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松
長春財經學院軍體教研部
新媒體技術輔助羽毛球課程教學的應用研究
——以長春財經學院為例
陳雪松
長春財經學院軍體教研部
關于新媒體技術輔助羽毛球課程教學的應用研究,主要目的是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新媒體技術,將羽毛球知識和技能用新媒體技術展示出來,并使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自學相結合,不僅能使課堂教學效果得以延伸,還可以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解決羽毛球課程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新媒體技術;羽毛球教學現狀;輔助教學;應用研究
本文為吉林省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名稱:《新媒體技術在高校羽毛球課堂教學中運用與實踐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批準號為GH16585。
新媒體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建立在網絡技術、移動技術、數字技術的基礎之上。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新媒體技術與網絡、手機、電腦、數字電視等關系密切,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和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的崛起,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具有強大的存儲功能、方便快捷的實效性、給人最直觀的視覺效果、平等的資源共享等特點。
羽毛球運動在我國具有廣泛的基礎,加之羽毛球運動具有娛樂性、簡便性和鍛煉性等特點,使得羽毛球運動為廣大高校學生所喜愛。但從其發展現狀來看,高校羽毛球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
(一)雖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羽毛球選修課,但是由于羽毛球運動在我國高校發展的時間較短,受重視程度不夠、設施不完善、投入不足、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專項教師缺乏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這項運動的健康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先講授理論知識,然后再進行動作指導和練習,教師講到哪,學生就學到哪。授課班級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受體育文化熏陶和對體育知識的掌握有很大差別,傳統灌輸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興趣的提高,很容易出現學生愿意打羽毛球而不愿意上羽毛球課的情況。高校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完成對技能的傳授以及完成教學目標,而是要通過教學讓學生熱愛體育活動,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將“終身體育”堅持下去。
(二)高校體育教學相比較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相對來說更加復雜也更加多元化,有些教學內容其自身也比較立體和抽象。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下,對于一些復雜連續的技術動作教師很難全方位清晰的展示給學生,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示范標準規范的動作。這樣一來,學生自身整體對羽毛球技術的認知與把握就不能達到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較差,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大部分高校在羽毛球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不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體育個性的發展,更有悖于國家提出“終身體育”的初衷。
(三)近些年我國體育工作者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取得小范圍的成功,但是對于在全國各高校的普及推廣卻面臨很大困難。我國目前大部分高校對體育的投入嚴重不足,有室內羽毛球場館的高校不多,更不要說在場館內安裝用于教學的多媒體設備,更不可能實現在實際教學中操作多媒體設備。我國高校在羽毛球課程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只占大約28%,而72%的高校仍采用傳統的即“口傳身授”的教學模式,落后和缺乏靈活性。某些高校在羽毛球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和視頻供學生學習使用。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高校也只是在教學過程中抽出一節課的時間在教室播放視頻供學生觀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與課堂教學嚴重脫離。無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發揮及時輔助教學的作用。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很難在實際教學中真正做到體育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其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智能手機和iPad幾乎是生活必需品。不管是與同學朋友交流感情,還是與父母噓寒問暖,他們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在羽毛球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對智能手機和iPad的依賴,建立公共的電子信息平臺,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的輔助教學的視頻課件和技術講解的說明發送到上課學生的智能手機和iPad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強,學生體育知識的獲取渠道也相對來說更加多樣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升,這樣即有助于教師在課堂的同步實踐教學,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和課余練習時的參考,解決了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二)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仍處在較低的階段,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高校仍占較大的比重。但是體育教學相比較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相對來說更加復雜也更加多元化,有些教學內容其自身也比較立體和抽象。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下,對于一些復雜連續的技術動作教師很難全方位清晰的展示給學生。技術動作的最大特點是動作的連續性,動作過緩容易造成動作脫節、動作過快學生理解不上去,進而學不會動作,更不要說熟練掌握。即使教師多次示范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對一輔導時往往是時間過長,剛輔導完一個學生上一個又出現新的問題,教師疲于應付。而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在課堂對比較立體抽象的內容進行講解時,可以借助手機媒體、網絡等多樣化渠道,利用Flash制作、PPT詳細展示分解動作,教師每講解示范完一個動作,可以讓每個學生利用手機播放課件的方式回憶剛才教師所講的內容,加深印象。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充分把握每一個環節與動作的要領,最大程度地完成相關任務要求。
總之,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給高校體育教學的環境帶來了巨大變化,為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帶來了新動力。各高校應以此為契機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積極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體育教學和體育創新中,最大限度的發揮新媒體技術輔助體育教學的作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全面發展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帶動高校體育健康有序的發展。
[1]王龍.新媒體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影響因素分析知音勵志,2016(2)
[2]郭善強.新時期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模式研究[A].當代體育科技,2012(2)
[3]張家芳.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體育學課程設置及教學現狀研究[A].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