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會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2
?
淺析網絡謠言的刑法規制問題研究
鄧小會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2
網絡謠言是伴隨網絡發展而來的,這是由互聯網的開放性引起的,近幾年,網絡謠言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嚴重,給社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引起了各界關注,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從網絡謠言的概念出發,探析了網絡謠言的特征,從而分析了網絡謠言刑法規制現狀,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幾項完善措施,希望對打擊網絡謠言的工作有所幫助。
網絡謠言;誹謗罪;刑法規制
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再加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網民與日俱增,這就給網絡謠言的肆意發展奠定了基礎,所謂的網絡謠言就是包括虛假信息的產生和傳播,但是網絡謠言的肆意發展對社會穩定的危害與日俱增,成了網絡治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凈化網絡環境、抵制網絡謠言,營造和諧有序的網絡秩序勢在必行。
本文結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認為網絡謠言的定義關鍵在于“謠言”二字的含義,因為網絡只是網絡謠言傳播的一種途徑而已。根據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對于謠言的定義,將網絡謠言定義為:沒有相應事實基礎而被故意捏造出來并通過網絡媒介進行傳播的言論。
(一)部分網絡謠言規制缺位
我國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所指的謠言僅僅指恐怖信息。通過《刑法修正案(九)》又將“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四大類虛假信息涵蓋到了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中,但是由于網絡的多樣性,即使這種修訂是一種進步,但是仍然無法涵蓋除了上述幾種情況之外的虛假信息,比如政變、戰爭等信息,但是這種信息仍然會造成一定的社會恐慌、影響社會秩序,因此,在立法方面應作出及時調整,解決該類網絡謠言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二)部分罪名刑期配置不合理
刑期配置是為了讓行為者根據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而承擔相應處罰的規則,因此如果刑期配置不合理將直接導致刑罰功能的失效。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謠言以七成本低、傳播速度快等特性造成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但是我國現有《刑法》中,誹謗罪的法定刑配置限制在三年有期徒刑,這種刑期配置對于那些情節惡劣,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案件行為人就難以給予相應的懲罰。此外,我國對于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中刑期的配置亦偏低,但是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很多相關案件也許會導致企業破產甚至更嚴重的后果,這種情況下,在適用刑法規定的刑期將違背我國的罪責刑相適用原則,因此,如果不及時調整我國部分罪名的刑期,將不能控制網絡謠言給社會帶來的嚴重不良影響。
(三)網絡誹謗相關規定存在一定的不妥
網絡誹謗與傳統誹謗相比存在一定的不同,比如,網絡誹謗的成本比較低,傳播速度快,因此在被害人提起訴訟過程中的調查取證就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國《刑法修正案(九)》在誹謗罪的原有法律規定基礎上增加一款,對于不符合告訴才處理除外規定的網絡誹謗案件,如果被害人告訴但是提供證據確有困難,法院可以要求公安予以協助。該條規定雖然在保證被害人利益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可以”一詞的引入,意味著法院具有一定的裁量權。
(一)彌補網絡謠言的規制缺位
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網絡謠言涵蓋的內容是隨著網絡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即使我國《刑法修正案(九)》中又新增了四類虛假信息,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滿足未來新誕生的虛假信息類型,與其不停的修訂、新增,不如進行囊括性的修訂。本文認為可以再四大類虛假信息之后加上“等”字。這樣就可以將其他類型相同、危害程度相似的虛假信息涵蓋進來,確保了法律的適用范圍又保證了法律規定語言方面的簡潔、穩定。
(二)完善有關罪名的刑期配置
我國現行刑法對于網絡謠言適用的刑期仍然沿用的傳統謠言的刑期,但是為了充分發揮刑罰的效力,對于危害不同的謠言適用不同刑期,因此我國應及時調整相應罪名的匹配刑期。因此本文認為,網絡誹謗行為的定罪量刑應該完善相應刑期,比如,加入“給被害人或者其家屬的身體、精神帶來嚴重后果的應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還可以加入一定的罰金處罰。
(三)網絡誹謗相關規定勿做特殊化處理
目前,我國網絡謠言引起的自訴案件在調查取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國可以增加或者修訂法律條文,但是一定要考慮到法律的協調性和一視同仁性,不能只考慮該行為本身的法律規制,違背整個法律體系的協調、相關性。
綜上可以看出,網絡謠言造成的不良影響已經不容忽視,但是我國現有刑法規定已經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但是為了營造良好的網絡秩序和環境,及時制裁網絡謠言是當下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針對此進行了淺析,希望對網絡謠言刑法規制的完善有所幫助。
[1]謝耄宜.試析社會轉型期網絡謠言的防治策略[J].法制與社會,2014(08).
[2]李麗.網絡謠言問題的詮釋學結構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3]謝華.網絡謠言形成機制及應對策略分析[J].視聽,2015(10).
鄧小會(1989-),女,漢族,河南周口人,江西財經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傳銷。
D
A
2095-4379-(2017)15-02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