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新 (內蒙古民族大學 028000)
淺說金庸小說文化元素意蘊
劉志新 (內蒙古民族大學 028000)
金庸武俠小說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元素,本文擬從武功、書法、音樂、飲食、圍棋幾個方面來概述金庸小說與文化的巧妙結合,發掘其深刻的文化意蘊和生命思考。
金庸小說;文化
金庸的武俠小說在現代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元素,無論是帶給讀者視覺的盛宴,還是對生命哲學的思考,都散發著一定的文學魅力。
功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不但有著剛健雄美的外形,而且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金庸的武俠小說,五花八門的門派、奇妙玄幻的武功描寫增添了小說傳統文化的韻味。
陳墨在《陳墨評金庸—文學金庸》中概括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有三大特征:武功的藝術化;武功的傳奇化;武功的性格化。武功的藝術化體現在功夫的名字上。如《神雕俠侶》楊過在寂寞的十六年里,創出“黯然銷魂掌”,其名字取于江淹的《別賦》:“黯然銷魂者,為別而已矣!”武功的哲理化體現在金庸中的武功蘊含的哲學道理。如《書劍恩仇錄》陳家洛所創的“庖丁解牛掌”出自《莊子·庖丁解?!返囊粍t寓言故事。武功的性格化,是指金庸武俠小說功夫的描寫總是與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的刻畫結合在一起。即金庸小說武功的描寫的秘訣是為書中不同人物設計出不同的武功,而不同的武功又是不同人物性格的重要說明和最佳寫照。如《笑傲江湖》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隨意而為的招式正吻合他的人性放浪、聰明機變的性格。金庸小說中的功夫在既實有又虛妄之間中,演繹給讀者的不是拳經劍譜練習,而是深刻的人生思悟。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大放異彩。漢語書法之美首先在于其構字的勻稱和諧,然后是書寫者的用筆之道和內在修養的完美契合。只有做到這一點,書法才能達到十足的美感。
金庸先生將書法之道運用到武術之上,進而得到美的升華。在金庸武俠小說中臻于這樣境界的當屬《倚天屠龍記》的張三豐。這位于詩詞書畫,藝術修養都很高的得道真人,在得知愛徒俞岱巖慘遭大難后,悲情難抑,深夜之中憑空書寫王右軍的《喪亂貼》,滿腹悲情任意流露,竟于無意中創造出曠世書法武術。張三豐將個人生命體驗滲入其中,達到書法武術的至高境界,也達到了生命哲學的高度。金庸的文人書法、武俠小說與生命體驗之間達到了某種契合,書與武相遇,武與書相融,最終達到“文心雕龍、墨舞傳神”的新境界,增加小說的審美性和文化內涵,金庸武俠小說也充溢著人生哲理韻味。
儒家“六藝”中的“樂”,在傳統文化中意義非凡。金庸小說對“樂”的描寫,既有系統性又有深刻性。音樂是人性自由的一種表達方式,是精神的超脫。
肖鳴曾在《金庸小說的音樂之美》一文中從布局場景、語言修辭、文本結構、和意境內涵這四個角度來探析金庸小說的音樂之美。在打斗場景中,有以樂器為武器,如《笑傲江湖》的莫大先生使用胡琴彈奏《瀟湘夜雨》,“琴中藏劍,劍發琴音”。還有直接描寫音樂的,如《天龍八部》的阿碧駕一葉扁舟,吟唱著水歌。語言修辭方面作者概述金庸小說是通過引用詩詞佳句、文言白話、方言俚語等這些雅俗融合的方式,體現出其小說中獨特的音樂之美。復雜多變的審美情趣和意境表達給金庸小說以氣勢宏大、意境綺麗之美感。
英國美學家裴德說:“一切藝術都將最終傾向于音樂?!笨梢娨魳穼τ谒囆g創作的影響是重大的。金庸本人也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對于自己的武俠小說創作也曾講過,其小說多引用音樂元素,無論是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運,還是渲染情節,突出意境,都會使小說自然地流露出音樂的靈動美。
金庸小說是一個文化長廊,具有民族特色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醫卜星相、陰陽八卦,在小說中熠熠生輝。金庸小說中飲食文化、酒文化的描述,讓人們體會到金庸對中國美食的至高修為和獨到見解。《射雕英雄傳》中的黃蓉為了讓洪七公傳給郭靖武功,盡顯烹調技術高超,無與倫比。其折射出中國飲食文化的精美、和諧、典雅。此外,酒文化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和中國人的個性、思想、情感、行為等方面有廣泛影響?!缎Π两分杏小罢摫泵鑼?,品酒之道可謂淋漓盡致。正如趙躍鳴所講:“食者不僅僅滿足于果腹充饑之遇,更要求色香味、形、器、環境、禮儀風俗等全方位的審美協調,同時還要求與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緊密結合,構成一個深具東方特色氛圍和風韻,得到高品味的文化藝術享受”。
王學泰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中講:“中國人善于在極普通的飲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與意義,哲學家更是如此?!苯鹩共皇钦軐W家,但是在小說的飲
食描寫中蘊含一定的哲理。最具突出的是在《神雕俠侶》中描寫情花這一情節,情花美艷,然而有刺,刺上有毒。就如愛情一般,帶來甜蜜也有苦澀。金庸的武俠小說幾多真情,幾多虛幻,幾多溫暖,讀金庸小說的飲食文化,亦品生活之味。
金庸對圍棋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喜愛。于是把這種興趣和喜愛延伸到了作品中。即把圍棋文化與武俠小說相融合。圍棋文化貫穿金庸整個作品??v向上有“器”、“弈”、“理”、“文”演變形態和橫向上圍棋文化與武學、人物、情節等方面的融合來表現金庸小說文化元素的武俠化。“器”即圍棋在小說中作為武打的道具;“弈”,打斗與圍棋文化的融合;“理”,由棋理上升到人生哲理;“文”,直接展現中國淵源流長的圍棋文化。金庸寫圍棋文化,從器具到人生哲理這一變化形態。回到藝術與人生的關系上,藝術既可以豐富人生內容,超脫現實功利;也可以消解偏執,陶冶性情,心靈解脫,獲得精神自由。金庸小說對于圍棋文化與武俠小說的融合,具有創新意義,提高了武俠小說的品味,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播有著深刻意義。
讀金庸武俠小說,我們或為神奇玄幻的武功所震撼,或為高雅古韻的樂感所欽佩,亦或是垂涎欲滴的美食所吸引。金庸巧妙的將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滲透在作品中,使金庸武俠小說更具有研究價值,對于金庸武俠小說的研究愛好者來說,更是拓展了視野,更新了視角,填補金庸研究的空白。
[1]陳墨.陳墨評金庸—文學金庸[M].東方出版社,2008(7):22-32.
[2]金庸.金庸作品集[M].廣州出版社,2011(11).
[3]肖鳴.金庸小說的音樂之美[J].語文建設,2016(02):56.
[4]趙言領.金庸小說與圍棋文化[J].安康學院學報,2009(6).
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科研創新資助項目,項目編號:S20151013606
劉志新(1989- ),女,內蒙古自治區通遼人,內蒙古民族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 院系:文學院 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