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潔
(463000 駐馬店市第二十四小學 河南 駐馬店)
淺談小學唱歌課教學方法的研究
楊曉潔
(463000 駐馬店市第二十四小學 河南 駐馬店)
“演唱歌曲”是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兑魳氛n程標準》中對學生歌唱教學的要求是“激發(fā)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帶聲,聲情并茂,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唱歌課;音樂情景
現(xiàn)在小學教師大都有這樣的體會:同學們變得不愛唱歌了,一節(jié)課中真正投入歌唱的同學寥寥無幾,有的開口唱則似“?!苯?,亂成一片,音樂的美感所剩無幾。這著實讓人困惑,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經不再滿足于此時課堂上的他們了,然而歌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找到一個好的歌唱教學方法,讓學生熱愛歌唱,且快樂地唱。
1.從聆聽、欣賞培養(yǎng)興趣
音樂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在新歌教學中,首先我要求大家安靜、專心地聽第一遍?!叭藗兛偸窃趧尤说囊魳分懈惺艿奖瘋?、希望、歡快等情緒,那么在這首歌曲當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呢?”這時,教室里響起旋律優(yōu)美回蕩的歌聲。隨著歌聲的流動,同學們的臉上流露出認真、安靜、享受的神色。他們用心去感受音樂,領會歌曲的飽滿情緒。在欣賞結束后,我讓他們談起了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讓他們分小組討論歌曲的速度、力度、聲音、情感把握,這時候同學們的興趣已經高漲,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這首歌曲了。
2.培養(yǎng)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親近感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在優(yōu)化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tài),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才能夠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簡單地說,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老師,從而喜歡音樂課。這樣歌唱起來才充滿愉悅,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實現(xiàn)讓音樂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以至提高音樂素質,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
3.讓學生對識譜不再反感
在歌唱教學,特別是新歌教學時,貫穿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生求知欲強、可塑性強、理解力差、堅持性差,不能循規(guī)蹈矩地學習,而應該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先學歌曲,再識譜,學生通過聽老師范唱或錄音機演唱,把所學的歌聽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讓學生視唱曲譜。這樣學生在會唱歌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視譜進行視唱,有利于學生識記音符在線譜上的音高位置??傊?,多運用形象化、直觀化、生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講、認、唱、聽、記等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提高歌唱的興趣。
1.找到適合兒童的歌唱方法
找到最適合學生歌唱的方法,是保證他們健康、快樂歌唱的首要條件。小學生的嗓音處于童聲發(fā)育期,聲帶嬌嫩,因此先讓他們用輕聲唱法,不大聲喊叫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上,應訓練他們先發(fā)聲后唱歌,先從適合的容易發(fā)聲的中聲區(qū)練起,并且要求以輕聲歌唱為主,以輕聲帶假聲,以假聲找頭聲,尋找共鳴位置,小心地逐步擴大音域,這樣才不會損壞孩子們稚嫩的嗓音,歌聲才會清晰、自然。例如第五冊第一課中的歌曲《搖啊搖》,這首歌曲是上海方言的童謠。學生唱時,運用了我教的歌唱方法,唱起來親切、自然,流露出他們對外婆的感情。
2.通過模仿演唱學習歌曲
通過聆聽歌曲,學生們對某些留有深刻印象的有表情的句法和清晰的語言,產生了模仿的意識。于是我讓學生聽完兩遍的基礎上,以“l(fā)a”代替歌詞,模仿范唱,跟著學習。為了糾正同學們在個別樂句中的音準偏差,我會通過鋼琴上的彈奏加上教師的范唱,讓學生來模仿演唱,引導他們體會一些半音、裝飾音的運用所產生的色彩與表情。同時,我會通過正確的范唱來糾正他們錯誤的發(fā)聲方法,比如小學生唱歌經常會大聲喊叫,氣息淺,通過正確的范唱能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演唱方法來表達歌曲。
1.音樂情景的創(chuàng)設
在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是音樂課堂必不可少的過程。情境,是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依據(jù)音樂審美教育目標和學生心理特征,按照審美規(guī)律精心地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yōu)化的保證。如在教授《小烏鴉愛媽媽》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動畫片段,提問:有一只小烏鴉不停地穿梭在野菊花叢中,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全體同學神情專注地邊看邊說動畫片中的人物名字:小烏鴉和烏鴉媽媽。我順勢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這樣在語言的襯托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順利開展。
2.讓歌聲插上想象的翅膀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來源于音樂的啟發(fā)。”在歌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天真稚嫩的孩子們,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自由地想象。我們應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多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教授《雪花帶來冬天的夢》這首歌時,我讓學生們閉著眼睛想象自己正在夢中的感覺來演唱歌曲,同學們很快找到了在夢境中的感覺,陶醉在自己的歌聲中,歌聲輕柔動聽。
3.在感受音樂中學會歌唱,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音樂美
音樂是內心活動的表現(xiàn)。新一輪的音樂教育課程改革非常重視音樂實踐,指導我們的教學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這正符合了小學生活潑好動、樂于表現(xiàn),勇于探索的特點。因而,在歌唱教學中,設計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例如,在教授歌曲《蟈蟈和蛐蛐》時,在基本掌握歌曲后,我讓學生兩個人一組,分別表演蟈蟈“哥哥”和蛐蛐“弟弟”進行歌表演,同學們的動作詼諧幽默,不但鞏固了京劇歌唱知識,而且在創(chuàng)作中體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感受因創(chuàng)作成功而帶來的喜悅。
總之,音樂教育是充滿生機、多姿多彩的審美教育課程。在小學的歌唱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投入到教學中,充分調動一切可能調動的因素,教無定法,切不可循規(guī)蹈矩、墨守成規(guī),只有不斷學習、探索,沖破陳舊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使每個孩子從歌唱中得到快樂,從歌聲中得到發(fā)展,真正地快樂歌唱!
[1]李連寧.《音樂課程標準》解讀.2002,8.
[2]孫洐慧.小學審美教育.2005,11.
[3]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