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孟陽
濟南大學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
《勞動合同法》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對企業和勞動者的利弊分析
秦孟陽
濟南大學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勞動合同法》自問世以來在理論界和實踐中都爭議頗多,勞動者覺得這部法律很大程度上維護了自己的利益,表示認同和支持,而用人單位卻覺得這部法律的規定限制了企業的用工自由。對《勞動合同法》的爭議,焦點集中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對企業權利的嚴格限制阻礙了企業和勞工的發展還是有利于企業和勞工的發展。
勞動合同法;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用人單位
常凱認為,勞動合同法立法的目的是保護勞動者,《勞動合同法》將給企業和勞動者帶來雙贏的局面。而董保華認為,《勞動合同法》會帶來雙輸的局面,不利于企業和勞工的發展。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要點,那就是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2.三種情形下,除非勞動者自己主動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3.一種情形下,視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勞動合同法》引發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對企業權利的嚴格限制是阻礙了企業和勞工的發展還是有利于企業和勞工的發展。
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最大特點是具備長期性和安全性。對務工者而言,不必擔心吃的是“青春飯”,不必擔心無故辭退的危險,可以安心的工作,做長久的工作打算,可以制定長久的職業規劃。因此,這種合同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權利,有利于發展勞動者的經驗智慧和創造力。從社會效益上來說,對家庭穩定、對個人精神狀態都有積極的影響。
經濟體制改革前期,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低中端產業,以加工業和資源消耗型產業為主,這些產業,技術要求不高,提高競爭力的手段是依靠身強力壯的勞動力提高工作效率,依靠延長工時、壓低工資提高利潤。
經過經濟體制改革前期的發展,一靠引進、二靠學習、三靠自主創新,我國的生產力得以很大很快的發展,經濟發展向中高端產業看。這種發展要想發展的好發展的順發展的快,一要靠市場自身的調整,二要是靠國家政策導向。勞動合同法就是為了適應和促進這種新的經濟形勢而出臺的。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從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主要適應于計劃經濟和經濟體制改革前期,依靠《勞動法》進行調整和維護,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中,用人單位處于主動地位、強勢地位,在用人和經營上發揮了企業的主動權。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但新形勢下,它成了阻礙進步和創新的力量,不利于提升勞動者的素質,不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不利于企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強調保護勞動者,強調發揮勞動者的主動性。這可以促使企業把重點放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科技成分來提高經濟效益上,促使企業改善投資環境、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生產先進、科技含量高的產品。促使企業重視勞動者的培養和創新,自己培養“高技能工匠”,自己培養“專家”。企業不能隨便炒勞動者的魷魚,而勞動者反而可以炒單位的魷魚。這也促使企業自身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產業品質,提高產品質量。促使企業把精力放在市場競爭力上,而不是放在勞動者上。
新的《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后,確實有一些企業受到沖擊,一些外資和臺資企業從中國撤資,像世界最大的加工廠搬遷到了越南等國,一時造成大批的務工者沒有工作了,國內也引起的了輿論恐慌。依筆者看,他們是被嚇跑了,他們都是依靠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力來實現經濟增長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能與時俱進,不敢改革創新使產業升級。
而高新技術企業并不會因為無固定勞動期限合同而受影響,因為高新技術企業大多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進行生產發展,對勞動者的體力要求較小,但對勞動者的技術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對于這些企業而言,一個高素質勝任這個崗位的員工很值得珍惜,因此企業為了防止人才流失,降低勞動力流失成本,如雇傭和解雇、新員工與企業磨合階段成本等,所以,這些企業往往不“舍得”大量解雇員工。
一些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而多對《勞動合同法》中的無固定期限合同進行規避。
筆者認為勞動合同法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以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雙保護為前提去制定和實施,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任何一方的偏袒保護都是社會不和諧的因子。
推行勞動合同法中,要給企業時間和引導,使這部法律在勞動者和用人者中因這部法律的推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利潤和發展上的雙贏。
[1]常凱.論勞動合同法的立法依據和法律定位[J].法學論壇,2008,23(2).
[2]董保華.論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J].現代法學,2007(6).
[3]張五常.新勞動法的困擾[J].中國企業家,2007(24).
秦孟陽(1996-),女,漢族,山東壽光人,濟南大學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雙專業學生,研究方向:商法。
D
A
2095-4379-(2017)15-02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