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潔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上海 200042
?
WTO條約解釋方法
——以《入世議定書》第15條失效后在中國適用替代國價格為視角
劉玉潔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上海 200042
《入世議定書》第15條(a)(ii)的失效,在學界引發巨大討論。其中分歧最大的問題是其失效后,WTO成員國能否對中國適用替代國價格。出現這一爭議的主要原因是各學者對WTO條文解釋的方法不同。借助文義解釋、有效解釋等方法,可以正確解釋WTO條文的含義。
《入世議定書》;文義解釋;有效解釋;目的和宗旨解釋;歷史解釋
逐條分析《入世議定書》第15條(a)的規定:小序言——對中國行業進行調查后適用中國國內價格或者替代國價格;(i)——中國企業若能證明自己符合市場經濟條件,則適用國內價格;(ii)——如中國企業不能證明,則適用替代國價格。
筆者認為,(a)(i)和小序言并沒有隨著(ii)的失效而一同失效。《入世議定書》作為WTO一攬子協定的一部分,其具體解釋應該遵循WTO協議的通用解釋規則。根據DSU第3條第2款規定,應依據“國際公法慣例”的解釋規則,而WTO成立后的第一個案件“美國汽油標準案”中明確了“國際公法慣例”就是指《維也納條約法公約》(以下簡稱VCLT)第31、32條[1],并強調該解釋規則適用于GATT及全部WTO涵蓋協定。[2]故對第15條(a)的解釋應該遵循VCLT第31、32條的規定。VCLT的條約解釋可分為“解釋通則(VCLT第31條)”和“歷史解釋(VCLT第32條)”兩種方法。“解釋通則”又包括“文義解釋”、“上下文解釋”、“目的與宗旨解釋”和“善意解釋”四種。接下來筆者將從這幾種方法入手進行具體解釋。
(一)文義解釋:根據文義解釋的概念可知,“文義解釋”要求考慮約文蘊含的合理的而不牽強附會的含義;[3]《奧本海國際法》將“文義解釋”闡釋為“正常人對條文規定之用語的通常理解,且該理解具有普遍性”;[4]常設國際法院也在著名的《關于夜間雇傭婦女工作公約》解釋案中指出,“一個條約所用的名詞…須依其在日常用語中的正常含義來解釋”[5]。“文義解釋”是WTO最常用的解釋方法,并且上訴機構在1996年的“日本酒稅案”[6]、1998年的“美國海龜海蝦案”[7]以及1999年的“加拿大奶制品案”[8]中,都強調“文字取義優先”。因此從這一解釋方法出發,我們可以著手分析(a)(i)和小序言的效力。第15條(d)的第一句話是說如果中國能證明是一個市場經濟體,則整個(a)項的規定即應終止,如果(a)(ii)是想終止整個(a)的話,為何要畫蛇添足,表述成僅是(a)(ii)終止呢?其完全可以說經過15年后,(a)全部終止。這也符合我們“正常人”的“通常理解”。
(二)善意解釋之有效解釋:善意解釋中的“善意(good faith)”源于拉丁語bona fide,作為法律義務存在的“善意”,由于一定程度上脫離了道德規范要求的主觀動機意識,而需要確立一定的客觀標準。[9]在VCLT解釋規則的運用實踐中,為使抽象的“善意解釋”更具操作性,逐漸演進出了“合理解釋”與“全有效解釋”兩個標準。[10]此處筆者采用“有效解釋”原則進行分析可知:從內容上看,a(i)和a(ii)是一個整體,按照條約“有效解釋”原則要求,條約中的任何條款均不應被解釋而無效,(d)第二句話僅僅明確說明(ii)在15年后失效,并沒有說(i)以及小序言因其失效而失效,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不論最終的實質性結果有多合理,很多學者之所以認為(i)也隨之失效,是因為其直接使得(a)整個空心化,作用僅限于過渡性而喪失實質性作用,但就條文本身而言,絕不能因解釋而使得其無效,即技術本身應該是中立的。
(一)有效解釋:有學者認為,如果(i)依舊有效,那么中國行業必須證明自己是市場經濟地位,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對此筆者個人認為,中國承擔舉證責任,不能說明(ii)是失效就沒有意義,其背后的邏輯關系應該是這樣的:如果中國企業能夠證明自身符合市場經濟條件,則不論是依據《入世議定書》第15條(a)(i)還是依據GATT1994第6條和ADA第2.2條,中國企業均可以適用國內價格;反之,如果第15條(a)能否發揮作用,需要關注另一個問題:(a)小序言是否失效?如果沒有失效,其規定中對于“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能否作為繼續適用替代價格的法律依據?換言之,小序言和(ii),究竟誰才是替代國價格的真正法律依據?
對此筆者個人的觀點是:小序言與后面(i)和(ii)構成平行對應關系,其本身只是一種概括性描述,必須與下文結合才有意義,(ii)才是替代國價格的真正法律依據,其失效后,作為概括性重申的小序言就沒有對應關系了。
對這一問題的解釋,筆者想運用“目的和宗旨解釋”輔之以“歷史解釋”方法加以說明:
1.從“目的解釋”的角度分析,小序言的表述是“在根據GATT1994第6條和ADA第2.2條確定價格可比性時,該WTO進口成員應依據下列規則,……”由此可見,小序言是作為GATT1994和ADA與本條(i)(ii)之間的銜接,其本身并非(a)適用替代國價格的真正法律依據,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使本條文的邏輯語法結構更加完整和通順。
2.從“歷史解釋”的角度來看,本條文最早可追溯到《美國就中國加入WTO議定書有關條款提出的案文》(以下簡稱“案文”)中的“決定傾銷和補貼過程中的價格比較”部分(以下簡稱“價格比較”),我們可以參考其條文的不斷演變來對小序言的定性加以分析。[11]1999年3月18日,美國在該案文的“價格比較”第1條中指出,WTO成員國可使用“不基于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的嚴格比較方法”,隨后又在第2條中指出若干中國生產者滿足“市場經濟”條件,則可以使用“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由此可見,這一案文已經對《入世議定書》第15條的兩種“定價方法”進行了明確規定。3月29日,美國又提交了新的案文修改,其第1條與《入世議定書》第15條(a)幾乎沒有差別,但在成員國使用兩種“定價方法”之前,被插入了一段小序言,而這段小序言與第15條(a)幾乎相同。由此我們可以推知,如果美國之前就是想讓小序言成為替代國價格的真正法律依據的話,如此重要的內容,其應該在第一次提交文本時就已經明確說明;另外之前第2條規定中已經表明了替代國價格的含義,后面又重新增加一個相同含義的內容,只可能是為了重新強調其重要性,從邏輯關系和語法結構上來看,重申其含義,也是為了使文本本身更加完整和通順。[12]
[1]劉敬東.WTO法律制度中的善意原則[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33.
[2]See United States-Standards for Reformulated and Conventional Gasoline(DS2)[EB/OL].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cases_e/ds2_e.htm,last visited at,2016-12-29.
[3]Timothy Hillier,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9.60.
[4][英]詹寧斯·瓦茨修訂,王鐵崖等譯.奧本海國際法[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664-665.
[5]Timothy Hillier,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9.60.
[6]See Japan-Taxes on Alcoholic Beverages(DS8)[EB/OL].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cases_e/ds8_e.htm,last visited at,2016-12-29.
[7]See United States-Import Prohibition of Certain Shrimp and Shrimp Products(DS58)[EB/OL].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cases_e/ds58_e.htm,last visited at,2016-12-29.
[8]See Canada — Measures Affecting the Importation of Milk and the Exportation of Dairy Products(DS103)[EB/OL].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cases_e/ds103_e.htm,last visited at,2016-12-29.
[9]趙維田,劉敬東.WTO:解釋條約的習慣規則[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9.
[10]同[1]:142-143.
[11]文曉博.論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消解——以<入世議定書>第15條的解釋為核心[C].2016年上海國際法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2016:404.
[12]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文件資料選編(第17冊)[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2:829,845-869.
劉玉潔(1993-),女,山西大同人,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2015級國際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私法。
D996.1;D
A
2095-4379-(2017)15-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