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璐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
網絡環境下電子書版權保護
劉 璐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互聯網時代為電子書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同時給電子書版權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基于這些挑戰,本文對電子書的特點進行了研究,探討了電子書版權保護目前面臨的法律問題,隨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應對之策,對電子書版權保護進行改善,形成一個有效的版權保護機制。
電子書;版權;保護
電子書的普及和電子書相關產業的爆炸式發展引出了大量的版權問題[1]。目前,中國電子書的版權保護形式拖慢了電子書產業的高速發展,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權利糾紛問題,使得社會成本增高。版權保護在電子書健康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電子書版權保護機制。谷歌圖書成為全世界最全面的全文圖書索引,我國的電子書版權產業也要經歷重大變革,數字化的競爭逐漸激烈,電子書內容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使版權價值盡可能最大化被發掘。版權產業在不斷發展變化,更多的出版商和法律學者從法律與技術的方面思索電子書版權發展[2]。
一是電子書具有數字性,儲存信息量大,攜帶便捷,電子書以數字化形式儲存。二是電子書可復制,流通快。有些經典書籍如果不再出版就會導致無法購買的現象,但將其數字化后解決了這一問題。三是電子書查閱方便,具有反饋性,時效性。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簡單的關鍵字搜索就能查到相關電子書信息,并且利用讀者的評價來購買適合自己的書,比傳統購買方式更節約人力和時間。在快節奏生活中,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來閱讀,滿足了讀者隨時閱讀的需求。
電子書特征和版權權利的復雜性使得電子書在版權評估、版權歸屬、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犯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造成電子書出版企業面臨著因版權受到侵害帶來的潛在危險[3],其最根本原因是電子書版權歸屬不明。
互聯網為電子書的發展提供了平臺,電子書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在發展,給電子書版權保護帶來新的挑戰,出版行業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
(一)傳統版權評估方法的不足
紙質圖書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版權評估體系,但電子書版權具有時效性、反饋性等特點,并不能完全適用傳統的評估方式。
首先,人工的評估過程比較慢,評估結果出來時,現實已經發生了改變。為防止電子書版權產生變革,評估時要快速的計算出電子書版權的價值。其次,由于評估時專家的主觀判斷,易產生偏差。因此,要結合數字化和電子書版權特點,建立一個依賴于客觀數據的科學評估系統。
(二)電子書版權歸屬不明
電子書在互聯網上的傳播范圍比較廣,速度快,所以其與傳統意義上的版權觀念有較大的差異性。我們需要的電子書在網上進行轉載后,伴隨而來的就是數字版稅權屬問題。電子書的版權屬于其作者,但當作者與出版商進行交易之后,就會出現版權的爭奪。
隨著版權人可授權的主體不斷增多,造成大量版權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狀態不明[4],版權人的版權不僅可授權給出版社,也可授權給電商,移動運營商等公共平臺,還可直接授權給讀者,造成用戶在使用電子書時難以確認電子書的版權歸屬,造成轉載作品后不知向何人繳納數字版權稅。
(三)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犯
電子書作者主張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權利,在紙質圖書的出版發行過程中并不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這一問題,但是出版商在和電子書的作者簽訂協議時,一般都會把書籍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也簽到出版社,有了該項權利,出版商能夠合法銷售電子書。如果使用人合法購買、取得紙質書后,通過電子掃描、攝影等方式將該書變為電子書,上傳至網絡平臺,大家就都可以上網進行下載,這一行為侵犯了電子書作者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對于我國來說,電子書版權的許可使用是建立在信息網絡傳播權上的,所以不僅要維護出版商的權益,還要防止重復授權給作者造成侵害。
(四)侵權主客體版權意識淡薄
由于公民沒有足夠的版權意識,很多用戶在進行復制、轉發時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侵權,更有甚者明知其進行操作的是盜版書,仍利用盜版方式獲得電子圖書版權[5],在我國,經常出現網絡盜版侵權行為,許多作者受到困擾,比如2015年的“周國平訴四川文軒侵權案件”,怎樣有效避免電子書版權的侵權問題,這是我國急需解決的。我國目前的法律對盜版作品的使用者很少會有處罰,因此對讀者以及消費者來說,版權意識只能展現一個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其次,對于電子書的版權人,他們希望自己作品的版權能夠收到有效保護,但在具體執行時,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版權人很可能會有一些問題的疏漏,其權益便受到了損失,同時侵權問題出現后,維權成本比較高,在侵權主體沒有認定的情況下,大部分版權人很難憑借訴訟等法律手段來進行權益的維護。
我國電子書版權保護存在許多問題,針對版權評估方法不足,以及版權歸屬不明,侵權主客體版權意識淡薄等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解決和完善。
(一)基于大數據對電子書版權價值評估
第一,通過大數據技術來評估版權片段的價值。因數字出版產業快速發展,若只對電子書幾個段落的版權進行評估,利用傳統的評估方法不能完成對這幾個段落版權的價值評估,而由于大數據具有碎片化的特征,它處理的是大量數據碎片,所以基于大數據技術[6],能使這種評估方式成為可能。
第二,利用大數據技術使版權評估周期縮短。在評估電子書版權價值時,利用電腦程序快速評估。通過大數據技術可迅速實現電子書版權信息的整合、分類,縮短了評估周期,消除了因時間過長和評估者主觀判斷的誤差造成的“信息熵”,使結果更加精確高效。
(二)加快建設電子書版權保護新法規
第一,完善著作權人法定許可獲酬權保障機制[7]。保護權利人的作品被轉載后獲得報酬的權利,提高賠償標準,在電子書版權許可使用的獲酬機制中,要詳細規定如何支付電子書的版稅,而且在網絡上獲得電子書下載量、銷售量的數據并不能保證很準確,計算出精確的報酬也有一定的困難。
第二,簽訂電子書版權許可授權使用合同。由于電子出版行業的迅速發展,諸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因此可以在作者和出版商之間建立授權合同,并且應單獨簽訂許可授權使用合同[8],作者在與出版社簽定合同后,出版社要嚴格遵循合同約定,保護作者的權利。
第三,設定電子書出版權。著作權人的復制發行權受出版者的限制,我國著作權法并沒有明確規定保護出版權,對權利人出版權的保護仍需不斷改進,主要問題就是對出版權的保護沒有作出明確法律規定。電子書通過電子出版單位出版,出版商必須取得電子書出版權后才享有著作權法上的權利,因此規定電子書出版權在保護權利人出版權的同時也滿足了出版商的利益需求。
(三)改善電子書版權的社會保護環境
電子書版權保護的關鍵點是提升公民的版權意識,引導公民養成付費的好習慣,我國的侵權人和版權人在電子書的版權意識上都相對較薄弱,所以要改善電子書版權的社會環境。
營造良好的著作權保護社會環境[9],首先我們應該宣傳著作權法同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網絡環境中大家都可能成為著作權人,也有可能成為被侵犯著作權的對象,因此加強對網絡時代著作權的認識是保護著作權的有效途徑;其次要建立網絡電子書資源平臺,增加讀者在網絡上獲得資源的方法,使讀者通過消費能獲得很好的閱讀體驗,從而減少通過非法渠道獲得電子書內容。
網絡與人們工作生活密切相關,政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在網站突出位置設置宣傳標語的方法,使公民在上網時提高版權保護意識,比如在微博、微信客戶端加入版權知識的小插圖,小視頻;在廣播、電視上進行公益廣告的宣傳;或者在報紙上通過連載相應小漫畫的形式,都能夠有效提高公民的版權保護意識。
電子書版權保護是時代發展賦予我們的嶄新課題。和紙質版相比,電子書有其獨特的特征,我們要建立新形式的版權保護機制。我國的電子書版權保護還存在著傳統版權評估方法的不足,電子書版權歸屬不明,信息網絡傳播權受到侵犯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對電子書版權進行價值評估,建立一個新的電子書版權評估機制;加快建設電子書版權保護新法規,來保護著作權人出版權和出版者權益;改善電子書版權的社會保護環境,營造良好的版權保護氛圍,提高公民的版權意識。不斷地對電子書版權保護進行改善,建立一個完善的版權保護機制,促進電子書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1]Pound C.Is Copyright Dead in the Digital Age[J].J.Corp.L.,2015,41:509.
[2]李嘉俊.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帶來的變化[J].現代國企研究,2016(2):207.
[3]袁桐,暴曉曦.數字化時代下電子書出版的困境與未來[J].傳播與版權,2016(2):65-67.
[4]張強.我國電子書版權問題探討[D].南京財經大學,2015.
[5]賀晶.我國大學生使用盜版電子書調查與研究[D].蘭州大學,2015.
[6]黃南霞.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協同創新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28.
[7]萬冬朝.電子書版權保護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8]Asay C D.Copyright's Technological Independencies[J].Stan.Tech.L.Rev,2014,18:189.
[9]牛巍.網絡環境下信息共享與著作權保護的利益平衡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
劉璐(1992-),女,漢族,河北唐山人,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2016級民商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著作權。
D
A
2095-4379-(2017)15-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