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瀚
青島大學法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
參公管理事業單位人員招考問題淺析
馬文瀚
青島大學法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參公管理單位)是中國的特殊歷史環境與當前的政府體制改革相互結合的產物。在當前大力推進優化政府結構的大環境下,參公管理單位應當何去何從,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參公人員的招考錄用目前是同一般公務員沒有區別的,參公人員的招考錄用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高效,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總結了目前參公人員招考的實際問題,針對具體問題,建議從立法、崗位設立、信息公開、合理監管等多個方面改進當前的參公招考制度,健全并完善公務員錄用制度。
參公管理;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錄用
《公務員法》第一零六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經批準參照本法進行管理。”這是對于參公管理人員的第一次正式表述,《公務員法》自2006年頒布至今已有10年時間,在這10年的發展與實踐中,不難發現從實際情況來看,對于什么是參公人員,大家還是非常的模糊。全國各地的具體辦法千差萬別,這使得參公管理事業單位改革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參公單位的工作職能與人員構成同普通事業單位相比皆有不同,但也有類似之處。參公管理單位相對于普通事業單位,技術性專業性更強,同時兼有普通事業單位服務社會之職能。參公管理單位改革可以借鑒普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經驗,但不能照抄照搬,需要集中更多的智慧,進行更多的研究。
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招考問題,參公管理事業單位改革中的一個具體問題。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國基本形成了科學的選拔用人機制,建立了規范化專業化的公務員隊伍,但是參公事業單位人員招考鑒于我國特殊的國情,依然存在著一定問題。筆者作為一名行政法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在日常學習中經常接觸到參公管理事業單位及人員的概念,并對這一特殊領域具有研究興趣,通過查找理論資料,并結合招考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對參公管理單位及人員招考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決策者參考。
(一)明確參公事業單位定位與職能
事業單位是我國獨有的組織結構形式,參公管理事業單位更是中國特色。參公管理事業單位之所以參公,是因為其承擔了“公”的工作任務,參公單位是具體參與到公務事務管理中來的。公共事務職能要求不以盈利為目的,起到社會服務與保障作用。而經營職能則針對國有企業,是資源的投入與整合。關于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職能,筆者同意認為應當以權力定責任,根據組織資源配置邏揖,鑒于參公管理單位與行政機關職能的特殊性及同質性,認為參公事業單位應當繼續存在并發揮其職能,但僅限于公益職能以及有限的行政職能。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各地對于參公管理單位的職能定位并不一致,概念模糊,這就導致了同樣的單位,在不同的省份具有不同的身份,在上下級管理中也出現了不同身份。鑒于當前的事業單位分流改革,廣大應考人員在報名時心中就會有所顧忌,心中對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未來出路存在疑問,使得他們不愿意報考參公管理崗位,對招考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優秀的人員因為不敢報名而選拔不上來。建議有關部門加快推進相關改革政策,盡早確定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定位與分類問題,這是問題的根源所在,明確了參公事業單位職能定位,相關配套的招考工作才能更好的展開。
(二)完善立法,錄用制度法規化
當前參公管理公務員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公務員法》,這顯然是不能夠很好的發揮法律的規范化作用。在明確參公管理單位的定位的前提下,應當依據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完善相關的法律實施細則,使得參公管理的辦法得以明確具體,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尤其是招考工作,通過立法使得招工工作與流程有明確具體的程序,盡量避免人為干預招考的可能性,明確各個環節的責任人,使得整個招考工作有法可依,給廣大考生一個公平公正的應考環境。國務院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發揮職能,特別是中央公務員主管機構,應該從政策層面上制定參公考試的相關細節規定與具體實施細則。在上位法的層面上保障參公招錄考試有一個成文的規章可以遵守。對于參公招考的具體細節問題,諸如如何進行資格審查,如何考察真實的工作經驗,公務員面試考務組織辦法、特殊專業及職位確定辦法等,這些都是實現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把基礎工作做細,把規則制定好,制定合理,后期的具體實施才會有條不紊。根據實際問題,筆者還建議對于招考工作中出現的專業認定爭議問題,國務院人社部與教育部應該聯合出臺一個學科管理認定辦法,讓招錄中資格審查工作有法可依。對于相關招考工作的政策法規,應當具有穩定性,不可一年一變,喪失公信力。
(三)嚴格招考監督工作
監督工作的前提是,招考工作流程與信息的透明化,如果招考工作具有“神秘性”,就喪失了監督的意義。當前對于招考的監督體制主要是人社部門組織部門的自我監督,以及紀委的紀律檢查監督,這種監督體制制度生硬,發揮的作用及其有限。人社部門的自我監督在中國人情社會的環境下容易流于形式,而紀委監督則不夠靈活。筆者建議應從外部監督尋找突破口。依據第二條建議,在招考工作流程具體透明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發揮人大監督、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的力量。整合多年招考人員進行集中討論,研究。理順清楚招考的每一個環節,并且將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羅列清楚,特別是羅列如何人為干預招考的方法。然后對癥下藥,對于各個環節的弊端,加強監管。同時應該雙管齊下,既要發揮內部的體制監督,又要動員人民群眾、廣大考生參與到監督的過程中來。落實責任倒追倒查機制,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問責哪一個環節的責任人。尤其完善考生申訴渠道,成立招考工作監督小組,對于考試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問題,要嚴肅處理,肅清風氣。
(四)合理設置崗位要求,人才專業化
參公管理單位與參公管理人員與普通公務員的一個區別在于其具有相當強的專業性,所以在參公人員招考時,應當合理的設計崗位的要求,突出專業性。對于與崗位要求無關的條件,應當取消。對于與工作崗位相關的要求,可以適當細化。以農業技術站的科技人員為例,對于農機部門的科技崗位,有些地區在招錄時會要求“主任科員以下,35周歲以下”。這種限制是非常不合理的。眾所周知,專業技術崗位應突出人員的專業技術技能,設置職稱的限制與年齡的限制,只會讓有真正技術的人被拒之門外。所以在設置崗位條件的時候,一定要保障人才能最大可能的進入到候選名單之中。對于崗位的各種限制條件,上級部門要逐一審核其限制的合理性,對于不合理、沒有必要的限制性條件,及時取締。對于違規的領導干部,還要追究責任。
(五)暢通信息公開機制
對于參公人員招考,當前的一個弊端就是信息發布不夠及時。建立健全參公人員招考信息網,統一對參公人員招考信息進行及時公布。對于招考條件,招考流程等都應該全面向社會公開,這樣既有利于應試人員對招考信息的及時充分的了解,也有利于進行社會監督。
對于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參公崗位,可以進行校園宣講活動,使得高校畢業生對于參公崗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宣講的活動的另一個優點在于及時解答應考人員的疑惑,這樣有利于加強應試者報考的信心,使得更多更專業的人才進入參公人員隊伍,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大眾。
(六)設計科學合理的錄用體系
根據參公人員所承擔的工作任務與性質,可以將參公人員大致分為以下五類,每個類別的人員根據自身的特點,再進一步區別招考錄用的測試內容:
第一類是基礎行政類工作人員。這類的參公人員所承擔的工作任務與普通公務員沒有基本的差別,只是因為大環境的原因,其性質還是參公人員而非公務員序列。對于此類工作人員的招錄,完全可以適用國家統一公務員招錄;
第二類是法律類工作人員,尤其是行政執法崗位或者協助執法崗位。此類崗位的特殊性在于具有執法權,故而應重視對于法律專業能力的考核。可以考慮增加“法律職業資格證”的限制條件,或者單獨加試法律專業水平,特別是法律實務的知識運用;
第三類是特長技術人才,特長技術人員是參公人員中的核心部分。對于特長技術人員的招考,可以相應的減少行測申論等基礎綜合知識的考核,加大突出對職業特長的考核認定,制定職業技能的考核標準,防止特長人員成為領導干部安排親屬人員的漏洞;
第四類是財務人員,財務人員除了應當重視財會知識的考核之外,還應當加強對財務職業道德的考核,財務人員不同于普通工作人員,更應該招聘技能過硬,品質優秀的人;
第五類是涉外人員,隨著改革開放與中國對外貿易的增多,越來越多的部門需要涉外人員參與到具體工作中來,參公人員的招考工作也應順應時代的進步,適當招考聘任部分外語人才。對于這部分人員的招考,建議采用外語加基本技能測試的考試模式。
鑒于我國的實際國情與參公管理單位的特殊性,本文著重從職能定位的角度出發,對于參公人員的招考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但是因為我國當前正處于改革的攻堅克難時期,必然還會有更多的實際操作問題出現,這就需要我們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充分發揮本部門職能,夯實理論基礎,結合實際問題,對于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迎難而上,建全完善參公人員招考管理制度,建立起一支經得起人民考驗的參公對于,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1]于志強.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試錄用問題研究——以氣象部門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5.
[2]莘素.參照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能否適用<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J].中國人才,2007(13):73.
[3]劉革新,侯瓊華.<公務員法>對公務員制度的完善與創新[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1):35-38.
馬文瀚(1991-),男,漢族,山東濰坊人,青島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行政法。
D
A
2095-4379-(2017)15-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