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可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
服刑人員專業性心理咨詢制度完善構想
胡 可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我國《監獄法》立法宗旨即是為了改造罪犯、讓服刑人員能夠在服刑期間積極主動參與思想教育改造,消除其社會危險性。但是在實際適法過程中,服刑人員卻呈現出不利于改造的消極心理。服刑地心理咨詢疏導上的非專業性是形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目前管教人員與心理咨詢師兩種角色基本上是重合的,使得服刑人員通常會出現抵觸心理,而達不到制度設計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建立專業的心理咨詢隊伍,將兩種角色進行剝離。
監獄管理;服刑人員;心理咨詢
隨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社會不穩定因素也隨之減少,犯罪率同時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如何讓服刑人員進行有效的教育改造、防止再犯的危險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其關鍵在于如何讓各種類型的服刑人員能夠積極改造,筆者認為解決其心理問題是關鍵之所在。
服刑人員因犯罪被采取強制措施之后,會進入到了封閉的服刑環境,此種環境下,每個服刑人員的自由都是受限的,這會讓他們與之前自由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反差。同時高強度的勞動改造,以及必須強制遵守的監規制度,也會在不同程度上帶來服刑人員心理的抗拒感與無力感,壓抑苦悶的情緒隨之而來。此外,個體的文化程度、社會態度、認知水平、人格特質類型等也影響了服刑人員在獄中的改造心理。綜上,服刑人員的心理狀態的變化,大致可歸納為產生了有利于改造的積極心理和不利于改造的消極心理兩個方面。利于改造的積極心理是我們所追求的,下面我們主要分析不利于改造的消極心理產生原因。
作為長期關押在服刑場所中的服刑人員,受封閉環境的影響,他們不僅思想觀念與社會主流觀念相差較大,而且出現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的風險也遠遠高于常人。此外,監獄法制體系的不完善,配套法律、法規的缺失,服刑場所的思想教育改造內容的僵硬化、模式化,教育方法的強制性都易使服刑人員產生不利于改造的抵觸心理。該種心理根據服刑人員所犯罪行及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大致包括以下幾種服刑人員:
1、長刑期服刑人員;2、文化程度較低的服刑人員;3、累犯及慣犯;4、性格敏感、內向型的服刑人員。
以上幾類人員往往會形成反社會心理,其犯罪行為也表現出了職業化、專業化,對這類的服刑人員進行思想教育改造是最為困難的,但也應當是最需要加強的,雖然會投入大量的司法改造資源,但是通過預防犯罪與犯罪后恢復社會秩序所投入資源進行經濟性分析后,會發現在犯罪預防階段投入大量的資源是“劃算”的,而防止服刑人員在回歸社會后再犯罪是重中之重,所以對此類服刑人員投入大量的心理干預資源是合理的。
據筆者了解,雖然大多數監獄、社區矯正機構、拘留所等已配備了心理咨詢師,但大多數均為管教人員兼職,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仍然急缺,所以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以配合勞動改造機制不斷健全。
(一)將兩種身份進行剝離
現今中國在服刑地的心理咨詢師普遍兼具管教人員的身份,在角色定位與轉變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管教人員內部應推進專業化分工。對服刑場所的心理咨詢師隊伍自身的專業化建設要進行系統的、完整的設計和規劃①。過去的心理咨詢師與勞動管教人員兩種身份的結合反而會適得其反,容易造成服刑人員的抵觸心理,達不到預先設計的綜合作用,所以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隊伍建設十分必要。
(二)針對重點服刑人員建立常態化咨詢機制
上文對服刑人員進行了分類,可針對有較大可能產生不利于改造的消極心理的服刑人員進行重點觀察,可定期進行咨詢。在此類人員結束日常改造性勞動后,密切關注其思想動態,不僅在身體上對其進行改造,更要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面進行不斷引導。
(三)對管教人員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
由于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必然會受人數方面的限制,因此管教人員也需要具有必備的心理學知識,可定期開展心理學常識培訓講座。具有心理學知識的管教人員不僅能夠協助心理咨詢師開展工作,而且管教人員也能緩解因為壓抑的工作環境所產生的心理情緒,可以預防管教人員對服刑人員的侵害行為。
[ 注 釋 ]
①申海兵.監獄心理咨詢師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構想[N].科學導報,2015-12-18.
[1]丁福.服刑人員心理特征及心理危機干預策略探究[J].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
[2]李朝輝.服刑人員思想教育改造中監獄化人格矯治工作探析——基于河北省LQ監獄[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高文婷.初犯偶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2005.
[4]馬立驥,等.監獄犯罪心理咨詢工作規范化的探索[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3).
[5]張夢柔.服刑人員的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3).
胡可,男,漢族,湖北黃石人,武漢警官職業學院,講師。
B
A
2095-4379-(2017)15-0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