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孫昊
物流裝備
宏春:托盤也要智能
——專訪蕪湖宏春木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向先春
文/本刊記者 孫昊
雖然企業名稱中帶有“木業”二字,但金屬托盤和智能倉儲才是蕪湖宏春目前的主要發展方向。作為托盤領域的代表性企業之一,蕪湖宏春是怎樣實現升級轉型的?記者采訪了蕪湖宏春木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向先春先生,請他來談一談單元化倉儲未來路在何方。

向總介紹,宏春推出的新產品金屬托盤及金屬折疊周轉箱與傳統的木質產品相比優勢明顯。傳統木質托盤和圍板箱屬于資源型產品,使用壽命短,承載能力不足。“產品要創新,找到新材料是第一步。用金屬代替木材,首先是經久耐用,其次是載重能力得到提升,最關鍵的則是可循環使用。”為完成產品升級,宏春引入金屬噴塑線,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并通過技術研發,改進了金屬周轉箱的折疊工藝,通過節省產品所占空間來讓用戶在倉儲高峰期具有更大的周轉余地。“實現規模化生產是托盤包裝整體解決方案的第一步,也是推廣托盤智慧循環使用的基礎。在這個智慧物流快速發展的時代,跟不上潮流的企業都只有死路一條,我們不能還按照傳統手工作坊的生產樣式進行生產。因此我們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在設備的研發和制造領域加大投入。”
當然,要想實現單元化智能倉儲,只在產品材質和制造流程上進行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向總指出,要實現可循環的智能化產品解決方案,首先要做好產品的標準化。“目前,120?100是行業內公認的標準尺寸。實現了產品標準化,我們才能實現下一步——循環共用。”向總表示,要實現循環共用,就要在“智能”二字上下功夫。“我們通過在供給用戶的托盤和周轉箱上植入芯片,實現全程可追蹤。再通過我們的軟件系統,實現資源的統一調配,讓客戶始終能夠看到他們的貨物在什么位置,為他們的庫存和生產環節提供數據支持。”托盤周轉軟件系統的引入,不僅可以促使托盤銷量大大增長,還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更能為用戶提供大量數據信息,可謂是一舉三得。“通過循環、回收、共用,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為多家不同客戶提供產品解決方案。我們開發軟件是為客戶服務,意圖是做到長久使用,并與企業的物流軟件系統實現對接和匹配。因此,將我們的產品全部更新換代為智能托盤、智能包裝箱是我們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這一步,很多人都想到了,但愿意真正放手去做的企業總是寥寥。宏春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在行業內實現示范效應。”
作為一家志向遠大的企業,宏春還堅決貫徹“走出去”的企業方針,到東南亞投資辦廠。向總認為,目前國內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國內許多著名制造業企業都前往東南亞建設工廠,這就給托盤制造商帶來了新的商機。“當地托盤生產企業生產能力弱,價格高,無法滿足這些大型企業的要求。宏春通過在馬來西亞開設工廠,實現了與當地眾多中國企業的合作,通過直接為他們進行托盤配套,打開了新的市場。”可以說,優質的產品和對客戶需求的了解是宏春能夠打開國外市場的兩大法寶。
談到目前中國市場的現狀,向總表示,現在國內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更多企業認識到了單元化規范倉儲、智能倉儲的必要性。但由于產品總體來說技術含量不高,不同企業產品又趨向同質化,導致價格戰現象非常嚴重。宏春之所以注重創新,就是要跳出價格戰的怪圈,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正如我剛才所說,采用新材料,增加托盤的耐用性,通過提高使用壽命來降低客戶總成本;利用軟件管理,為客戶做好服務和數據支撐,讓托盤成為智能倉儲的重要環節;向國外擴展,推廣中國制造。”
除了要改變自身的觀念,向總認為,對客戶觀念的培養也是目前托盤制造企業應該去做的事。“我們能看到目前許多客戶在采購托盤時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更多的人依然存在思維定式,認為托盤只是一種消耗品。只有大力推廣循環使用、智能追蹤的理念,通過為客戶提供數據支持、智能分析服務,為客戶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便捷,客戶才能真正了解到:托盤不僅僅是設備,托盤管理系統可以幫助自己不斷完善生產和備貨環節,減少人力和設備的閑置,做到系統統籌安排,理順整條供應鏈,切實減少管理難度和成本。”要給客戶帶來實在的好處,還需要自己的技術水平過硬。“我們所說產品升級,不是說從木頭變成鐵就叫升級,而是要從整個自動化倉庫工作的角度來看托盤,讓客戶使用方便,提高效率。我們要發展,滿足于基礎產品是不行的,不能把自己的托盤當做次級產品,而是要作為智能化單元存儲的組成部分來對待。”向總表示,現在有的倉庫開始不使用傳統托盤而是采用新的單元存儲技術,“這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所做的產品是會被替代的,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客戶有需要。客戶不會犧牲自己的需求來將就我們,而我們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去改變產品。
對未來的發展,向總表示樂觀。他認為,中國物流雖然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僅僅30年的時間就從原始狀態發展到如今高效、智能、節能、環保并重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認清形勢、跟上步伐的設備商才能生存并發展,否則就沒有發展前途。“新技術的發展,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為未來做好準備。宏春近20年的發展歷程,是不斷探索的歷程。我們從一個年銷售額十幾萬元的小廠發展到現在成為年銷售額四個億的龍頭企業,靠的就是看清形勢,不斷創新。在未來,我們要一方面推廣產品,一方面打造品牌,將中國制造推向世界,讓更多的國內外客戶體驗到智能單元化倉儲的魅力,改變托盤不受重視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