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一菡
(450002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河南 鄭州)
傳統文化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薛一菡
(450002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河南 鄭州)
傳統文化對于目前的大學教育工作而言,兩者的有效融合能夠帶來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大學教育工作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重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文章就傳統文化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關系、原則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通過提出一定的策略,希望能夠提高當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傳統文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從世界文化的發展歷史來看,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源遠流長,綿延至今且從未中斷。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輝煌篇章,是炎黃子孫幾千年來所有智慧的結晶[1]。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哲理與科學思想,其中不乏優秀的人格修養、理想、情操與道德規范等精華部分,這在當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現代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入,利用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國的教育事業起到推動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文化、信息以及價值觀不斷的涌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而傳統文化也在當前的思想浪潮當中呈現出被邊緣化的趨勢,這一點在年輕人當中顯得尤為突出,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也越來越不受重視。
1.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內涵不夠了解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許多的表現形式,比如傳統節日、服裝、戲曲、音樂等等,而在這些眾多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當中,現在的大學生群體明顯對其內涵不夠了解。我國將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設定為法定節日,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收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而根據一項科學調查顯示,居然有高達74%的大學生并不在意這些節假日當中的傳統文化內涵,只是將其視為普通的放假,其中主動去欣賞傳統戲曲如京劇、地方戲的學生僅僅只有40%。
2.當前大學生對高尚情操與精神追求的不重視
在現代社會當中,對物質利益有追求并不是壞事,但是部分大學生在物質與精神的取舍當中,顯得過于追求物質滿足而漠視精神追求,僅僅將更高財富作為人生的追求至高點,社會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缺失,個人主義極為嚴重[2]。此外,部分大學生在尊師重道、孝敬父母方面的做法都無法讓人滿意,甚至會對教師與親人惡言相向,這些都是當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當中,包含著人格修養、社會責任感、道德品質、愛國思想等多方面的精神元素,這對于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有著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1.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與滲透力
大學階段正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品質發展成熟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有許多的大學生存在價值觀扭曲、信仰模糊、集體榮譽感缺失等問題,這些都需要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來歷史文化的積累,在我國的大學生潛意識中,有著其他文化無法比擬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接受程度更高。將傳統文化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接受到良好的人格修養與情操的教育,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滲透力。
2.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與文化素質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大學的道德素質與文化素質,在傳統文化中寶貴的精神資源主要是由各種文學著作所體現出來的,飽含思想力量與藝術美感,大學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也能夠達到提高道德素質與文化素質的目的,并且傳統文化中涵蓋了人格修養、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等精神元素,對當代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人格品質的健全都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這也有效說明了傳統文化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3.有助于促進校園傳統文化氛圍的營造
中國傳統文化是整個中華民族向前發展的推動力與凝聚力,在年輕的大學生群體當中,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并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情懷,隨著學生心理的認同感增強,也就逐漸形成思想的整合力,在大學的校園當中營造出傳承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有助于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和諧發展[3]。
1.將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新生入學第一課
大量的事實表明,有許多的大學新生在剛剛步入大學校門之后會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有的學生一下子脫離了父母與老師的管束,而完全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計劃;有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差,無法融入集體;有的學生對大學教學方法不適應,造成學習困難而顯得煩躁等等,這些心理面貌與精神狀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當前大學生在道德方面的缺失較為嚴重,要盡快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強化對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將傳統文化作為大學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將中國傳統的《三字經》、《論語》、《孟子》等流傳至今的篇章向學生進行講授,讓學生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準則等,用傳統文化的魅力去代替過往枯燥的言語說教,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樹立為人處世的標準,從而能夠更加適應接下來的大學生活。
2.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引入傳統文化,豐富教學內容
在實際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可適當引入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讓原本單調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且在融合多種傳統文化之后,有效推進了相關教育活動能夠落實到位。同時,在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當中引入傳統文化,在結合知識講座、交流討論等活動,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加具有特色,再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有效地完善了當前的教育機制的不足,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全面性,有利于學生能夠更好的吸收與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論知識,并且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進行聯系,加深思考。傳統文化教學內容的融合,實際上也是對大學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一種延伸,摒棄過去單調乏味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的同時,能夠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能夠讓理論化的思想政治教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3.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
對于大學生而言,校園是他們生活、學習、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場所,其中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能夠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當中,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引入,只有經過持續的滲透,才能夠起到對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宣傳作用,才能夠向學生傳播正能量,進而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良好品質的養成、高尚情操的陶冶以及未來發展的健康。
4.利用創新的教育途徑去融合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在現階段的大學校園當中,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這也讓目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在當前的大環境之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與模式要進一步創新,充分結合當代年輕人的思想觀念與愛好特點,擴展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途徑與渠道,利用年輕人接受程度高的方式去強化傳統文化的溝通與傳播,而且要將其理論與實際生活相關聯,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同時也有力的推進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比如說,在高校官網當中可設置關于傳統文化教學內容的獨立板塊、論壇或者專欄,讓學生能夠在網絡中加入到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討論交流當中,利用網絡平臺將我國傳統文化的精彩內容呈現出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5.教師應提高個人綜合素養,加深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與理解
在平日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學習當中,為學生樹立示范帶頭榜樣,并且要在平日的教學當中,本著科學嚴謹的教學態度哦,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滲透,通過與當前時代的發展相結合,在潛移默化當中引導學生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應結合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從中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功能,再利用豐富的教學內容與多變的教學形式,去有效地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大學生而言,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素質與行為品德,同時,相關教育工作者還應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提高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度,遵循一定的原則,通過將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去培養學生的才能美與行為美,進一步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張衛良,龔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機制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5):128-130.
[2]徐煥才.關于傳統文化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研究[J].才智,2015,(33):196.
[3]王國偉.傳統禮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中北大學,2015.
薛一菡(1983.10~),女,蒙古族,河南省南陽人,大學本科學歷,助教職稱,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法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