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觀潮
(《上海證券報》2017-07-19)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事物,在初創期和成長期不應過多干預,而應給予最大的自由度,實行更具包容性的政策。但是,包容并不是放縱,不能放任不管。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如今的繁榮局面主要得益于“先發展后整治”的發展邏輯,但當下不能不正視的現實是,這種發展邏輯也帶來了巨大的沉沒成本。在前些年互聯網金融表面繁榮的背后,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民眾財富的大量損失、金融風險的累積、社會公平的損害。近期互聯網金融清理整頓確實取得了不少成效,行業也在逐漸規范,但這還不夠,真要使這種清理整頓長效化,形成既鼓勵金融創新又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的互聯網金融長效監管機制,還需轉變觀念,將“先發展后規范”的發展思路讓位于“邊發展邊規范”。
(《證券日報》2017-07-19)
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一項長期任務。目前,我國持股行權的方式和內容還有待進一步落實,剛剛修訂實施的投資者保護適當性管理辦法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同時,違法主體先行賠付、行政和解試點、支持訴訟等制度的實施力度需要繼續加大,多元化的投資者賠償救濟體系應盡快完善。還應在立法層面加強投資者保護。實現投資者權益充分、有效保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整體布局中,證監會的政策措施固然重要,但仍然只是參與者之一,市場各方,包括立法、執法等部門以及機構、投資者等都應付出努力,共同把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落到實處。
(《上海證券報》2017-07-18)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骨架和支撐,也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制造業的興盛是我國經濟實力提升的關鍵和主要體現,更是實現創新、搶占未來的關鍵制高點,決定著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振興實體經濟,重點在制造業、難點也在制造業。解決制造業面臨的問題,必須更加注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制造業企業的經營活力。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服務業與制造業關系,以生產性服務業的加快發展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要處理好“硬件”與“軟件”的關系,重點攻破制約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薄弱環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將政策發力點集中在基礎共性和戰略性領域。
(《上海證券報》2017-07-25)
一個公平、規范、有序的市場,是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良好市場秩序的建立,必須以所有企業共同遵守的市場規則為基礎,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的市場交易規則。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市場規則從無到有,一直都在逐步完善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尚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初級階段,對市場經濟現象及其規律的理解與把握并不深刻,包括市場規則在內,很多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與完善。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惡性價格競爭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少行業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遠未得到充分發揮,不公平競爭現象并不少見。顯然,完善市場秩序,政府和企業都還有很大的可作為空間。
(《證券時報》2017-07-25)
2014 年我國每千家公司進入破產程序的數量僅為0.11戶,顯著低于西歐平均70戶的數量。要加快“僵尸企業”的汰出步伐,改變當下通過破產程序處置“僵尸企業”的數量仍然偏低的狀況。一方面當健全相關法規,明確“僵尸企業”高管啟動破產申請程序的法律義務。據介紹,歐洲、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法律,明確公司獨立董事或高管承擔啟動破產的責任。當公司資不抵債,不能償還當期債務時,相關董事有義務提起破產申請。若不申請破產,繼續發生的債務,相關董事或高管,就要承擔相應連帶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另一方面,當優化破產審判程序及配套機制。暢通信息公示,做到風險充分告知;完善破產審理庭建制;加強專業培訓,提高法官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的專業能力,從而為“僵尸企業”處置提供公正且便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