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昆
(300070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
學術園地
推進大學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楊 昆
(300070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
《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將改革創新作為實現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基本途徑,教育信息化則是推動改革創新的重要手段。當前,教育信息化是驅動高校綜合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重要支撐。但是,大學內外環境在全球信息技術的影響下瞬息萬變,這也要求大學更加關注信息技術的服務與支撐作用。同時,也要求信息技術能為教學與科研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因此豐富信息化手段,支撐高校行政管理服務體制改革,成為了大學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當今世界已步入信息化、全球化的進程,兩個進程相互交織,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和顯著的變化,特別是每個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作為大學生,通過手機或電腦獲取各種信息并發布和傳播信息。因此在大學作為傳統意義上教書育人、傳播知識等的過程途徑自然也會發生很大變化,需要極大地改變學習和教學這兩方面的形式。同時,大學的信息化應用也全面推進,在校務和教學管理層面或多或少能看到IT 的身影。以校務核心業務為主,能夠看到包括公共信息服務、教務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系統,同時,數據表明,超過70% 的高校均已統一建設網絡教學平臺。總之,信息化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既是大學必須應對的挑戰,也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創造空間。
從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深入推進信息化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表明信息化建設被提升到新的高度。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任小組長。會議提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須統一謀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2016年4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對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等作了部署。可見信息化程度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盛衰與社會進步,而作為孕育新理論、產生新科技的搖籃,大學作為教育信息化的主體,理應走在信息化發展的前沿,引領信息化發展的大方向。因此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是保障大學實現教育現代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其建設水平關系到大學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是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手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大學的IT 部門名稱普遍是“計算中心”,這個名稱延用有50 年歷史,當時用戶大多采用大型機、小型機及PC 機等,這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時代,誕生了藍色巨人。上世紀80 年代,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開始以網絡為中心的時代,成就了不少著名網絡公司,這時期,大學的IT 部門名稱是網絡中心,這一名稱延用有30 年的歷史。而到本世紀初,數據和應用的發展成為IT 關注點;特別是2005 年之后移動終端開始流行,產生了各種接入設備,全球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越來越多的信息、數據,逐步開始進入以數據為核心的年代,“信息中心”名稱被越來越多的大學采用,有些大學更新原來的網絡中心名稱,增加了“信息”兩個字。
從發展歷史上看,信息化發展經歷了單一機構型、整合型和平臺型三個階段,標志著信息化從單一機構應用到跨部門協同,再到社會參與公共治理的轉變,這既是信息化深化的規律,也是社會信息時代轉型的趨勢。因此,信息化部門的任務也在適應這些變化。大學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應用服務在發展的同時,其整體信息化環境也在變化: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創新;智慧校園、MOOC 應用服務在發展;移動智能終端普及率高、服務意識深入人心,用戶素質在提升。因此,大學信息化部門也需要轉型,即需要將工作重心轉向教學科研。組織管理包括工作崗位、組織機構、運行機制等等,尤其是文化和價值觀念需要更新。
一要注重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在政策支持方面,成立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配備信息化辦公室,將未來信息化戰略規劃從部門級上升到校級。要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應用、精細服務、支撐發展的原則構建信息化環境,有利于引領教學、科研、管理和社會服務的發展以及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開展深入的調研,充分了解廣大師生與各學院系的實際需求,制定管理信息化的發展目標和專項推進方案,重點圍繞業務全面協同與業務智能開展,以服務師生為中心,加強管理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以數據為抓手,支撐管理業務全面協同與科學決策,以科學機制為保障,促進管理信息化可持續發展。
二要注重充實力量,完善隊伍。加強信息化職業隊伍建設,在能力建設方面,著重建設五支隊伍,分別是業務單位分管信息化領導和信息系統管理員隊伍、信息化辦公室專職隊伍、師生自主技術開發隊伍、常規化的服務外包技術管理隊伍、校外智庫和優質供應商隊伍,以更好地保證信息化戰略的實施。注重隊伍教育培訓,通過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信息化建設工作部署培訓會等方式積極開展隊伍技能素養建設。
三要注重夯實基礎、確保安全。信息系統是一個整體,特別是隨著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推進,任何一個局部的、細微的漏洞都可以危及整個系統的安全。為此,要進一步健全機制,建立信息安全責任體系,進一步加強建設,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探索IT公共基礎設施云服務模式,為師生提供“按需獲取、集中管理、多終端使用”的網絡、計算、存儲資源服務。力爭校園網有線、無線全覆蓋,實現無縫隙的網絡空間。加強全方位、周期性、全校性安全監測,完善計算機安全中心與安全等級保護服務,提供公共安全資源服務,定期開展等級備案、漏洞掃描、安全測評、整改加固等工作,購置專業安全服務,對重點網站、信息系統定期進行專業性主動滲透測試。同時,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增強防范意識、加強責任意識。確保網絡信息安全。
四要注重綜合服務、系統建設。將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作為支撐學校管理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實現基本覆蓋各機關部處、教學單位部門的信息管理業務。完善移動辦公自動化系統(OA),提升公文運轉效率,探索無紙化辦公。建設面向師生信息服務與應用的統一門戶,實現通知、消息、應用、資源、交流、辦事一站式服務,積極提升師生的應用體驗,有效增強管理信息系統綜合服務水平。
五要注重整合資源、協同推進。不僅在技術層面,特別在管理方面、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全面深化改革。在學校層面理順關系,打破現有利益格局。支持學校人、財、物的資源配置分析與決策,逐步形成學校管理與服務大數據,以數據協同帶動管理業務的協同;同時加強基于數據的分析與預測,支撐大學管理的業務智能。要對信息化建設實行統一決策制,科學規劃、合理審批、統籌建設。信息化建設管理隊伍由信息網絡中心人員與各部門信息員組成。建立多渠道、可持續的信息化建設經費投入機制,結合國家專項申請、企業投資和學校自籌,通過支持自主研發產品、開展增值服務、社會化服務等形式,共同形成多元健康的經費補充渠道。同時,支持學校內控及廉政建設方面的要求,借助學校信息化平臺,推進涉權事項的網上辦理,約束崗位權力行使,控制權力運行流程,防止跨越環節辦理,增強辦理流程前后環節的制約,設置辦理條件的核對程序,發現并記錄違規操作,實現對權力運行全過程的痕跡管理。
總之,大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是當前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熱點問題,是與大學的發展融為一體的,學校要不斷地發展,必須不斷完善并推進信息化建設進程,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