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多
內蒙古通遼職業(yè)學院
病例研究教學模式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
李維多
內蒙古通遼職業(yè)學院
解剖學作為基礎醫(yī)學科目,與其他醫(yī)學學科密切相關。但是該課程因為涉及諸多的學術話語,加上內容枯燥抽象,因此一直被認為是醫(yī)學教學的重點難點科目。而近幾年的教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解剖學教學中引入病例研究可以激發(fā)學生解剖學習的興趣,借助病例深入淺出的分析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本文主要就病例研究教學模式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論述。
病例研究;教學法;解剖教學;應用分析
解剖學是具有形態(tài)學科研究價值的基礎醫(yī)學課程,奠定其他臨床課程學習的基礎。當前醫(yī)學院校的解剖課程教學采用傳統(tǒng)的直觀教學法,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學生課程主體意識備受關注,在此背景下解剖學科傳統(tǒng)教學法呈現(xiàn)一定的局限性[1]。而病例教學法則為其缺陷彌補提供可能。在病例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根據(jù)課程目的與教學要求,在解剖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病例,讓學生借助典型病例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在解剖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病例教學法在近幾年解剖教學授課嘗試中起到了積極的教學促進作用。
1.1 與臨床教學有機結合,實現(xiàn)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對于解剖教學來說也不例外。學生對解剖學充滿興趣,將會產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解剖課程學習過程中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踴躍參與探討。積極性的調動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牢固掌握。解剖學作為形態(tài)學科之一,有很多描述性的語言,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教師如果單純地課程講解往往讓教學枯燥無味。而將病例引入到解剖教學,學生了解典型的病例,從而與自己及周圍聯(lián)系起來,病例相較于單純的理論來說更貼近生活。這樣學生臨床學習更加主動,教師抓住這一點,在充分把握不同專業(yè)臨床特點的基礎上,講授一些臨床知識,而基礎性的理論講解在臨床知識的關聯(lián)下顯得更通俗,學生對臨床知識的學習更有效。我們以解剖學中“脊髓被膜講解”為例進行說明[2],脊髓被膜的講解與硬膜外麻醉和腰部麻醉的具體病例結合起來,對比講解兩者解剖結構上的差異,教師通過解剖差異的對比講解讓學生明白兩者的區(qū)分,讓學生深刻了解到兩者混淆對病人呼吸的危害性。借助具體的臨床病例,學生以更加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去學習臨床知識,觀察學習解剖,從而實現(xiàn)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解剖教學的針對性更強。
1.2 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傳統(tǒng)的解剖教學法是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學習,填鴨式、滿堂灌痕跡明顯。而病例教學法以病例為課程導入,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具體典型的病例去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學習屬于自主探究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恰恰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復習鞏固解剖學的相關知識,實現(xiàn)知識點的遷移轉化,最終自主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以一起因為車禍而腰部受傷的典型病例為課程導入,讓學生借助解剖分析患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分析其受損部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了解到脊髓解剖方面的相關知識并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此外在解剖課程教學中引入病例教學法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在病例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析歸納問題,小組探討分析,教師總結歸納,學生自主性得到保證,彼此協(xié)作溝通,學生溝通能力得到有效鍛煉。而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正確處理醫(yī)患關系的基本技能需求。
1.3 鍛煉學生的課堂溝通能力
在解剖教學中引入病例,學生就病例進行探究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占據(jù)課堂主導,可以自由發(fā)言,小組探討,就病例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一過程也實現(xiàn)了學生課堂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只有會表達會溝通才能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能正確處理同事關系,醫(yī)患關系。因此在解剖學教學中引入病例研究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奠定后期工作的人文基礎。
2.1 做好病例的合理選擇
病例引入解剖教學的目的是讓教學由枯燥變得真實具體,因此病例的合理選擇很重要。病例必須符合教學目的并有解剖教學課程密切關聯(lián)。在初始階段應選取通俗淺顯的病例,學生能借助病例很快找到解剖學問題的答案。當學生解剖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教師可以選取一些難度較復雜的病例,在考察時可以涉及到相關醫(yī)學專業(yè)的知識,由淺到深地引導學生學習,讓解剖學習更系統(tǒng)與整體。
2.2 及時做好教學中的總結
病例分析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借助病例深入學習解剖知識,掌握解剖技巧。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把握總是零散的,不系統(tǒng)的,甚至是不準確的,在思考的過程中也容易陷入邏輯的誤區(qū),成為解剖學深入學習的阻礙。因此在病例教學開展中教師要及時做好教學總結,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開展定向教學活動,讓學生透過表層抓住解剖課程的重點難點。當學生在解剖學習中存在爭議,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分析,病例分析結束后教師進行指導點評。在總結點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觀點明確,重點突出,是非分明,將病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
2.3 做好病例教學時間的控制
在解剖教學中引入病例的目的是輔助教學推進,因此病例講解占據(jù)的課堂時間應該合理。病例教學法雖然能激發(fā)學生解剖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其問題分析與處理能力,但解剖學作為重點醫(yī)學科目,有大量的抽象概念與學術術語,學生理解記憶難度大。通過合理控制病例教學的時間,確保解剖學其他知識的有效學習,讓學生均衡發(fā)展,依然以解剖學習為重,讓解剖教學實效性落到實處。
病例教學法作為解剖學教學中新型教學嘗試,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主動性,讓解剖教學深入淺出,實效性大大提升。但是在解剖教學中引入病例教學需要做好病例的合理選擇,做好教學中的及時總結,做好病例教學時間的把握,只有做好這些細節(jié)的關注才能讓病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在解剖學教學中得到真正的發(fā)揮。
[1]賈建新,史二栓,方剛,崔成立.臨床病例分析法教學模式在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06):949-951.
[2]袁圓,耿慧慧,隋東莉.病例研究教學模式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4,(08):59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