《條例》中能夠對公民知情權中關于行政救濟的內容進行規定,標志著政府的工作走向和具體程序都會做出相應的改變。
(二)案件的可訴性
《條例》的33條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予以調查處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三)受案范圍
受案范圍的具體規定取決于采用的方式。一般來說,當公民提出申請后,如果不公開或者不按要求公開可以提起訴訟;對公民的申請不回復,是不作為行為,也可以提起訴訟。公開了侵犯公民隱私的信息,侵犯了公民的權益后,這樣的情況也要被提起訴訟。由此可見,受案范圍的控制原則是以公民的權益為風向標的。
(四)審查標準
傳統的法律范疇內,對于行政訴訟的認知形態,大多處于一種相對單一的狀態,即合法性審查。只有在公平嚴重缺失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其他的審查形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樣的審查形態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也不能有效的保護行政訴訟中的人權實現,因此,在合法的權限內,采取正規的程序、運用正當的標準,不斷豐富訴訟的內容,顯然是正確的走向。
(五)訴訟類型
關于訴訟類型的爭議也比較多,目前公認的是類型有義務訴訟、撤銷訴訟、給付訴訟和確認訴訟。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結合爭議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請求獲取信息訴訟和請求保密信息訴訟。
在請求獲取信息訴訟中,公民、法人和組織可以請求政府機關公開信息,政府機關如果予以拒絕,是可以提起訴訟的。當然,法律中對于信息的公開可能帶來的政府工作的困擾,也會加以權衡,首先要保證與國家的利益相一致,還要保證當事人的隱私和利益不受到傷害。
(六)舉證責任
縱觀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受理,我們會發現實施信息公開的國家當中,被告需要承擔舉證責任。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原告對于行政機關的作為行為不需要負舉證責任,在不作為案件審理中,原告也只需要對申請的實施進行舉證。我國的行政訴訟法中的規定是與國際規定相一致的。但是在涉及到國家機密的一些行政決議上,行政機關的判斷仍然被看做是首要依據。
(七)判決形式
政府信息公開訴訟屬于行政訴訟。所以在判決形式上是和行政訴訟相一致的。按照判決的行政行為和行為關系,判決形式大致分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判決、撤銷判決、強制履行判決和變更判決。
政府信息公開訴訟是現代文明和國家民主的重要標志,對于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推動中國的司法制度完善,可以促進政府公開透明的工作。可以說,政府的信息公開立法是民主國家發展中所必須經歷的階段。對公民權益的合法保護,其本質就是對國家利益的保護。
政府信息公開從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工作人員依法辦事。減少了執法不公、執法不明、濫用職權的機會。救濟制度、案件的受理、舉證、問責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實質上都是圍繞著陽光政府的角度進行建立的。從職能部門的角度來說,政府的工作失去了“監守自盜”的機會。無論是國家的法治還是黨內的法治,從本質上來說,保護公民的知情權、尊重公民的知情權,不管完善與健全法律制度,才能真正實現信息的公開和公民的知情權,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實現成功的社會轉型。
[1]梁玥.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研究[D].蘇州大學,2012(10).
[2]周麗.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中的困境與對策[D].中南民族大學,2012(03).
[3]熊亞琴.政府信息公開訴訟相關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01).
D
A
2095-4379-(2017)09-0153-02
王斌(1984-),男,漢族,河北成安人,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在讀,就職于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方向: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