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玉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吉林 長春 130062
?
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構建
吉林省教育廳2016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6ZCY156)。
姜 玉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吉林 長春 130062
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特點在于仿效醫學院利用診所培養實習醫生的形式,將學生置于“法律診所”中參與法律實際運用,從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實現了法學理論和法律實踐的統一。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一般包括角色扮演和實際代理案件兩種類型。前者即為主要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教學模式,本文將就該種教學模式的構建以及其對我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啟迪展開重點論述。
模擬法庭;診所式法律教學;法學教育模式
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法學院興起的一種新的法學教育方法。其創始人美國著名法律教育家Jerome·N·Frank提出了以“實習律師學校”代替法學院的構想,后發展演變成為當今美國法學院最具活力的診所法律教育模式,強調法律院校不僅應提供法律服務,而且應培養學生有意識地為處于不利地位的一方委托人提供法律幫助。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仿效醫學院利用診所培養實習醫生的形式,原則上在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教師指導之下,將法學專業學生置于“法律診所”中,切身參與法律實踐運用,在掌握法學理論的基礎上進而培養法學學生的相關職業技能,實現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的統一。
21世紀以來,伴隨著我國法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逐漸興起并得到廣泛應用。許多政法院校以及設有法學專業的院校開始采取不同形式的法律診所教育模式展開教學,主要分為角色扮演和實際代理案件兩種類型。部分學校出于教學目標的考慮或者現實條件的限制,更加側重于角色扮演的教育形式,通過開展模擬法庭等互動式的活動來讓學生模擬相關法律職業角色、掌握及訓練相關職業基本技能。另一部分學校則更注重讓學生實際參與代理案件,讓學生親自面對各種案件,接受當事人的委托或者提供咨詢。
作為目前適用最為廣泛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形式,模擬法庭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具有極具創新性的進步與優勢,但也存在著一定限制。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通過角色代入和實際運用,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中割裂法學理論和法律實踐的壁壘。
傳統法學教育傾向于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僅專注于法學理論的研究,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學生往往只會紙上談兵缺乏實踐技能與經驗。而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則側重師生平等地位的互動以及學生自我實踐能力的發展與展現。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扮演職業角色并模擬開庭的流程發現問題,實際運用法律規則解決問題,鍛煉自己實際操作能力、辯論能力以及應變能力,提升職業道德意識。
第二,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創造性地提供了一種新的評估機制,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傳統法學教育以考試成績作為評估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還未完全擺脫中國式應試教育的桎梏,造成學生缺乏專業技能和獨立思維,較難培養我國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而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評估機制,類似于理工科的實驗考核,是一種考察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查評估方法。
第三,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成本較低,在硬件條件還不足夠完善的情況下易于開展,是較為適合的法律教學模式。
如前所述,相比于實際代理案件,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對人力物力財力的要求要少。現階段的法學院校無法做到全部滿足讓學生實際代理案件所需要的高昂成本,不過,在未來的法學教育改革過程中,在硬件設施得以完善后,這種學生實際代理案件的教學模式有望出現,更為專注于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但是,在目前,學生實際代理案件的模式還會產生由于學生經驗不足以及不夠專業導致損害當事人利益的問題。
當然,受制于低成本,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也有其自身限制:教育成果有限、對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弱于讓學生實際代理案件、學生之間相互配合以及師生之間的配合上還存在完善的地方。
但是總體而言,綜合衡量成本與成果,并出于我國法學教育發展現狀的考慮,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是值得應用并適于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法學理論教學和法律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構建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時,不能顧此失彼輕視對理論的學習。該種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有多種形式來進行,可以將單純的理論教學改進成由老師教授理論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模擬法庭等活動來及時應用法律規則;也可以開展校際模擬法庭競賽性活動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一方面,我國的法學高校已有較為豐富的經驗。
(二)廣泛開展構建完整的體系,避免將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局限于一小部分人,要將其由科研競賽活動上升至法律教學模式。現階段的法學教育仍以老師講學生聽的理論教學模式為主,開展的模擬法庭競賽只能讓一小部分學生參與其中,并未要求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作為全體學生的必備技能。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構建,要不斷完善整個教育模式體系,實現由少數人的模擬法庭到多數人的模擬法庭的轉變,重視全體學生的平衡發展。
(三)要以興趣培養為導向,針對不同的教學條件和價值目標制定不同的規則機制,實現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構建。在構建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多元化配置,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聘請更具法律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的資深法官、檢察官以及律師對學生予以指導,從法律職業化的角度去組織教學活動;在硬件條件相對較為薄弱的學校可以讓學生發揮起組織教學活動的部分職能來解決教師少、精力有限的問題。
(四)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確保緊貼實際,保證模擬的還原度和真實性。模擬法庭的開展應按照真實的開庭流程進行。目前,很多學校出于各種考慮而簡化模擬法庭的流程,導致還原度不高、真實性不強,學生在面臨真實的法庭時仍會無所適從。因此,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構建既要多元化配置,又要保障不脫離真實的法庭,才能使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我國法學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顯然是我國法學教育值得借鑒和學習的,而在多種類型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中,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是最適宜當前階段各高校應用的教學模式。以模擬法庭為平臺的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確是我國法學教育培養創新型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
姜玉(1967-),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律師實務。
D
A
2095-4379-(2017)15-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