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潔
(030006 山西省司法學校 山西 太原)
淺析我國網絡交易的商法規制
孫 潔
(030006 山西省司法學校 山西 太原)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網絡交易平臺相繼出現,由于網絡交易具有不受時間、地域等條件的限制,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將經營或消費搬上了網絡。但是當前對于網絡交易的商事法律規制卻不夠健全,網絡本身存在的缺陷使得電子商務面臨著越來越突出的法律問題。本文主要從網絡交易的現狀來分析網絡交易的商法規制問題。
網絡交易;現狀;規制
隨著近年來各種網絡交易節日的盛行,網絡交易已經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網絡交易制度卻相對滯后,導致了網絡交易中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網絡交易商法規制的問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在本文中,分析了我國網絡交易商法規制的現狀,提出了建立網絡交易商主體制度和網絡交易商行為制度的措施,旨在為我國網絡交易的商法規制制度的建設與完善,提出科學的建議。
(一)網絡交易商主體規制現狀
由于我國網絡交易的商事主體登記制度政出多門,使得商事主體的定位模糊。在網絡交易中個人從事商事活動的不在少數,缺乏嚴格登記審核的程序,商業欺詐往往發生在這些商主體身上。雖然我國規定了“亮照”制度,但實際上由于網絡監管的困難,相關行政部門很難對該制度的實施進行檢查與監督,該制度的執行并未達到預先想要的效果。
(二)網絡交易商行為的規范制度現狀
1.網絡交易商行為合同制度欠缺
我國網絡交易訂立合同,主要通過發送要約和作出承諾的方式進行。由于不存在紙質合同內容,當遇到糾紛等問題時,缺乏強有力的證據。對于網絡交易合同格式沒有統一規定,很多具體的問題無法解決,如微信語音是否可以作為合同設立的口頭形式等等。作為數字化的電子合同,當消費者遇到格式合同時,無法同網絡經營商業進行協商,如何判斷網絡經營者已經就該格式條款進行了提醒很多時候是無法確定的。
2.網絡交易商行為責任制度不健全
我國網絡商行為的責任制度主要規定在《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及《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辦法》中,責任的承擔上主要是以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為主,但是網絡交易與傳統交易不同,很多傳統民商事規范不一定能夠完全適用在網絡交易行為中,普遍面臨著調查取證困難,仲裁機構不明確等問題。另外,對于網絡平臺服務商的責任規定較少,只有當無法追究其他各方的責任時才追究其責任。若網絡交易平臺與買受人、商家有勾結的情況,很可能會直接危害網絡交易秩序。
3.網絡交易商行為信用制度不完善
隨著網絡經營的迅速發展,商家們開始意識到好的商業信用將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利益,部分商家為了刷信用可能會雇傭“專業刷單人”,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存在一些信用度較低的消費者對無理由退款該權利進行濫用,進而影響網絡經營者的利益。對于該類行為的規范網絡交易相關立法并未予以規定。
4.網絡交易商行為救濟制度不完善
網絡交易的重要特征便是快捷性以小額交易居多,在該過程,雙方了解較少,未形成嚴格意義上的合同或者協議,一旦糾紛發生,存在著取證困難、訴訟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但在網絡模式下,任何一家仲裁機構都無法很清晰的為消費者維權。
(一)網絡交易商主體的規制措施
我國網絡商事主體包括企業和個人,企業模式是進行網絡經營的登記的,大多是具備合法的營業資格。個人模式則需要具備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資格和網絡經營的許可。尤其對個人經營者來說,經營范圍、個人信息須進行嚴格登記審核。通過信用卡綁定身份驗證方式進行資料交存,運用對信用卡資料的掌握,進而把握商主體的信息,一旦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維權過程也有據可依,同時,網絡平臺服務提供商應當將所有網絡交易商主體均作為“亮照”主體,并且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報備。
(二)商行為的規制措施
1.完善網絡交易格式合同
進一步規范網絡交易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地位,對相關程序進行嚴格的規范,相關部門加大對網絡交易合同的審查力度。商家在解釋合同條款時,要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明確條款的解釋方式避免不合理條款的出現。如果在文字的解釋上存在歧義,解釋應當偏向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如果格式條款的內容與非格式條款的內容存在分歧,要按照非格式條款進行解釋,這種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商家利用格式條款“鉆空子”,促使交易過程更加規范。
2.完善商行為責任制度
將刑事、行政制裁與民事制裁緊密結合,以達到對非法網絡商行為的全面打擊。同時加強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商的審核監管責任,承擔其平臺商家信息真實性和相關資質審核的義務,對于未盡審核義務而發生的違約或者侵權責任,網絡交易平臺的服務商要承擔連帶或者補充責任。銷售商與網絡運營商要建立二者之間的責任分擔制度,才能有效避免出現問題以后相互推諉的現象。
3.完善網絡交易信用體系
首先、將經營商劃分為若干等級,級別越高的經營商信用評價越嚴格,審查越細,監管越嚴。其次,針對消費者對所購商品與經營商在網絡上描述時的是否相似,要跟蹤評價,保證評價的連續性與可信性。再次,如果消費者所購商品與經營商描述的區別較大,甚至發現為假貨時,平臺商因根據情況下調經營商的信用等級,并對其進行一定數額的處罰。最后,各家平臺商應該共同建立信用等級數據庫,對信用等級差的商家進行聯合抵制,并將其信息公布于眾。
4.建立全國性網絡交易糾紛處理機構及賠付機制
消費者協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網絡交易的健康發展。但是消協的權利并不能從根本上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因此,建立全國性網絡交易糾紛處理機構及賠付機制是我國當前促進網絡交易發展進步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同時還可以將小額訴訟積極運用在網絡交易中,進而保證網絡交易糾紛能更好訴諸司法,維護廣大網絡交易主體的合法權益。
[1]董瑜:《網絡交易市場主體準入法律制度研究》,鄭州大學碩±論文,2013年.
[2]徐楓:《網絡商品交易行為監管的現狀和對策》,載于《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12期.
[3]鄭江凌,張愛華:《對網絡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載于甘肅政法成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版第2期.
[4]唐嫣.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3,28:106-107.
[5]曹曉莉.C2C網絡購物平臺交易模式法律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0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