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蘊博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
淺談中國律師的地位
曾蘊博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盡管我國的法制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我國的律師由于受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的影響,一直在掙扎著前進,律師地位與其價值的不相匹配仍是這個行業中最不平衡的問題之一。本文旨在通過對律師應有的社會價值與實際現狀進行對比,反映出其中的落差,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議。
律師現狀;地位;制度改革
自“律師”一詞在中國的最早出現也已經過了一百多年,律師的身份也由最初的“自由職業者”變為如今新《律師法》中規定的“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強,人們的法制觀念不斷深化,律師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他們不再是遭人嫌棄的維護“壞人”利益的群體,而是維護正義的法律的捍衛者,這對提高律師的服務水平、保證其提供法律服務的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中國,法學儼然成為最熱門的學科之一,帶來的就是律師這個職業的炙手可熱,但律師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光鮮,甚至有時候可以用寒酸來形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律師數量逐年增加,律師隊伍已形成較大規模,有關律師的法規制度體系也已基本形成,從表面上看起來律師似乎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職業,但社會各界對律師的評價卻大不相同。與西方國家已經發展了幾個世紀的律師制度相對比,盡管法律賦予我國律師的地位并不低,但是由于社會、歷史等原因,其實際價值并未能真正發揮出來,在司法實務中的作用與理想狀態差距甚遠。社會影響力低下,聲音不被傾聽,受尊重程度低等,這都是目前這個行業所面臨的問題。
(一)政治價值與政治地位的不平衡
美國著名政治家威爾遜曾說:“律師創立了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結構。”民主和法治越發達的國家,律師在其中的參與就越廣泛,但很可惜在我國,律師這個行業與處于主導地位的政治力量的對話交流并不多。除去少數被選為人大、政協代表的律師可以有機會參政議政外,大部分的律師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就算這樣的機會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好看。
(二)經濟價值與經濟地位的不平衡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市場經濟需要由法律制度來規范,自然離不開律師在這方面的作用的發揮。社會在不斷發展,金融、證券、房地產等新興行業的發展都不能離開律師的參與,他們為繁雜的經濟活動提供著最專業的法律服務,但他們的經濟地位卻跟他們為經濟作出的貢獻不相符合。根據資料顯示,我國有相當大比例的一部分律師仍然處于生活“負收入”的狀態,僅能維持溫飽,尤其是那些剛入行的年輕律師,“二八定律”讓他們不得不為案源而發愁,生活困苦。
(三)法治價值與法治地位的不平衡
提到法治和司法,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公檢法,忽視了律師這一龐大的群體。律師在幫當事人維護權益的同時,也能對國家司法機關工作進行監督,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律師彌補著司法機關執法中的漏洞。盡管律師同公檢法等司法機關一樣是建設法治國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幾方的地位卻完全不同。以刑事辯護為例,控辯審三方說是一個三角形,但這絕對不是一個等邊的三角形。律師這個辯方總是處于一種孤軍奮戰的位置,其能得到的各種證據大多也來自公檢的調查之中,狹隘的范圍使其不能夠徹底的發揮作用。
(一)給予律師更多的參政議政的機會。我們可以增加以律師身份參政議政的人數,他們能夠接觸到社會各階層不同的人,其在參政議政的過程中一定能提出一些符合國情的、有作用的意見。
(二)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從公眾內心深處改變對律師的看法。我們要繼續加強法治思想的傳播,擴大法制教育,改革一系列相關制度,堅持律師的繼續教育,保證律師的自身專業素養,從而保證群體質量,使人們從內心真正改變對律師的看法。
(三)改革律師收費制度。西方律師普遍采取計時收費的收費方式,這能在最大程度上體現律師的個人價值,有利于管理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律師對工作的積極性。
中國律師業的發展時間并不長,但它還是在這個時代的畫布上抹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可否認,這段路還要走很久,中國的律師獲得的地位與其自身價值不相符合的現象消除仍需要一段時間。相信隨著我國法制的慢慢健全和司法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化,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律師這個團體也一定會為我國的法治建設貢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1]李本森.中國律師業發展問題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
[2]戴文良.“入世”與中國律師的政治參與[J].律師與法制,2003-1-2.
[3]譚世貴.律師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4.
曾蘊博(1994-),女,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
D
A
2095-4379-(2017)15-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