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海
以大視野加快推進新一輪國資改革
□陳友海
新形勢下的國資改革工作,不是一支寂寞的獨舞,而是一曲需要社會各方廣泛參與、共同推進的恢宏交響曲;也不僅只靠勇氣就能完成,更需要新思維和大智慧。國有企業出資人地位能否真正確立,國有資產能否真正轉化為國有資本,國有資本能否保值增值、增盈增效,一直都在考驗著國資干部。通過這些年來的工作,筆者深切體會到,應以大視野、新思路加快推進新一輪國資改革,推動國企改革發展實現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國資改革工作極具政策性、專業性、挑戰性,國資干部的自身素質和能力必須過硬,從心底里熱愛國資工作,把它作為畢生事業而不是謀生職業來做。思想政治素養要好。各級黨委省政府把國有資產交給國資部門監管,這是一份莫大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面對艱巨繁重的國資改革任務,廣大國資干部要牢記職責使命,忠于國資事業,站在講黨性、顧大局的高度,在推進國資改革中找準坐標和定位,敢于負責、勇于擔當,以昂揚向上的狀態和百折不撓的斗志,把國資改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大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升思想政策理論水平,切實承擔起監督管理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大責任,肩負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重大使命。專業化能力水平要高。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廣大國資干部要與時俱進地加強新知識、新業務、新技能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國資改革工作的能力水平,提升指導國企科學發展的能力水平。加強對國資工作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思考,不斷增強國資改革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執行落實能力要強。特別是當前全面深化國資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需要國資干部勇于啃“硬骨頭”、敢于打“硬戰”,堅持用心用力創造性地開展國資工作,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擔責任,豁得出去、頂得上來,做新時代的勁草、真金,以高效的執行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高標準不折不扣地落實。
加快推進新一輪國資改革工作,要有大格局,自覺把國資改革工作放到全省乃至全國工作大局和歷史方位中去謀劃、去把握。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新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當前所處歷史方位中把握國資工作新坐標,開創新一輪國資改革新格局。加快推進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大優化。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大力落實《浙江省省屬企業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和《省屬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優化實施方案》,堅持盤活存量、做好增量、主動減量,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深入推進資源整合與資本運作,推動國有資本主要投入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發展重要的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發展跨區域的公益性企業等,使95%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使其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促進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主陣地作用,在基礎建設和民生保障領域發揮主力軍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加快實施國有民營經濟發展大合作。大力開展資本運作,多渠道、多方式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或主業上市,形成上報一批、培養一批、整合一批、投資一批的“四個一批”上市格局,引導國企加快推進公眾公司改革,把國企改革成為干干凈凈的上市公司,打造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增盈增效。堅持深化全方位戰略合作,繼續推動國有資本與其他社會資本合作,引入有管理、有技術、有人才、有資源的央企、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各類戰略投資者,允許并鼓勵社會資本平等進入競爭性領域,參與各類資源配置。特別是在海洋經濟、金融服務業、新能源、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領域開展戰略合作,構建省內省外資本互促、國資民資外資共贏的新格局。
加快實行經營性國有資產大監管。抓緊研究制定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辦法,加快建立完善統一的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制度規范,形成規則統一、權責明確、分類分層、規范透明的省屬經營性國資監管全覆蓋體系。盡快有序推動省級有關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經營性國有資產脫鉤和資源整合,具備條件的進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根據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不同類型、特點和所分布領域,積極探索直接監管、委托監管、參與監管、協助監管等多種監管模式,從整體上推動省屬國有資本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實現優化配置,實現省本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工作的實質性突破。
國企改革需要不斷創新、加快轉型,新一輪國資改革同樣需要轉型創新、轉變方式。當前,要積極創新、大膽實踐,著力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經營性國資監管新體制,努力提高國資監管工作新水平。
發揮國資平臺作用是重要舉措。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公司,是順應新一輪國資改革需要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以管資本為主完善國資管理體制的重要環節。要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作用,使其真正肩負起國有資產運營處置、國有股權管理、國有資本投融資的大平臺職能,承擔起省級國有資本對接資本市場、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提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水平的操盤手任務,發揮好國有資本更好推進社會產業轉型升級、引領社會資源實現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決策、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渠道作用,服務全省發展戰略。通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一平臺履行出資人職責,實現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轉變,逐步形成“國資委負責資本監管、平臺公司負責資本運作、企業集團負責日常經營”的良好局面。
實施分類定位監管是科學手段。根據國有企業所處的不同領域、業務屬性、功能定位進行科學分類,積極探索新功能定位下有針對性的國資監管模式和方法,實施更加精準有效的分類監管。競爭類企業重點加強對集團公司層面的監管,落實和維護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權利,保障經理層經營自主權,增強企業活力和經營效率。功能類企業重點加強對國有資本布局和重大專項任務的監管,強化對政府性項目的政策支持,引導企業更好地服務于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屬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與薪酬核定暫行辦法,“一企一策”推進分類考核。實施經濟增加值考核,完善年度與任期相結合的薪酬核定機制,增強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靶向驅動和精準考核,引導企業提升發展質量、注重價值創造、增強核心競爭力。
切實實行責任追究是有效保障。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16〕63號)和浙江省政府《關于印發浙江省省屬企業經營投資資產損失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的通知》(浙政發〔2015〕20號),健全完善國有企業重大決策失誤和失職、瀆職責任追究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嚴格追究相關責任。國有企業違反國家和浙江省有關規定及企業規章制度,在經營投資中未履行或未正確履行職責,或企業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致使企業國有資產權益減少、滅失的,對負有責任的企業負責人及其他人員予以責任追究,違反黨紀政紀的按有關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國資監管機構奮斗的目標。國資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強資盈、造福于民。國資監管機構要牢固樹立國企是最大民企的理念,確立為民辦企、強企惠民的價值取向和高遠目標,積極引導國企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共同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方面,在做好國資改革工作中直接服務國企,實現維護好廣大企業職工根本利益。始終將實現維護國企職工的切身合法權益放在首位。督促企業堅持為職工辦實事,將新增效益優先投入民生,重點解決職工安置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職工住房、特困救助等關系民生利益的問題。切實落實困難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的各項優惠政策,指導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充分挖掘潛力,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妥善安排好困難職工生活,確保職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堅持企業改革重組到哪里,就把職工的利益保障到哪里,讓職工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現企業增效、國資增值、職工增收三者的完滿統一。
另一方面,引導國企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回報社會造福人民群眾。逐步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用于民生比例,合理使用國有資本收益。積極引導國有企業將更多的國企紅利回饋社會,擴大國企紅利征繳范圍,提高國企紅利征繳比例,將更多真金白銀送交“國家的錢袋子”,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讓老百姓在改革發展中受益,全面提升社會幸福指數。
作者單位:浙江省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