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巧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
取得時效的制度價值及其發展前景
劉 巧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取得時效制度是指對于占有他人之物是否可以通過某種標準而取得對于該物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取得時效制度的設立可以使我國民法的時效制度更加完備,所有權歸屬上更加完善,彌補財產立法領域方面的不足,有助于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也符合國際立法的現狀,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時效制度得以發揮其作用,促進交易安全,社會和諧。
取得時效;制度價值;發展前景
(一)價值平衡作用
制度所對應的制度價值多元,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沖突,在維護社會財產關系的穩定上與私人財產之間中的價值選擇。這里應當指出的是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生活是復雜多樣的,社會的多元導致了利益需求的多元,法律作為一個規范體系,需要在秩序,正義,效率等價值中做出選擇,在基本價值維護的前提之下,必然要對其它各種價值之間進行權衡進行協調。取得時效制度的存在確實是會損及原權利人的利益,但此時應當從全社會的角度出發,從社會整體利益考慮,取得時效制度從長遠考慮是有益于財產關系的穩定,保證資源的利用效率在社會整體范圍內達到最大化,優化社會的整體利益。
取得時效制度的優越性在于在任何一種權利的界定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都會出現不符合時代的情況,而取得時效制度正是這些制度遺漏的完善制度,他能夠使權利轉移到最有能力發揮其作用的利用者手中,以便最大可能的發揮其作用。當物權制度中難以對所有權作出合理的分配時,占有人可以通過時效取得方式取得所有權也避免遭受道德上的不利評價。
(二)價值選擇作用
時效制度符合價值選擇原則,符合現代的道德要求,在現代價值觀念影響之下,不頑固堅持絕對的所有權觀念,對名義上控制社會財產而不能創造社會財富的情況予以否定性評價的角度來講,在原權利人與占有人之間的平衡之下,明確所有權歸屬,增加社會的穩定因素。
(三)完善民法制度
取得時效制度在立法技術上可以平衡消滅失效與善意取得,物權公示公信原則的沖突,達成立法技術上的完備。取得時效制度主要在物權法領域發揮作用,其為一種時效制度,通過占有以及時間經過等要件以及是否符合民事基本原則等,完善財產歸屬的秩序并且能夠在遺失物埋藏物等領域發揮其作用,除我國規定為國家所有的之外,取得時效制度有很大的適用空間。
取得時效制度的設立價值在于彌補權利制度的缺陷,使得權利主體合理期限內行使權利,維護社會關系維護經濟關系的安全與穩定。雖然目前取得時效制度在我國民事立法體系中仍處于否定的地位,但其制度價值在未來的民事立法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
首先,取得時效制度可以完善我國的時效制度。綜合考慮我國目前立法現狀以及各國立法經驗,在我國取得時效制度有很大的設立價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同時借鑒其他國家立法經驗,我國民法對取得時效制度應作規定。取得時效針對財產權而設,解決權利歸屬問題;而訴訟時效則針對債權而設。
其次,取得時效制度是補財產立法領域權利取得方式的不足的高效方式。取得時效制度是一種重要的所有權取得方式,并且這樣的取得是原始取得,彌補了先占、善意取得、不動產登記制度中存在的所有權取得方式上許多的不足。
最后,取得時效制度的設立,有益于社會秩序的安定。法律需要維護社會關系的穩定,在原權利人與占有人之間進行利益衡量,當長時間的占有對所有權引發一種社會性的不認可時,取得時效制度作為一種所有權取得方式的作用得以發揮,對原先模糊的不明確的財產關系予以新的界定,符合基本構成要件基本原則的占有人則可以取得所有權,充分利用占有物之價值。
設立取得時效制度,符合國際立法的現狀。取得時效制度源于羅馬法,為后來各個國家民事立法所承襲。各國在具體適用范圍方面雖然有所區別,但其制度價值就整個國際環境而言是趨同的。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全球一體化、對外交往日趨頻繁的環境下,財產關系更為復雜,需要取得時效制度來解決司法實踐中的難題,明確權利歸屬,維護社會穩定。
取得時效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安定社會秩序,維護和鞏固社會關系,促使所有權人更加積極行使權利,最大可能地使得物盡其用促使權利人積極行使權利,防止因為時間過長導致的一些所有權問題,更利于公民財產清晰明確。對于取得時效制度的構建應當是充分考慮國情與各項利弊得失而予以適用,最大程度的是社會財富更高效的流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法律的上層建筑作用,取得時效制度的優越性得以充分體現。
[1]余能斌.民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631.
[2]李開國,張玉敏.中國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73.
[3]甘功仁,白彥,丁亮華.取得時效制度的適用性研究[J].現代法學,2OO2(24):19.
劉巧,漢族,上海政法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常規民事業務。
D
A
2095-4379-(2017)15-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