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鋼,宋亞華,蒲毅斌
13潼南區教師進修學校;2桂林小學
構建適合中小學教師發展的培訓體系,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
唐志鋼1,宋亞華2,蒲毅斌3
13潼南區教師進修學校;2桂林小學
教師教育是各區縣教師進修院校的主流業務,往往都是依靠國家的政策得以開展的,但是作為肩負不同使命的教育機構,不能墨守成規,只滿足于千方百計地完成任務,要努力探索師訓模式的創新,構建適合中小學教師發展的培訓體系,從而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
長期以來,教師繼續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廣大教師參與度不高且缺乏激情,即使參加了也是被動的消極的,參訓學校的領導對教師培訓工作不重視,應付交差了事,教師培訓力量單薄,培訓機構的培訓模式滯后等原因,嚴重地影響著教師培訓的質量與效率。
任何方式的教育,教師都是第一資源和最寶貴的財富。打造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興校的堅實基礎。因此,作為教師教育機構,必須以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甘于奉獻”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始終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育首位,完善激勵機制,抓好教師基本功訓練,增強教師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的教師隊伍,才能高質量地實施好中小學教師教育,為基礎教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為了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作為教師進修和培訓的主要承擔機構,必須瞄準中小學教育教學,直面問題,精準把脈,構建適合中小學教師發展的培訓體系,進行全方位探索。
一是送出去培訓,積極支持、鼓勵青年教師外出學習和進修,教師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極大地提升學校和教師發展的后勁。盡管教師都是經過專門訓練的人才,但如果停下學習的步伐,就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就不能教師教育工作,所以,教師,不管身處何地,都要自覺第參加進修學習。任何學校都要鼓勵教師參加不同渠道,不同層次的培訓,獎勵在職教師通過系統的研究生教育,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及時地進行知識的更新、能力的提升,為專業成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學校要千方百計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為教師隊伍補血,一方面落實各項獎勵政策,健全學校的高端優秀教育人才引進機制。另一方面,統籌使用區域內的優質教育資源,從中小學選調優秀教師,優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結構。三是堅持“傳幫帶”活動,有經驗的老教師帶教青年教師,給青年教師壓擔子促其促成長,早日成才。
注重深入一線學校開展需求調研,找準教師教育工作的突破口,為不同層次的教師“對癥下藥”,制定訂單式免費培訓教學菜單,開展不同層面的扎實有效的培訓。對于骨干教師以提升研究能力為重點;對青年教師開展“傳幫帶”活動,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傳授教育教學經驗,并與青年教師進行結對幫扶,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對農村教師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提升課堂教學技能;對幼兒園特別是民辦教師,加強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訓,彌補專業知識嚴重不足的缺陷。將師訓資金納入預算,確保培訓工作深入落實。
抓住教育部國培計劃項目中心下移區縣的大好機遇,加強研、訓、教一體化建設,將教研室和區教師進修校整合,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壯大教師教育機構的力量。
作為教師教育培訓機構,要加強與區教委職能部門協作,構建“以賽促訓”的全新成長模式,舉辦形式豐富的學科教師大規模培訓,教師說課大賽,班主任技能大賽,校長論壇,教學技能比賽活動等,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舞臺,拓寬了教師專業成長渠道,讓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在教學展示和競賽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點燃教學改革智慧的火花,快樂成長。
鼓勵教師參加區、市各類教學競賽。市內的專家、教授和全區學科教學名師,就如何實施卓越課堂對一線進行深入的互動交流和探討,診斷引領,參訓教師借班獻課,充分展示出教學風格和水平,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的“頭腦風暴”。以賽促訓,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為教師營造相互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成為師資建設的亮點和高潮。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它關系到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特殊而又重要的工作。
肩負教師培訓工作的同時,教師培訓機構,可以舉辦全日制普通中等幼兒師范教育,不僅為教師的成長開辟一個獨樹一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的常態化的陣地和路徑,而且促使教師自覺地投入到常規教學中,秉承“有差異無差生,有進步就是好學生”的育人理念,讓“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根據生源特點,因材施教,創設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在不弱化文化學科教學的同時,本著“以人為本,尊重個性,強化師德,突出技能,培養特長”的原則,增加能夠培養學生特長學科的教學時間,強化了技能學科的教學,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能說會道,能寫會畫,能歌會舞”,給學生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為學生未來發展成功鋪路,讓每位學生健康成長,讓每位學生走向成功和幸福。
在電大生源銳減的情況下,牢固樹立服務出效益的理念,在認真抓好全方位的教學常規工作的同時,千方百計,深入挖潛,動員一切力量,加大宣傳與招生力度,確保電大的良好發展勢頭。
完善教學設施的功能更新需求,投入200余萬,在原有“班班通”基礎上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為區域內教師的發展,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現代化進修學習環境。
當然,作為基層教師教育培訓基地學校,要立足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教師培訓,主動尋找機遇,拓展了發展空間,努力探索創新教師教育模式,創建觸角覆蓋中小學校的真正適合一線教育教學的教師發展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充滿活力,增強中小學教師的認可度,才能在扎扎實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征程上,確保教師教育的質量,為基層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