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杰 (廣州航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510725)
淺析《人物龍鳳圖》帛畫的構圖思想和藝術特色
蔡明杰 (廣州航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510725)
人物龍鳳圖帛畫是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一幅帛畫作品,本文從繪畫構圖方面入手,展開構圖思想和構圖特色方面的研究。通查閱相關的文獻并結合藝術構圖方面的知識理論,總結了該帛畫在繪畫構圖方面所展現出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人物龍鳳圖;帛畫;繪畫構圖
在我國繪畫藝術發展史中,帛畫擁有非常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它構成了我國早期繪畫載體的基本形制。早期帛畫的優秀藝術作品對后期繪畫藝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帛畫興起于戰國時期,歷經多年的發展。直到漢代,帛畫的作品創作達到了高峰,涌現出許多異常精美的繪畫藝術作品。因此,這也就是迄今發現比較知名的一些古代帛畫作品大都發現于密封條件較好的楚漢墓葬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一幅帛畫作品是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長沙市陳家大山墓中出土的《人物龍鳳圖》。該畫極具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的繪畫精髓和藝術特點,是早期楚文化的優秀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人物龍鳳圖》帛畫發掘至今,有許多專家學者從各個專業角度對其開展過的研究。關于該幅帛畫的用途,目前根據文物作品本身的形式和發掘的現場的資料來看,人們普遍認同其為古代送葬時所張舉的銘旌,屬于喪葬用品。
早在先秦時代,社會上就普遍流行死后靈魂升天飛仙的思想。到了漢代,升仙思想表現的更為強烈,特別是官僚士大夫階層,他們生前熱衷于煉丹修仙,長生不老,死后更是寄希望于自己的魂魄能夠不墮凡塵,飛升天界。基于這一點,他們會在銘旌上繪制出具有特殊意義的圖像,并把它作為引魂升天的重要載體,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銘旌圖像的藝術化發展。
《人物龍鳳圖》帛畫高31.2厘米,寬23.2厘米,呈豎幅構圖。作為以實用功能為主的銘旌繪畫,它的畫面內容相對簡單,繪畫題材是楚文化當中常見的龍鳳異獸和具有肖像特點的人物形象,表現主題以突出人神相融,靈魂升天為主。帛畫的整幅畫面大致可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靠近畫面左側,繪有一條騰龍,龍頭無角,身上平涂出黑色類環狀花紋,整個軀體呈“S”形擺動,龍尾卷曲,兩爪奮力、扶搖直上,極具楚文化的龍形特點。其后繪有一只昂首翹尾、矯捷健勁的舞鳳,鳳的體軀相對較大,展翅飛翔在空中,身下兩爪一爪前踏,一爪用力后蹬,充滿力量。鳳身用粗細不等的直線、曲線、波浪線及漩渦線勾勒出羽毛,尾部的兩支長羽向上卷揚,直至頭頂。畫面的下半部分,作者極力將一名端莊典雅的楚國貴族婦女形象表現出來。她面容清秀,側身而立,發髻高盤于腦后,嚴整利落。在人物衣著上,她身著寬袖卷云紋繡花曳地長裙,腰上扎有束腰帶,夸張的表現出纖細的腰身,這也與當時“楚王好細腰”的歷史記載相符。女子兩手略向前伸,在胸前合十,做祈禱狀。向下,長裙的裙裾前端向上翹起,猶如云朵在風中飄舞。在女子的腳下,還有一個半月形類似于船型的圖案,頗有些人昂立于舟上,顯出頤指氣使之意。
《人物龍鳳圖》帛畫雖然主題明確,表現內容也不復雜,但是這些形象卻并沒有在畫面中融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是各自獨立的存在于畫面的背景之上,形象與形象之間、各個形象的周圍都是空白的。這些空白大面積的留存于畫面之上,作者沒有對其進行任何的填充和裝飾。那么古人究竟用意何在?
其實,帛畫中對于背景大量空白的藝術處理,體現了中國古代繪畫的傳統特色。“留白”這種古老的繪畫方法源于原始先民的思維方式。原始先民認為,“象”是世界上各種物體、現象、形態的抽象化概括,它們有著各自獨立的寓意,并且獨立的存在著。這種“象”不僅是繪畫藝術的源泉,也是繪畫藝術表達情意的一種手段。在人類早期的繪畫圖案中,西安半坡彩陶上面繪制的人面和魚、馬家窯彩陶上的魚和青蛙等等,它們都是獨立地存在于器物表面,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意義,這些都是原始先民思維方式當中的“象”。《人物龍鳳圖》中,無論是空中的龍鳳,還是側立于船上的女子,他們都具有不同的特色,都是一個單獨的“象”,因此,這些形象間空白的出現,就是古人思維方式的真實表現。
《人物龍鳳圖》帛畫的畫面構思巧妙、構圖布局合理,突出的表現出祈禱靈魂升天的繪畫主題。
在整幅帛畫作品的構圖技法中,首先是上下結構的構圖安排。畫面中,主要形象被安排在上下兩個區域中。上半部分,繪制了蛟龍遨游、鳳凰飛舞,這顯然是在神靈當空的情景,作者正好利用了畫面構圖,將上半部分代指天界。下半部分,墓主人側身站立,雙手合十面向空中的龍鳳,正在祈求神靈能夠引領自己靈魂升天,人物所居的位置應是人間。作者用上下結構很好地區分出了畫面中天界和人間;其次,畫面運用了大小對比的構圖方法。畫面中繪制的形象不多,但卻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天上的鳳與地下的女子的形象顯然較大,而鳳旁的蛟龍,則被刻畫的相對較小,氣勢也完全輸于鳳鳥之下,這樣的安排頗有些新意,其目的主要就是運用大小對比突出畫面的主體形象。畫面中的女子是整幅畫面的核心人物,她的形象較大是可以說得通的,但是鳳凰的形象也被同時放大極有可能是源于古人的思想意識和楚地獨有的文化特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歷來就有將女子比作鳳的思想,該畫的主角是名女子,在畫面中,兩者的關系就異常微妙,鳳即是人,人即是鳳,這可能是著重去表現鳳鳥形象的其中一個原因。另外,在楚文化當中,鳳作為一種神鳥,是具有特殊含義的,它是楚文化的標識。楚人尚鳳,在楚人看來,鳳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鳳甚至可以稱之為是蒼勁絕艷的楚風典范。于是,作者就將對鳳的景仰,以對比的方式著重地表現在帛畫之上;最后,畫面利用了三角形的構圖方法。倒三角形構圖充滿了不穩定性,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動態的活力,畫面中龍、鳳、人三點正是以倒三角構圖的形式出現的。龍和鳳構成倒三角的頂端,人物成為倒三角的底角,這種不穩定感的結構恰給空中飛舞的龍鳳增添了動感,使龍鳳形象更加生動。在人物形象的表現上,則采用了正三角構圖方式。以人物的頭部為頂角,下方寬大的裙裾構成底邊。正三角形構圖總是能給人以安定、穩重的感覺,人物在面向神靈祈禱時,她的內心是平靜的,正三角形的構圖模式,可以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當時的情感效果。
作為中國目前現存最早的一幅帛畫作品,《人物龍鳳圖》帛畫不僅傳承、續寫了遠古時期及楚文化思想特征和文化特色,它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能為當代的藝術創作提供更多的啟示。它將各種構圖方法穿插運用于畫面之中,極大地增強了畫面的可視性和藝術性,讓畫面顯得更加飽滿、和諧,也給今天的人們帶來了更好地藝術享受。
[1]包自超.談《人物龍鳳圖》帛畫的藝術表現[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3).
[2]馬麗娜.評《人物龍鳳圖》中墓主人的形態特征及其畫卷內涵[J].美與時代,2015(1).
[3]陳锽.古代帛畫[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4]陳振濂.中國畫形式美探究[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