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琳 李 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
自閉癥兒童的保護現狀及我國特殊教育立法問題探究
——以南京市為例
黃曉琳 李 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本文通過前期關于自閉癥兒童保護現狀的課題研究,從典型現象入手,進一步擴展,探討我國特殊教育立法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特殊教育立法的完善提出相應的建議。
自閉癥兒童;特殊教育;立法;建議
我國自古以來就崇尚人道主義思想,在《禮記·大道之行也》中曾提到:“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其中,自閉癥便屬于古代儒家思想扶弱助殘的對象之一。隨著人權保障思想的深入人心,各國對于特殊教育立法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我國現行的特殊教育法規主要有:《憲法》第四十五條第三款規定:“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將殘疾人的教育問題寫入《憲法》,從根本大法上保障了殘疾人的受教育權。《義務教育法》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相應的實施特殊教育的學校(班),對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和智力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班)應當具備適應殘疾兒童、少年學習、康復、生活特點的場所和設施。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并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這保障了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在2008年7月開始施行的《殘疾人保障法》的第三章中則明確規定了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法》以及國務院施行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中更是進一步規定了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
(一)繼續完善特殊教育法律體系
從前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特殊教育立法雖有成就,但仍需完善。在完善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借鑒國外教育立法的經驗,同時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積極獲取國際特殊教育立法的最新理念,從保障其基本的生活到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讓他們從社會的小角落走向社會的大臺面,以保障基本生存為中心,向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為外緣發展;(2)注重程序性條款和具體實施細則的制定,當前我國的立法大多數僅停留在宏觀的層面上,很多條款過于籠統概括,不具有實踐性,因此在具體的保障自閉癥兒童權利的法律條款中,應當明確具體的責任主體,責任客體,操作方法,追究責任的途徑等,讓自閉癥兒童權利得不到保障或受到侵犯時有法可依,責任追究到底;(3)與政策相結合,共同保障特殊教育的立法,自閉癥兒童的保障性立法,究其本質而言,是屬于特殊的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法具有政策屬性,因而關于特殊教育的立法便與政策不能分離。當然,特殊教育的政策與立法兩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在制定的組織程序,實踐方式和具體的調整范圍等都具有明顯的不同,但兩者在教育基礎、體現的意志和責任義務等具有一致性。
(二)促進融合教育的發展
在關于自閉癥患者的教育方面的課題調研中,有65%的人認為自閉癥兒童在接受早期康復訓練和融合教育之后,可以在普通學校的班級接受正常的教育。這說明社會大眾對他們的接納程度較高,希望自閉癥兒童能夠通過訓練走進社會,對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因此,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自閉癥兒童在早期得到良好的導向教育后能夠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在當前的特殊教育立法中,應當重視關于其融合教育的相關法條的制定與實施。在政策導向上,對于普通公立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特教班,供家長自助選擇;對于私立教育機構,遵循官助民辦的原則,由政府專門部門資助民間自閉癥特殊教育機構,改善現有硬件條件,為自閉癥患者的康復和教育提供物力財力支持。
目前,我國自閉癥兒童的生存現狀仍不容樂觀,相關的保障法規存在不完善,不具體,太空泛等問題。同時,放眼整個社會的層面,特殊教育的法律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完善其法律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整個社會各個層面的人相互協調,共同努力,從而讓社會公平正義真正滲透到對弱勢群體的保障與發展之上,構建起法制健全的促進每一個人發展的和諧社會。
[1]于靖.中國特殊教育立法問題探討[J].社會科學戰線,2010(11).
[2]汪斯斯,王輝.我國特殊教育相關立法及政策評析[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4,3(1).
[3]么嵐,苗正達.孤獨癥兒童的保護現狀與我國立法保護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3).
[4]佟月華.美國全納教育的發展、實施策略及問題[J].中國特殊教育,2006(8).
G
A
2095-4379-(2017)09-0265-01
黃曉琳(1995-),女,漢族,海南海口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法律系,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李燁(1995-),男,漢族,四川瀘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法律系,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