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馮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
?
從民法與憲法關系的視角談我國民法典制訂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架構
易 馮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
嚴格來說,維護現代社會秩序的一項重要途徑就是法律。與社會道德相比,法律更科學客觀,并且以強制手段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人們日常生活過程中,法律起到評價作用、強制作用以及指引作用。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每個公民都應該知法守法,社會才能實現穩定,經濟才能更快的發展。本文首先談到民法與憲法關系概論,然后分析了民法與憲法關系的實質,最后對民法理念的重構與中國民法典的制定進行分析。
民法與憲法;基本理念;制度
(一)民法與憲法關系的基礎
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日漸完善的法律,市民社會逐漸與民法、憲法都密不可分。當前現代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市民社會觀念的影響,其實質在于體現政治自由主義的精髓,弘揚市場經濟的優勢。現代法律的體現核心主要是財產關系,從而發展出來的所有社會關系。隨著時間的延伸,在市民社會中的政治權力和民事權利逐漸分離。核心是個人利益得到維護,利用個體能動性的發揮使社會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得以實現就是民事權利。建立起來的民法制度是以此作為基礎,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維持市民社會穩定的法律基礎。
(二)民法與憲法作用的界定
公私法的劃分能夠區別于憲法與民法。在還未確立以前的成文憲法,私法稱作為“真正的憲法”。能夠形容為,在私權利領域,現在的憲法與私法的作用等同,在確立成文的憲法之后,民法仍然含有憲法的意義。其中以法國民法典最為典型。在憲法和民法發展的時間里,憲法內容的表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私法的體系與內容作為藍本,近現代憲法的發展也以私法確立的原則基調。
公私法的劃分界定了憲法與民法的作用。公民的基本權利包含在私法的內容里,公民權利得以實現是其主要功能。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的聯系和公權力包含在公法的內容之中,保護人民權利以及規范政府行為是其主要功能。因此可見,公民的權利保證都來自與私法與公法的實施,而對公民權利,體現得更加具體的是私法,更加宏觀的是公法,對公民的維護效果在具體的事件中能夠更好的呈現。
民法和憲法,即使它們之間聯系密切,但這兩種法律并不完全屬于從屬關系。就立法來說,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憲法,別的法律在本質上屬于規定與原則;民法與憲法的重要區別是前者則屬于私法,后者屬于公法。正確理解公法與民法,私法的基本法對應的是民法,公法基本法為憲法。制約政府權力的為公法,使公眾的權利得到保障的為私法。
從民法與憲法差異的論述來看,民法、憲法分別是調整私法領域、公法領域的基本。作為憲法不能夠過多的去干涉私人范圍,所以,對公民來說,民法比憲法更加貼近公民生活。
民法主要包括的都是最基本的法律。民法相對與憲法而言基礎地位更明顯,民主政治得以實現的法律基礎是民法。民法可以使公民的自由、平等權利得到維護,從而使公民的自治權得到保障。因此,私法自治就是實現了民主政治,為民主提供了基礎,促進了私法關系邁向多樣化。
制定中國民法典與重構民法理念,其核心是市民社會。我國的社會主義進程發展到今天,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并未真正分割開,這也就說證明了我國公、私法劃分并不是非常明確,這有礙完善我國民法。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一直劃分得十分模糊,那么就不能使公民有公平、自由的權利。為了保障公民權利,我們要明確公、私法界限,即有助于完善整個民法體系,還能保證公法的制約作用。此外,可以有效防止政治國家過多的干涉市民自由,在不受法律的過度束縛的基礎,維護私法公平。
我國要將財產法作為民法制度的基礎。縱觀全球各個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財產權都是公民最重要的權利之一。公民生存的物質基礎來源于財產權,所以說,財產法的基礎地位要想得到保障。保護公民依法獲得的財產是其主要任務,并不被他人侵犯。只有保障了財產權,使公民能夠對自己的財產自由支配,不被他人影響,公民才可以實現自由權。從個人層面說,公民可以是對自己的財產進行贈送或是交易,從社會層面說,有助于社會的良性發展。
我國還應擴大民法作用對象范圍。民法應該涉及到整個社會經濟活動,影響著生產等各個領域,而不應該單純針對公民。比如,涉及到具體消費者消費過程。民法通過追究產品責任以及對產品質量的管理,保障消費者有更加放心的購買環境,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綜上所述,作為民法,需要確立原則與自身的權利體系,而非憲法的實施細則。就我國法律系統中最為重要的憲法與民法兩個法律來說,它們的關系是相互影響與依存的。而兩者在立法原則、法律地位中,又具有許多不同點。從民法與憲法的角度看待民法典,劃清二者的界限,對未來我國制定民法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李靜冰.論制定中國民法典的積極意義與現實障礙[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16(7):35-38.
[2]李江源.教育制度的本質與現代轉型(下)——基于社會哲學的視野[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5(11):21-24.
易馮(1982-),女,漢族,河南信陽人,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碩士在讀,主要從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
D
A
2095-4379-(2017)15-02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