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0
?
讓舜文化成為高職學生圓夢的“助推劑”
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課題號:16C1630)。
李 晶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0
舜文化深深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并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開枝散葉提供了厚實的營養。舜文化的“仁、孝”思想,對高職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有著強大的“助推劑”作用。“舜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思想精華、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格特征、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道德基準,用“舜文化”來引導高職生的成長與成才,托起他們的人生之“夢”,“助推”他們的發展之“路”,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舜文化;高職學生;成長與成才;助推劑
習近平同志曾經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而“舜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魂魄之一,其深邃的道德思想、精深的文化韻味和厚重的人格魅力不僅深深影響了綿延幾千年的民族群體,對現在的網絡信息時代的青年學生也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感召力和震憾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絡、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技術發展,特別是即時通訊的發展,為人們展示了更廣闊的時空環境,青年一代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即時通訊工具,突破了時空限制,感受著不同文化的沖擊,但經過幾千年歷煉的中華傳統文化對比西方的價值觀體系對生活在中國大地的青年一代應該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將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要素融合進現代傳播渠道是教育者必須把握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和時空差異性,使高職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吸取了優秀的高雅的科技或生活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為今后走出校門,較好、較快地融入社會群體,謀生存,求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也有少數的學生在移動互聯網負能量環境的影響下,沉迷于網吧、游戲機室,荒廢學業,對前途悲觀失望;個別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低下,心靈扭曲,犯罪現象增多。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高職學生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消極表現,借助于舜文化的正能量及“助推劑”的作用,對高職學生有的放矢地思想道德教育,有效的破解信息時代環境下高職學生德育工作與心理引導上的難題。
虞舜是上古五帝時期之人,他姓姚,名重華。雖然是上古部落聯盟首領顓頊[zhuān xū]——傳說是主管北方的天帝——的后裔(六世孫),但出身之時家境非常清貧,從小就種地捕魚,從事各種體力勞動,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瞎眼的老頭,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娶了個后母,又生了個弟弟(象)。父親心術不正,頑固、頑劣(糊涂);繼母乖張,兩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馴,貪婪、嫉妒,心胸狹隘,使舜頻遭虐待和磨難。瞽叟讓舜修補屋頂,卻在下面縱火,舜靠兩只斗笠作翅膀,趁勢從房上跳下,才幸免于難;瞽叟讓舜下井淘掘臟物,他和象卻在上面填土,想將其活埋,舜只好掘地道逃脫……
虞舜歷經磨難,化險為夷,以德報怨,孝感天地。他面對一而再企圖謀害自己的父親和后母,不失子道,認真反思自己的過錯與不足。
舜虞身上的“仁、孝”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準則,舜被尊稱為“道德始祖。”長久以來,中國士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做到如此,必須有個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那就是“仁”和“孝”。“仁、孝”思想從個人而言,可以“窮則獨善其身”,保障個人的道德行為不“逾矩”;從國家層面而言,可以“達則兼濟天下”,教育治民平和相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而達到視國如家的人情和諧之境。
“舜耕歷山,歷山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虞舜年輕之時,仁義待人、誠信經商、寬厚處事、嚴謹立世,耕種好的土地可以與民共享、經營好的漁場可以與人方便、經商不欺客、生產講質量。在他的影響之下,鄰里和睦,村民友好,生產有了大的發展,社會有了大的進步;舜的仁德感化了別人,其仁義廣為傳播,人心思舜德、人居求舜側,眾心皆向善,大大的改善了社會的風氣,宏揚了正能量。
舉賢任能,天心歸心。薦大禹,治水成功;任命二十二賢才,得以天下大治。他納言從諫,從諫如流,敢于分權,善于運籌,不計個人得失、不貪一時之禮,一心為民,計為天下計、謀為蒼生謀,從而萬族來拜,德服四海。
《史記》中說:“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帝的德化延深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無論求學、為官、經商、謀事,都能在他的身上看到道德的力量,感受正義的呼喊,產生同行的共鳴,因此其深受海內外華夏子孫的尊崇和敬仰,同樣是高職學生學習、借鑒和仿效的榜樣。
虞舜的“仁、孝”思想,就相當于火箭助推劑中的液氫和液氧(或硼烷),我們把“舜文化”的道德動力充實到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火箭”里,讓學生在“火箭”的飛翔中被舜的道德力所感動、感激,從而感化,在舜文化的“助推”下飛向更寬闊的天空。
社會無論處于什么時代,都需要道德的支撐和維系,才能保障其穩定和諧。當前,我國正處于變革時期,價值觀多元化,社會結構多樣化,導致了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全員網絡時代,信息追求“短平快”,追捧“假丑惡”,動搖了人們的道德基準,使得人們之道德越來越模糊,善惡不分,美丑不辨,喪失良知,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健康發展。必須要有好的方式來引導,倡導正能量,宏揚真善美。
近十余年來,學院在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方面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永州地方文化優秀成果來引導學生的思想成長和文化提升。學院成立瀟湘文化研究室,針對高職生的思想和心理特點,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舜文化其及其他地方文化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果,課題研究、學術論文、專業論壇等形成了文化研究的熱潮,有的研究已在指導實踐上有大的突破,如用“舜德柳骨”引導學生“立道樹德”,積極運用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高職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了較好的成績,學院連續四年榮獲湖南省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先進單位”。將永州地方優秀的傳統文化“引進課堂、帶進頭腦”,在基礎和思政教學課程上安排地方文化教學內容,并在實景教學和問題導向教學方面有了開創性的成果。
學院結合本地特點,設計并實施了“永州地方文化進校園”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提出“三推三感”的方案,既一推“永州文化之旅,看永州景觀,感受山河壯美”,二推“永職文化講壇,聽永州故事,感染思想道德”,三推“校園特色文化活動,行永州精神,感悟核心價值”。三個主體活動根據學生的年級結構、文化底蘊、價值觀特點、人文素養等要素進行分層、分級、分類實施。這些“助推”力促進了高職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實現個性心理品質與人文精神提升的最優化。
如我院80后作家代表——林蕭,是我院2004級初等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原名申文,在校期間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十佳文學少年,畢業后歷經生活的磨礪和文學熏陶,初心不改、追求永恒,成為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以其作品和為人,影響和帶動了更多的青年向上尚善。
臨床系2010級學生陽瀅和護理系2012級的陳艷同學,自身艱苦樸素、勤奮學習,還積極參加“義工活動”和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服務他人,熱心公益,均獲得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他們的身上見證了學院思想引導的成效。
舜文化所倡導的道理,看得見,摸得著,讓人可信、可親、可學、可行。在當今的信息時代,高職學生德育工作既要重視網絡信息的引導,也不妨因地制宜,依托舜文化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力量,切實加強我院青年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青年學生良好的精神和深厚的人文底蘊,促進全面發展。
因此,“舜文化”引導高職生成長成才,做到將思想文化教育的根源移植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系上,將人文道德的教育融合進地方文化的優秀體系中,讓學生在尋根之旅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價值體系的比較中感悟民族精神的偉大,讓學生在地域的同化下感想民族情懷的溫暖,這就是“助推”的動力。
[1]習近平.“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開營式講話[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0-07-25.
[2]吳同和.仁孝維系家國和諧[J].船山學刊,2014(1).
[3][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M].長沙:岳麓書社,1989;<二十五史精華>1-4.
李晶(1961-),女,黑龍江饒河人,湖南省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工會主席,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B
A
2095-4379-(2017)15-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