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佳欣 胡顯斌 (吉首大學 416000)
芻論特色村寨保護與居民生活之間的關系
——以石堰坪村為例
葛佳欣 胡顯斌 (吉首大學 416000)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特色村寨建筑的保護。政府機關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例如《古村落、古建筑保護辦法》、《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等,來完善對古建筑的保護工作。而石堰坪村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保護級別與故宮的級別是一樣的,這樣的保護對古建筑村寨的保存無疑是非常有利的,無論是從資金還是人力、物力的方面都有了很大支持。但,反觀之,由于保護的級別越高,村民能對其進行的改造則越少,這對于特色村寨的另一個功能,滿足人們居住的要求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點。本文試圖從特色村寨建筑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居民生活存在的問題來分析如何協調特色村寨保護與居民生活之間的關系問題。
特色村寨保護;居民生活;石堰坪村
葛佳欣: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湘西土家族特色村寨建筑的保護與開發研究》。
胡顯斌:2015吉首大學新開課程建設項目《民族文化與藝術》
國家民委于2012年印發了關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規劃綱要》其中說到: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產業結構、民居式樣、村寨風貌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都集中體現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文化特色, 集中反映了少數民族聚落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類型中形成和演變的歷史過程,相對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數民族文化的歷史結晶,體現了中華文明多樣性,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資源。因此,做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刻不容緩。
對于國家民族文化來說,特色村寨建筑保護促進了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存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如文物、遺址、具有紀念價值的建筑、口頭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通過采取搶救保護、開發利用等方法,特色村寨的民族文化遺產得到較好保護。
對于當地的居民來說,特色村寨建筑保護可以建立和發展符合當地實際、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從而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十分重視特色產業的建設。江西貴溪市畬族民族村,重慶黔江區新建土家族村,湖北宜昌市車溪土家族村、恩施市楓香坡侗寨,湖南鳳凰縣茅坪村等民族特色村寨,在發展民族旅游產業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這些結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的發展,使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增加了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對于設計師來說,通過對特色村寨建筑的保護可以保存其建筑結構的完整,對設計師進行現代建筑的設計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其次,對特色村寨建筑的保護可以對其建筑裝飾圖案進行保護,可解決傳統裝飾圖案的現代應用問題。
民居即民間居住物,是建筑史上最早出現的類型。民居是人們居住的場所,在人們日常生活的一般建筑中占有極大的分量。我國民居的發展經歷了從經緯大自然,適應大自然到改造大自然的歷程,民居建筑就是人們在適應和改造大自然時通過辛勤制造的勞動產品,是勞動人民智慧與力量的結晶,也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展。以前的民居建筑似乎并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居住要求,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1.水電問題
在石堰坪村的考察中,我們走訪了幾戶人家,與村民們就居住問題進行了交談。村民反映在目前存在的問題中水電依然是首要問題,整個村子的供電系統并不完善,并且許多的電線桿都暴露在外面,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氣非常容易引起安全問題;村子的供水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引入村子的自來水的水質沒有經過任何部門的檢測,村民普遍反映水質差。
2.居住設施問題
石堰坪村處于武陵山脈余端,海拔一般在200—800m之間,地形復雜多樣,山地、丘陵、盆地相間分布。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一下雨就會非常潮濕,并且建筑屋頂上的瓦片為薄薄的一層,不具有保溫的效果,一到梅雨季節屋子里就會非常的濕冷,不適合居住。除此之外,村民們的洗澡問題,也是一大難題,村里的建筑都是木構架的,里面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木質的,所以不具備在建筑中安裝熱水器的條件,因此村民的洗澡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不僅是洗澡問題,還有煮飯問題,村民們比較習慣使用灶臺,以前的建筑都是把灶臺設在家里,煮飯時會產生很大的油煙,油煙彌漫整個屋子,使人感到很不舒適。
3.消防問題
近年來,針對我國農村消防安全日益嚴峻的現狀,黨中央、國務院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重大舉措中提出了“加強農村消防工作”,將農村消防安全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范疇,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消防安全的極端重視和高度關注。在石堰坪村,筆者走訪得知,目前全村居住有土家族982人,182棟吊腳樓,核心保護區85棟,全村那么多人口卻沒有一處消防池及消防栓等消防設施,只給每家配有一兩個滅火器,而實際上留在村子里的村民們大多都要五六十歲以上,并不會使用滅火器,一旦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村子里的建筑大多都是由杉木建造,在杉木的表面刷一層桐油來起到防潮和防蚊蟲的作用,但是這些木材經過處理之后則更加容易起火。因此整個村莊的消防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4.醫療衛生問題
由于村寨所處的位置比較偏遠,村里的社會服務體系并不健全。據村民們反映,醫療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整個村子里沒有一間衛生所,連醫療站都沒有。村民們看病都得去縣城,由于居住的都是老人,他們的孩子長期不在身邊,生病就醫十分困難,有時生病難受只能用些土方子,對生命安全非常沒有保障。關于少數民族村寨的醫療衛生問題值得人們關注。
傳統民居建筑是一種獨特的、寶貴的歷史資源與文化資源,它具有高度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價值,表達了當地過去的社會生活及文化藝術的綜合形象 ,并豐富了現代城市的建筑景觀。民居建筑需要保護,這是必然的。就筆者來看,顯然是后者更為合理一些。民居建筑是前人的一種居住形式,它反映了前人的一種生活狀態,從上述所反映的問題來看并不適合現代人的居住,我們何不效仿故宮的模式由國家統一管理將它徹底的保護起來,這樣不僅可以保持古建筑原本的形態,更幫助了當地村民們改善了他們的居住條件。
[1]彭一剛.傳統村鎮聚落景觀分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項目,1994.
[2]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欲發展政策研究--以來鳳縣舍米湖村為例.中南民族大學, 2012.
[3]陸衛.淺談桂北少數民族民居及其可持續發展.中華民居,2014.
[4]胡珠峰.農村地區消防安全現狀及對策分析,中國科技財富,2012.
葛佳欣,女,1993.12.26,籍貫:江蘇,學校:吉首大學,研究方向:傳統建筑的保護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