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詠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250000)
廣西忻城土司文化產業開發初探
葛 詠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250000)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統治階級用來解決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自治的特殊民族政策,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特定時期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之一。廣西忻城土司曾存在長達500年之久,其中蘊涵著許多不可多得、獨具特色的珍貴文化資源,只要精心開發, 合理規劃,著力打造其品牌效應, 必將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產業規模。
文化產業;土司文化;廣西忻城文化產業
近幾年來,我國為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為推動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土司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文化類型,是封建社會晚期對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采取的一種帶有一定程度自治性質的管理制度??梢宰匪莸教扑纬瘯r期,直到1928年最后幾個土司的改流,土司制度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廣西忻城具有厚重的土司文化歷史,而忻城的獨特之外在于近500年的土司統治,自明始至清廢,歷經兩個王朝時代,該地的土司統治時間之長,政權之穩,在全國是罕見的。深入挖掘廣西忻城的土司文化資源,使文化與產業充分結合,推動整個忻城經濟的良性發展。
首先,忻城具有獨特的土司文化資源。忻城自建置至今已有1300多年,可謂歷史悠久,但這不是忻城獨特的資本。忻城獨特之處在于近500年的土司統治,自明始至清廢,歷經了兩個王朝時代。忻城這方天地,土司統治時間之長、政權之穩,在全國是罕見的。土司統治時期形成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體系,這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富礦”。 其中忻城莫土司衙署,是全國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土司建筑,堪稱“亞洲第一土司衙署”,有400多年歷史,館內藏有的600多件文物,濃縮了土司興衰的整個歷史。這座具有濃郁壯族藝術特色的古典建筑,是研究土司制度、文化藝術、宗教等難得的實物資料,是壯族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忻城是有壯、漢、瑤、仫佬、苗、回、滿等15個民族構成,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各民族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優秀的文化傳承,為該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
第三,差異性的文化產品的優勢。忻城的土司文化與其它地區的旅游資源呈現很強的差異性。忻城的許多風情和特色是其它地區所不具備的,而這些恰好是現代旅游者獵奇和求異的對象。憑借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背景,完全可生產同具有當地特色的差異文化產品,并且確立和鞏固這種差異優勢。另外,遵循“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世界的東西”的原則,忻城的土司文化產業大有文章可做。
廣西忻城土司文化資源因其本身的民族性、地域性、獨特性等特點,是忻城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優勢。以當地豐厚的土司人文歷史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將土司文化轉化為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同時創新當地特色文化,促進嶄新的產業發展機遇。所以忻城土司文化產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初步開發。
1.堅持政府主導與企業投資的方式
政府主導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模式,但它的內涵不是排斥市場的發展,也不是以行政手段、計劃方式來配置資源包辦一切活動。當然政府也不應成為文化產業的投資主體,它應是利好政策的制定者、基礎設施的建設者、整體形象的宣傳者和市場環境的優化者等等,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其次要充分發揮和運用市場的作用,在文化產業產品開發、旅游投資、市場價格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多引入市場資本,以市場決定產業的走向。
土司文化是忻城是當地特色文化,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發展土司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政府應制定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以優惠政策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到文化產業中,并開辟更多吸引人的文化產業投資渠道。其次,政府應設立文化產業基金,它是一項扶持引導的財政政策,也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化實踐手段。一方面,政府產業基金可以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實現政府主導和市場化的有效結合,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土司文化產業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創業創新的熱情,帶動轉型升級積極性,促進土司文化產業的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2.土司文化品牌的戰略建設
利用忻城土司文化的品牌資源優勢,是忻城文化產業運作的途徑之一。忻城的莫土司衙署被平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該景區占地近40萬平方米,包括莫土司衙署博物館、三界廟、翠屏山公園和通天寺等景點。景區內的莫土司衙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建筑宏偉、文化珍貴,處處體現出壯族特色,被譽為“壯鄉故宮”,并被評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是我國研究土司制度古建筑藝術及民族史的重要基地。這種歷史遺跡和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的地方,可以推廣成為廣西及至全國的一流旅游觀賞圣地。游客可以在游覽這坐座歷史古跡的同時,不僅了解封建社會的土司制度、文化與風俗,還可以了解忻城當地更多文化風俗。土司文化品牌的建立和推廣,能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時,促進當地文化交流與傳播 ,能帶動旅游產業等相關行業的共同發展。
文化品牌對一個城市或地區來說,意味著持久的競爭力,不僅能提高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意味著是當地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忻城土司文化品牌的戰略,可以首先著眼點在打造“了解土司文化,必逛“壯族故宮””的文化品牌,利用“壯族故宮”的品牌,把廣西忻城土司文化的廣至全國。可以參照,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像劉三姐》等的創作及市場化運作,就是以名震中外的桂林山水及廣西劉三姐的歌曲作為創作背景,進一步推動和打造桂林山小甲天下的美譽。
廣西忻城土司文化品牌的建立,將大大提高忻城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給忻城地區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忻城旅游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忻城地區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整個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3.構建土司文化產業鏈
文化產業是文化產品的市場化,文化產業鏈是指強調以內容為核心的文化產品的終端產品制造各部門的完整鏈條,它不僅包括文化產品的制造生成,文化產品的設計、生產,創意和推廣等行為,也包含文化產品供應鏈的管理和消費者服務。從文化產品及服務的生產到最終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實現,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要發展忻城土司文化產業,實現土司文化產業升級,打造完整有效的土司文化產業鏈是有效途徑,也是唯一途徑。
首先,以打造忻城土司文化產業鏈應以營銷土司文化作為出發點。從性質上說,土司文化屬于一種地域性文化產業。以土司文化為切入點,形成主打產品,比如“壯鄉故宮”品牌產品,使其在文化市場上產生廣泛的影響力,形成良好的美譽度,創造出富有競爭力和市場開拓潛力的經濟效益。同時,引導土司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和其它產業資本融合,從而為以市場為導向,利用資本力量,打通產業鏈條,提升企業市場化、產業化、集約化程度,打造具備活力機制與競爭優勢的新興文化企業集團。同時,文化產業體制改革的深入與市場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對產業進行整合、形成新型產業鏈、獲得產業整合超額價值的良好發展機遇。
其次,旅游產業鏈也可以說是一條打造地區文化產業鏈的重要途徑。把該地區的所屬特色產品與土司文化結合起來,統一進行土司文化產品的規劃、產品開發統籌、聯合營銷等的戰略間整合。旅游文化產品的開發也是構建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從國內目前的狀況來看,大量旅游文化景區缺乏真正的文化產品,更缺乏高水平的商業運作。文化型旅游文化的突破口,可以從開發文化旅游衍生產品,開發相關文化旅游項目為起點,從而能夠衍生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延伸景區旅游產業鏈。結合忻城地區旅游資源的特點,適宜開發的旅游產品有:一是開展“壯鄉故宮”歷史文化游、生態環境觀光游等。二是宣傳獨特的民俗文化特色,例如在景區景點開展壯族歌舞活動等反映民族特色的文藝表演,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展示土司文化等等。三是“土司農莊”農家樂生態旅游項目,按照土司民俗風情建造,建筑風格、飲食文化、娛樂項目無不體現土司時代的民俗特色,并具有農家餐飲、農事體驗、休閑健身等各項功能,是游人體驗土司民俗文化的休閑旅游度假勝地。
第三,忻城素有“金銀花之鄉”“桑蠶之鄉”等之美譽,這些都可以開發為知名旅游品牌,這些當地的特色要素與土司文化適時結合,以共同合作發展為前提,通過圍繞發展土司文化品牌,大力推動其它文化品牌的發展。強調互通有無,加強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合作,相互開放市場,攜手打造忻城的文化產業,也是發展土司文化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最后,文化資源不等于文化產品,在產業投資階段,尤其是在進行產品模式開發和設計進程中,首先要保有大資源觀,在本土化的基礎上,堅持保護繼承、創新發展的方針和原則,充分整合、利用差異化的區域文化與民族資源,堅持政府主導的強力推進與企業投資的完美配合,促進相關文化資源轉化為對應的產業優勢與經濟優勢。并以印象劉三姐為例,提出演藝產業衍生品的創新發展觀。
綜上所述,以當地土司文化為切入點,建立土司文化產業為支點,對土司文化產業進行運作,促進忻城文化產業的發展,并將文化產業作為忻城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繼續推忻城經濟發展之路。并為忻城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