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松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淺析醫專院校中醫教學翻轉課堂的改革初探
彭曉松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醫專院校的中醫教學是非常廣泛的宏觀學科,因其中醫理論知識點零散、內容即廣泛又抽象,在實踐教學中會存在很多課程遺漏的知識點缺陷。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近幾年翻轉課堂教學已經在國內外大中專院校深受熱捧,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理論,對翻轉課堂模式下中醫教學改革進行如下幾點探討。
中醫教學;翻轉課堂;PBL式教學改革
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醫專中醫教學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組(翻轉課堂)和對照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分別采用問卷調查法、閉卷考試評比進行教學效果檢驗。得出結果:中醫教學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相對來說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等均顯著提高。從而得出結論:醫專中醫教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加強了醫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而不是灌輸式的輔導,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并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是深化醫專院校中醫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醫專院校的學科基礎課程,其理論剖析點、難點吃透方法、醫學技能基本原理已滲透至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學習并掌握每門基礎醫學課程,對學生具有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課程相輔相成調用的重要意義。
首先,醫專院校中醫教學課時少內容多、實踐觀摩少、實踐操作少。學生應需學習醫專中西醫各項基礎課程原理,了解中醫教學的內容結合教師的掛圖講解,使學生初步了解中醫學科的基礎知識與最新研究進展情況,但是傳統教學只能導致學生認知興趣不高,掌握中醫理論知識點的畏難情緒更加嚴重;
其次,傳統中醫教學方法純屬單向性講授灌輸法,師生互動性差,教師不能及時得到學生疑難問題的反饋,繼而導致僅僅會課堂上的教材理論知識,學生課上課下知識面窄,醫學以此類推思維能力欠缺開發;
再次,醫專院校的學生基礎不一,理解和掌握中醫教學基礎重視的能力不一致,沒有因人設定因材施教,所以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理解和選擇知識點內容,導致中醫教學課后出現參差不齊的領會差異。因此,當前醫專院校中醫教學課程亟待需要改革。翻轉課堂在當下就符合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又一輪新理念。
翻轉課堂起源于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教師僅憑“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合一”的新理念,教師課前運用課程知識點制作成微課視頻并上傳網絡,學生通過課前自學,上課教師學生再共同練習的教學新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老師課上講授,學生課后練習”的舊模式,并稱為翻轉課堂模式教學。
(一)翻轉課堂在醫專院校中醫教學中的意義
醫專中醫教師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根據個人的能力和水平來制作和調整教學視頻或PPT,采用簡、易、難分層教學,把不同的知識點分解式影響給學生,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基礎接收不同的中醫理論知識點,課上再采用不同層次的答疑解惑部分,使基礎好的同學直接可以掌握較難的攻克點,使易學的部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吸收,使基礎底子差的同學可以由簡到難的拆分理解知識難點,分層提問解惑不同層次的疑難知識點,使學生準確掌握自己的不足從而精準輔導。
(二)優化互學階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醫課堂翻轉課堂模式下,事先預習課上知識,課上再通過師生雙方共同學習探討互學知識的內化階段。一方面可以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相互質疑解惑解決中醫教學內容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可根據自身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階段形式,從而克服學生的疑難情緒,提高學生學習中醫課程的興趣和效果。
(三)掌握師生互學和反饋的火候
醫專院校的中醫翻轉課堂上,關鍵掌握好教學計劃的進程中突發的應變措施。教師在課上把更多的時間運用到師生互動交流環節,并根據提問的內容及時反饋學生提問的情況。全程貫穿把翻轉課堂教學新理念灌注于學生主動自發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際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培養,符合當今醫專院校中醫教學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四)因人設定、因材施教補充差異教學
醫專中醫教學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學生自身情況選擇學習時間的不同知識點,略過繁瑣理論掌握的束縛,輕松理解學習內容并反復進行復習,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亦可根據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差異教學、因材施教互補針對式輔導。
翻轉課堂模式雖在其他很多課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一)定期培訓教師掌握新式教學模式
醫專院校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教學實踐的總結,很多高等院校的優秀教師定期出去進行兄弟院校互學推廣。多元化運用微信平臺、網絡平臺、視頻資源的設計、PPT課件等的新的教學路線,利用現代化的信息資源引領教學新范式。
(二)建立醫專院校中醫教學及相關學科二級網站學習平臺
培養醫專學生事先在課前自主學習和學習效果監測環節都需要網絡學習管理平臺進行支撐輔助。醫專院校在網絡學習平臺中集中整理高質量的教學資源與典型病例資料,使醫專學生反復課下預習、主動探索學習興趣、建立流暢互動的學習和交流平臺,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又一重要環節的先決條件。
(三)建立科學規范的教學操作流程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外引進的學習過程中,隨著不同高等院校的實踐教學,總結出了很多弊端的不足,可根據醫專院校的實際教學條件,綜合各學科帶頭人的理論探討意見,制定出科學的、規范的、可操作的教學流程。
(四)創新成績評定人性化模式
醫專院校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時,即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模式,又為中醫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思路范疇,必然掀起醫專等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又一輪新浪潮。放眼觀看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的成績并不能完全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綜合能力,需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可以建議把醫專院校中醫教學每個學科設定課下預習準備情況評定、課中互動提問情況評定、課中階段隨機小測驗評定、章節考試評定、出勤情況、有沒有課中準備翻轉課堂PPT課件、期中考試、期末匯總考試等形式來綜合分數,使學生真正學會,而不是為了分數背會卻不懂。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醫專院校中醫教學全面改革的教學模式。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4):46-51.
[2]王紅,趙蔚,孫立會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8):5-10.
[3]段春雨.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重慶高教研究,2014(4):106-112.
[4]周維英,周紅,陳曉紅等.基于翻轉教學模式的藥理學教學探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4(14):221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