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愛妮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4
?
標準必要專利默示許可與利益平衡原則研究
邰愛妮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4
利益平衡原則則為確定標準必要專利制度設計的目的指引方向,在標準必要專利默示許可中,專利權人與標準實施者、專利權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關系到激勵創新與產品轉化運用。
標準必要專利;利益平衡原則;默示許可
隨著市場競爭國際化,專利技術的發展愈多與標準化專利技術緊密相關。專利技術擁有者基于提升自我產品競爭力的角度及追求經濟效益等方面的考慮,將專利納入技術標準中。所謂標準必要專利默示許可,是指標準實施者基于專利權人將在標準覆蓋下必須使用的專利技術納入標準等行為,產生合理的對于許可的信賴,從而形成的專利許可形態。利益的平衡需要考量各方之利益,對于相互沖突的兩種法律均予保護的權利進行權衡,以達到社會最大程度的利益關系的穩定狀態。在標準必要專利中,標準存在之公共性與專利權人的專利權之間如何協調是利益平衡原則之作用所在。
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知識產權人之產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沖突最為突出,落實到標準必要專利制度中,標準必要專利權人基于專利權享有排他權利,與社會公眾基于對標準的信賴與確信使用相關的標準必要專利之間存在矛盾沖突。若對于專利權人的專利權過分保護,雖有利于激勵專利權人的創新但卻不利于專利權的實際運用;同樣,若使社會大眾對于專利權的使用成本過低,則會導致專利權人基于專利權所獲得的利益降低,不利于專利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通過完善對于標準必要專利默示許可制度對專利權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進行調節,以求達到雙方利益之平衡狀態,在鼓勵專利權人創新的利益保護上和社會公眾合理使用標準必要專利上尋求相對合理的狀態。分析公共利益之內涵,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其一,公共利益所面對的對象應當是社會不特定的群體,而非保護確定的社會對象或一類群體。就保護對象的特點上,其應當具備一定的價值,這種價值可以體現為相應的經濟價值,也可以體現為一種社會認定的其他價值,這種價值的存在使得公共利益的保護成為必要。加入標準的標準實施者基于技術標準的特點,在生產相應專利技術產品時,為獲得相應的市場份額難以繞開納入了專利標準的專利技術,標準的公共屬性又使得專利權人在基于專利技術標準獲得市場占有和經濟利益的同時不應獲得額外的不合理的經濟利益。專利權人加入技術標準的前提在于披露其專利技術,以公開其專利技術使其納入技術標準獲得廣泛的專利使用從而獲得專利許可費。標準實施者基于專利權人的加入標準及專利披露的行為,產生相應的合理信賴,在支付合理的許可費后使用其專利技術,平衡了加入專利標準后專利權人的壟斷地位和基于合理信賴使用標準專利的標準實施者的利益。
鼓勵專利權人技術創新,利益保障成為激勵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對于創新產品的權利的固定和對于創新成果的獎勵產生的實際效果為激勵創新,推動社會科技水平進步;為保障專利技術最大程度上的到運用,專利技術轉化與實際效益的最大化也成為需平衡的利益。基于專利技術的無形性、可復制性以及基于國家授權而產生權利確定狀態的法定性,使得在滿足專利權權人合理利益的基礎上,平衡專利權人權人之專有權與社會對專利產品技術的合理需求,實現專利技術在實踐中的最大化利用。結合我國《專利法》的立法宗旨實現知識產權人權利與公眾信息自由范圍之間的利益平衡。在標準必要專利默示許可制度下,專利權人基于對專利技術信息掌握的優勢地位,利用加入標準使得其專利技術在相關市場達到一定程度的壟斷地位。故國際上標準化組織的通行做法是為專利權人課以專利披露義務,標準實施者通過專利權人所進行的相關專利披露對標準中所包含的相應專利技術進行確認。在專利權人未披露相關專利信息的情況下,若不對其行為進行相應的控制將會導致專利劫持行為的發生,故設計標準必要專利默示許可制度,在保障標準公共性質的情況下,平衡專利權人與標準實施者的權利義務關系。當然承認標準必要專利默示許可并不必然的導致免費許可的發生,關于許可費之確定,應當由雙方當事人協商。加快行業產品轉化以及標準在相關產業更有效得到利用,實現專利法之立法宗旨。
[1]馮曉青.知識產權利益平衡理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19(5):9-17.
D
A
2095-4379-(2017)09-0253-01
邰愛妮(1991-),女,漢族,湖北宜昌人,重慶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