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飛海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新時期醫學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探討
余飛海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在我國實施新課程改革背景的大環境之下,醫學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問題十分引人深思,同時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此,它的教學內容更涉及到多個方面,包括掌握終身體育鍛煉方法、增強強身健體技能、提升文化素質、約束個人行為規范等等,應以能有效組織學生和針對學生的個性,實施全方位兼修的個性化教育,突出我國體育文化的優點與教學優勢,得以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文化綜合素質,推動我國體育文化的健康發展。本文正是立足于以上背景,對如何在新時期為醫學高職院校實施有效的體育教學,提供了適應時代發展、有利醫學生健康成長,增強心智及身體發展的有效應對方法。希望以此,提升醫學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的能力,豐富相關的理論研究,提供一些個人的觀點與意見。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
進入21世紀的現階段,醫學高職體育教學的最大目的,主要在于能夠提升醫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身體、健康思想、心理、道德等基本素質的共同發展。因此在具體實施之時,應圍繞以上的基本目標,實施合理教育訓練。同時注意如下幾個要點原則:
一,識別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要加強個性教育培養,首先,就要認識各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挖掘他們的潛能與興趣點;其二,是要尋找出各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與優勢能力,并對這些不同之處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有效教育指導,從而才能使體育教學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二,激發不同的學生個性。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以注重公平教育的教學態度,重視每一位學生,激發他們的個性才能,不能灌輸式施教和強迫學生。建立寬松的體育教學環境,對各個學生的個性才能加以引導、訓練,只有讓學生汲取健康的教育滋養,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
三,注重團材施教原則。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技能和特長,比如,有些學生適合游泳,有些學生反應靈敏身材較高大,則適合跳、打、跑等運動,有些學生身體協調,韻律節湊好,適合健美操等。對具有不同身體素質和潛能的學生,要做到注重因材施教,這樣往往能使體育教學質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作用。
體育教學課程的改革,應注重多樣化,具有現代體育教學的特征,在教學內容、體育設施、教育工具等方面,應突出時代特征。同時也應采用較新穎的方法來進行引導教育,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動力與熱情。具體包括如下方面:
一,應以符合體育教學目標原則為出發點,采用精講、易學、易懂、多練的教學方法,切忌不務實際,偏離實際的教學方法,務必使學生能迅速吸收和掌握,進行實操訓練,強化身體機能素質。更要注重讓醫學生能夠從事專項、專業的體育學習與煅煉。
二,設施健身教材,合理引進新課程。如目前流行的健身課程、健美操、瑜珈、乒乓球、臺球、羽毛球、民族舞蹈等等,新增設這些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且目前這些運動課程,都是較受年輕人歡迎,且具有現代氣息的健康項目。
三,引進現代化教學器材,增強技術難度。應改造現行體育教材,淘汰落后與陳舊的體育器材、教學教材,逐漸降低技術難度,提升趣味性,增強學習氛圍。
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其日常的學習重點,主要是學習各項醫療、護理等專業知識,而他們的身體健康素質,將與此后的職業發展,有極大的牽聯關系。經過對多種方案進行對比,筆者總結出如下幾套較有實用、有效的新體育課程教學方法,以供醫學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在實踐時做參考:
第一,引進新體育課程。對高職院校學生所實施的體育教學,應結合娛樂、健康、新穎的多種元素,要具有現代體育教學意義,與時俱進,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為教育根本。比如,新設置一些具有現代特色的健身操、文藝舞蹈、瑜珈等課程,可以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增強他們的對體育鍛煉的愛好;而針對中醫藥、針灸推拿專業的學生,增加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新課程,既有養生作用,又有極大的趣味性,能夠將養生與保健很好的結合,能從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多舉辦戶外健康體育活動。傳統刻板的室內體育教學,并不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體育興趣,增強他們的體魄健康。所謂新時期體育教學,要以能夠將健康與學生的德智啟發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思想、品質、智慧為教育手段,培養更多熱愛體育的優秀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適當舉行具有自身特色的校運動會、課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育交流的層次,多舉辦有益身心健康的項目活動。
第三,明確體育教學目標。針對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并不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針對不同性別、不同運動特長的學生,進行激勵引導和體育訓練。如男生通常可學習競賽類體育,包括籃球、排球、足球、武術等,女性則可學習相對藝術性的體育項,如健美操、舞蹈、瑜珈、太極拳、廣場舞等等。另針對護理專業學生,可增加形體訓練、廣場舞、健身操等專業的教學,并可多次舉辦各類活動和設置獎項,從而吸引更多學生的參與。
第四,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體育課程要突出學生的優勢,強化醫學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目標,這樣才能為他們此后的職業發展,奠定穩定扎實的根基。學生可自選課程和體育項目,如,跳繩、踢毽子、健身舞、拔河、武術等,這些簡單而基本的項目,可讓他們充份享受自己的愛好,得到更多的啟發,有利于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
第五,課程應與學生的專業相結合。多層次、多目標模式彰顯新時期體育教學的特點,做到有策略,有目標,有規劃,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來進行有效的教學組織和體育興趣培養。明確體育教學的目標,要側重于了解學生的目標與專業興趣,只有這樣,才可以增強體育教學的質量,使教學實踐取得成功。
近年來,我國醫學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無論是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其改革力度都在不斷加大,體育教學績效,也有了極大的突破與進步,并且越來越符合國際體育健身的標準。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對相關的改革方法、原則、內容、施教目的等多個方面,展開簡要的剖析與總結,希望對醫學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的健康發展,以及對醫學生掌握適合自身的終身體育鍛煉方法,有一定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1]陳鑫.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探索[J].體育教育,2014.6.25.
[2]楊志鴻.關于高職體育課程的有效改革對策探討[M].文化教育與體育,2014.5.8
[3]林學嬌.學校體育教學課程的教學新方法[J].國家體育周刊,2015.8.9
余飛海(1971-),男,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碩士學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體育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