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培楠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
電車難題的討論
關培楠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本文是對很多年來被爭議的經典命題“電車難題”的討論,圍繞在當生命遇到危險時如何取舍以及對這種取舍行為怎樣定義展開。分別列舉了認為無罪、有罪觀點的理由,并對它們合理性,判定方式的正當性以自己的角度做了一些論證。在文章最后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電車難題的行為不能阻卻其違法性,即行為本身是不法行為,但在責任認定層面因為期待可能性降低,阻卻了故意過失的責任。
電車難題;違法阻卻;責任阻卻
電車難題的命題,是扳動道岔,將一輛失控電車引入只有一個人的岔道,挽救了原本岔道上五人的生命。這樣英勇機智拯救了更多人生命的行為受到很多褒獎。可扳動道岔看似拯救了五個人,實則造成了犧牲了一人的傷害事實。對扳動道岔的“扮演上帝、決定生死”的行為怎樣評價、是否違法和是否應該承擔責任,是電車難題討論的中心。
有些認為有罪的觀點理由:如果我們允許個人以某些公民為犧牲,在生死的問題上做出偏向其他公民的決定,這將是一個危險的先例。有人將此類比于“器官警察”:一個健康人的器官能滿足六個傷員的救助需求,如果將一人生命視為低于六人生命的總價值,那么摘取健康人器官為六人移植是否也能夠視為正當合理的呢?那是不是代表警察可以隨便闖入居民家中要求奪取他的器官拯救其他需要的傷病者了呢?顯然這是違背人性人倫,是極端不合理的。但我認為“器官警察”和電車難題的類比相當性不夠充分。
還有些觀點考量的著力點在于鐵軌上這些人的單個生命價值、貢獻和善良本質。假設被救的五個人每個都是違法犯罪分子,危害社會公共秩序,品行惡劣侵害他人正當權利和利益。被犧牲的卻是良善公民,謹慎守法愛國敬業為社會做貢獻。這種情況下扳動了岔道的行為保護犯罪人,犧牲善良人的行為價值不被鼓勵。所以搬動道岔的行為是違法有害的。我認為這種觀點也是不具有優越性的。
電車難題的行為,這種犧牲一部分合法法益來保護另一合法法益的情況在法律上稱之為“緊急避險”。緊急避險的本質是避免現實危險、保護較大或者同等法益。但因為犧牲的是合法的法益所以對緊急避險的條件要求相對是很高的。緊急避險的避險要求只有當某人承諾犧牲自己,或者唯有某人處于被犧牲者的地位時才能將犧牲生命保護其他人的生命的行為認定為阻卻責任的緊急避險。“器官警察”的例子并沒有滿足健康人的生命處于被犧牲者的地位,這一點將它與“電車難題”區別開來,電車難題的被犧牲的一個人的生命處于被犧牲者的地位,所以這兩個案情是不具有等價性不能用來做等同論證比較的。在考量著眼于生命本質是否善良的觀點中,有德國法學家李斯特所言:“法律不僅是善良人的大憲章,也是犯罪人的大憲章。”法律在保護人民自由權利的同時也保障著犯罪人的合法權利不受國家權力的侵害。所以犯罪分子的合法利益,也是被法律所保護的,犯罪人意外失去生命的結果,也不是法律所積極追求的。然而人的本質善良與否,是否親友睦做出貢獻,這更不是法律所規范的,應歸屬于道德的要求范圍,不屬于法律在評判時考量的因素。所以我認為這種觀點也是缺乏合理性的。
就生命法益而言,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其貴賤、多寡之分。不能以生命存在的貢獻價值高低來進行比較,更不能根據生命的數量大小來判斷。如果計算一個生命的價值量低于五個,我們相當于以其他人的生命作為手段來獲取多數人幸福最大化。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說過:“將人視作手段,而不以人本身為目的,這永遠是錯誤的。”所以我認為這種犧牲某人保護他人生命的行為,是具有違法性的,被犧牲者可通過正當防衛對這種犧牲進行反抗。在電車難題中扳動道岔行為發生時刻符合緊急避險的其他條件,在此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當時的身體的、心理的條件和附隨情況,通過與具有行為人特性的其他多數人的比較,行為人當時面臨犧牲更多生命的緊迫危急之下,期待他不實施這種扳動道岔的期待可能性降低,是獨立于故意、過失之外的責任要素,期待可能性降低不能阻卻行為的違法性,但可以阻卻責任。所以我認為,這類電車難題的具體行為,是具有違法性的,但是由于缺乏期待可能性,阻卻了行為人的責任,行為人可對此免責。
[1]托馬斯·卡斯卡特.電車難題[M].朱沉之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6.
[2]戴維·埃德蒙茲.一個關于對與錯的哲學謎題[M].姜微微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0.
[3]胡琪龍.重述哈佛電車難題:反思生命的價值和意義[J].法制與社會,2011.
關培楠(1993-),女,漢族,山西大同人,海南大學,碩士在讀。
D
A
2095-4379-(2017)15-0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