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超 (石家莊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 050000)
新時期民間美術發展路徑探析
李世超 (石家莊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 050000)
民間美術是民間藝術的精髓所在,展現著民間作品所特有的人文情懷和價值體驗。這樣的藝術瑰寶理應以生生不息的表現能力活躍于藝術舞臺上,獲得長久的發展。本文從民間美術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入手,探討民間美術與平面設計、高等教育、油畫創作等領域的融合,希望能夠為民間美術的發展之路指明方向。
民間美術;人文情懷;發展路徑
民間美術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流傳和發展后,形成了豐富的形式和深厚的底蘊。無論是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秦漢的陶俑、石雕和畫像磚石,還是后來的剪紙、繪畫、服飾、刺繡、編制、戲劇、雕塑等,都是人類的智慧和藝術審美的剪影,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讓千年以來的人民對其有了溢于言表的依賴感。從一定意義上說,民間藝術不僅僅是作為一項藝術形式而存在,更是一個民族流傳至今的精神文化的傳承。對民間美術進行挽救、研究,促進其長久的傳承和發展是我們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使命與責任。
民間美術是一個繽紛五彩、充滿奇幻的世界。在美術作品中,人們既可以看到傳統的吉祥圖案,又可以看到歷史傳說中的英雄好漢、神話故事和有趣的動植物,一個個獨特的造型、強烈的色彩和活潑的形式,跨越了數千年,形成了一幅絢麗壯觀的歷史畫卷。然而,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民間美術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頸,突出的表現在物質生活的豐富、物品的更新換代,使得人們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新鮮刺激成為寵兒,陳舊的東西慘遭淘汰。受這一大環境影響,民間美術這一傳統的藝術形式正面臨著滅頂之災。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有必要去本著繼承與革新的態度去面對它,繼承這一前人留下的豐富遺產,將民間美術發揚光大。這是出于對人民文化創造和歷史文化傳統的尊重,更是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要求。
(一)民間美術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滲透
平面設計貼近于現代的社會生活,因此各行各業都對平面設計發展十分關注。只是在獲得飛速發展的同時,平面設計不可避免地在概念和形式上帶有濃厚的西方特點,有的甚至看不見絲毫中國文化的影子,導致我國的平面設計風格雜亂不一,缺乏中國文化內涵與民族特點。在提倡本土設計、個性設計的當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認識到了平面設計中存在的這一問題,并開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民間美術作為傳統元素的代表,融入到現代平面設計中能夠實現對本土民間文化的創新,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首先,民間美術造型的應用。民間美術豐富多彩的造型為平面設計提供了藝術造型的廣闊資源,只要在理解其寓意和創造原理的基礎上,配合全新的創意、改造,或者強化有寓意的特征,或者運用同構形和復合形,進行組織構圖,便能形成獨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例如,民間年畫的幾何式構圖、剪紙的平面剪影造型、傳統風箏的象征性符號,以及“連”與“蓮”、“余”與“魚”等造型都是平面設計中典型的以幾何圖形和符號為構成元素的構圖方式,不但符合一般的裝飾圖案、裝飾造型的美的規律,還有特別寓意的造型特征。其次,民間美術色彩的應用。民間美術的色彩有著獨特的特征,生動、直接地反映著民間的審美心理。紅色、綠色、黃色等最常使用的顏色,總是被作為吉利的象征,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將這些具有吉祥寓意的色彩融入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更能代表中國特色。最典型的代表就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中,“中國紅”這一代表性色彩得到了充分的運用,激活了民間美術色彩的生命力,實現了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完美融合。
(二)民間美術與高校美術教育的融合
將民間美術引入高校美術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民間美術這一大眾藝術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培養與發展大學生創造力的最佳平臺。首先,制定民間美術的相關課程。由于不同地區的民間美術形式各不相同,各高校可根據所在地區民間美術在種類和特點進行課程的安排。比如,臨摹課程的開設。臨摹可以幫助大學生學習與了解中國傳統民間造型、色彩及構圖等,是對其進行美術教育和文化滲透的重要課程。在實際的內容設置上,高校可根據實際選擇平面的石窟、壁畫、剪紙、年畫及皮影等平面造型,也可以是彩陶、青銅器、民間儺面具等立體造型,讓學生借助原始的手繪感知,再現各類民間美術造型。其次,創新教學策略。無論是直接將民間美術的組成形式、色彩和表現方法應用于教學中,還是通過概括總結民間美術造型的法則,找到適合于自身需要的形式語言,所有的這些教學策略,能夠提升大學生群體的研究性學習能力,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民間美術產生興趣,逐漸開始自主感知、理解與再現各類民間美術造型,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間美術的充分展示和繼承。再次,在實踐中傳承。親身體驗和感受傳統民間美術的魅力,高校應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傳承民間美術。對于專業類、藝術類的學生而言,要鼓勵他們去民間進行寫生和調查,切身感受到傳統民間美術的魅力;對于非專業類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參與相關的社團活動,或者自發地去調查相關的民間藝術發展狀況。借助這兩方面的努力,讓大學生真正成為當地民間美術的宣傳者、傳承者與研究者。
(三)民間美術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油畫是一種舶來品,是從遙遠西方傳播而來的藝術形式。但在油畫踏上中國這片土地起,其的發展與壯大便不可避免地要與中國社會的歷史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縱觀我國的油畫發展史,無論是徐悲鴻、林風眠,還是董希文、羅中立,這些畫家在創作時總是植根于本土文化,表現出對中國油畫民族化語言的探索。在不斷的實踐與創新中,創作者發現將民間美術元素融入其中能夠幫助中國油畫呈現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比如,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并沒有完全依賴西方油畫的創作規則,而是創新性地將民間美術中年畫裝飾的表現性手法融入其中,形成了鮮明的色彩,渲染了整個場景的氣氛;王懷慶的《夜宴圖》中延續民間美術作品中情態剪影的傳統造型方式,通過物體的動態特征和位置安排,使畫面呈現一種“有意味”的杯盤狼藉,形成了二維空間的輪廓造型。這些代表性的油畫作品證明了民間美術的重要應用價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觀者的情感共鳴,對對當下中國油畫的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
任何經典的產生與發展都不是偶然的。民間美術得以傳承至今,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其生存發展的過程中,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頑強地堅守住了自己領地,同時也不斷吸收了其他藝術門類的精華,形成了一部豐富、鮮活的歷史詞典。在當前這個經濟大發展、文化大繁榮的社會背景下,民間美術應該得到且必須得到更好的傳承,通過與現代藝術、教育的融合,實現和諧共生,獲得長遠的發展。
[1]閆莉.淺議中國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9(5).
[2]馮圣道談民間美術的保護及其作用[J].考試周刊,2012(54).
[3]趙偉乾.拯救民間美術傳承民族文化[J].中國國情國力,2010(5).
[4]李俐,張恒.文化生態情境下的民間美術保護[J].美術觀察,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