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珺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
網絡預約型出租汽車規制管理路徑
李 珺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2016年11月1日,《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開始施行,由北京、廣州以及上海率先發布該管理細則,而其他大部分地區的具體細則未正式頒布。而近期,有關于網絡預約型出租車的法律糾紛也與日俱增。網絡預約型出租車的出現打破了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分配方式,增加了新型的經營形式,同時也造成了固有的監管模式發生沖擊,而針對網約車的法律規制,各個國家又有著不同的監管體制。
網約車;出租汽車;監管路徑
網約車,又叫網絡型專用車,依照網約車的提供者定義,意為針對中高端出行人士的服務產品①,用于滿足該類型人群的不同需求。
而針對網約車,我國交通運輸部在《辦法》中對其的定義為,依靠網絡技術構建服務的平臺,收納入符合條件的車輛與駕駛員,通過網絡整合為需求對象提供個性化的預約出租車服務②,可以得出,該《辦法》將網約車歸于出租汽車的一種類型。
對比國外的網絡預約型出租汽車,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Private Hire Vehicles,譯為私人雇傭車輛,比如,在英國的
在交通部施行《辦法》之前,征求意見中,針對網絡預約型出租車的監管,主要分為兩個類別,一類認為關于網約車應該歸于歐通出租車一類進行監管,要求其進行執照登記,登記為“出租客運”,同時針對日常普通出租車的適用法律同樣適用于該類出租汽車,比如關于機動車的強制報廢規定中所規定的8年報廢政策,在交通部所受到的意見中,該種意見占到總意見的一半以上(關于車輛性質意見達到846條,該意見達到440條)。
而另一方的信息類行業等新興行業的專家則認為,該類網絡預約型車輛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出租車,該類網絡預約型車輛平日僅在有分配服務時才會進行行駛,相比較之下,出行次數遠小于傳統模式的出租汽車,因此強制登記并非必要條件,同樣,對于前者意見中所提及的適用傳統的機動車強制報廢制度,后者認為完全沒有同等適用的必要,原因在于容易造成資源浪費?,F有的針對網絡預約型出租汽車而施行的暫行辦法過于死板,與過去的傳統型出租車的監管辦法并無實質性差別,可能會桎梏網絡預約型車輛的市場運營發展。暫行辦法中要求在各地建立分支機構,同時要求網絡運行型預約車輛進行許可登記,如此一來,定會導致地域劃分,同傳統型出租車相似,限制了原有新興產業的開放性,與網絡的無邊界性發生了沖突。
而相比其他國家的規制辦法,比如新加坡,更為鼓勵出租預約車的市場發展,對于運營者只進行注冊備案,并非如我國一樣進行許可制登記。
當然,在新加坡,傳統的出租車與我國的準入制也不同,屬于幾乎放開式的市場化運作,只需申請從事該行業,即具備出租運營資格,對于出租車總量并不控制,而新加坡的監管部門也僅針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管。而在此寬松的背景下,網絡預約型出租車的出現并未沖擊到傳統型出租汽車運營市場,而且在2015年,新加坡政府正式通過的關于第三方專用車輛軟件服務進行管理的立法規定,該種車輛提前向Land Transports Authority(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申請備案即可獲得為期三年的資質證書。由上可看出,在新加坡,不僅網約車管理寬松,針對傳統型出租車的管理也相對來說沒有準入的標準門檻,這與本身的鼓勵交通共享是相同的,在1988年出臺的交通法就允許私人用車進行小型客運運營服務,在2013年,新加坡政府更設立了專門的投資出租型汽車的平臺,以此鼓勵大量車輛從事運營性車輛服務。同時,從事該類車輛服務的企業公司將享有為期三年的免稅優惠并且政府將承擔公司40%的資產投入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在2014年,PP租車與新加坡陸路交通的會議上,政府也明確表示將進一步出臺優惠政策以便鼓勵大量私有型非商用車輛進行預約型租車服務。
之所以在新加坡的網絡預約型出租汽車政策寬松,一方面降低了居民購買車輛的需求欲望,另一方面也有效解決了城市交通擁堵現象。
與國外的監管體制相比較,我國的暫行辦法仍有許多需要具體規劃的條例,應當充分結合我國特有出租車市場中準入制度以及國外的網約車監管體制,審慎選擇治理監管路徑。
[ 注 釋 ]
①滴滴專車北京公測,主打移動出行信息平臺[EB/OL].環球網,2014-08-19.
②<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第1條.
D
A
2095-4379-(2017)09-0261-01
李珺(1992-),漢族,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