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建中
創建于2012年的石英石(Quartz)網站定位于“全球新經濟信息頻道”,該網絡媒體是過去5年當中最令人稱道的全球性商業新聞網站。石英石網站有一個很清晰的內容戰略,就是一方面讓自己的新聞報道內容盡可能地短,另一方面積極利用數據圖表和視覺化元素來講故事。
所說,“在我們的新聞報道中,圖表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14年,我們的記者發布了將近4000個圖表。我們的讀者喜歡圖表,也樂意分享這些圖表。圖表就是我們的貓貓狗狗圖片(charts are our cat photos)”。[1]
數據可視化是石英石網站的一個主要內容戰略。在解釋一個復雜的話題時,比如像經濟危機或醫療改革,簡潔的敘事往往是吸引讀者的最佳路徑,要做到這一點的一個方式就是:“只用一張圖表”,把問題講清楚。
圖表(charts)是一種很有用的信息傳遞方式。作為新聞報道的一個組成部分,圖表的主要特點是:易于觀看、信息密集。在石英石網站的新聞報道中,圖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圖表能夠一下子切入新聞報道的正題,能夠讓讀者在較短時間內容易了解和把握這些圖表中所傳遞的信息。石英石網站也要求自己的記者盡量使用圖表。石英石每年會舉辦一次“年度圖表大賽”,來選出本年度制作最好的數據圖表。
石英石網站的新聞報道幾乎一半以上包含圖表,這也是他們投資創建公開數據平臺的原因,有了這些公開數據平臺,新聞編輯室的記者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制作數據可視化圖表,不論他們有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受過專業訓練。
石英石網站的讀者主要是一些關注商業和經濟的精英人士,這些讀者比較喜歡使用數據和圖表。正如該網站主編凱文·德萊尼(Kevin Delaney)
2013年7月,石英石網站發布了它的第一個開源數據平臺——“圖表生成器”(Chartbuilder),這個平臺提供的數據處理工具,可以讓該網站新聞編輯室的記者制作出他們想要的圖表。這個數據工具讓記者和編輯不再過分依賴專業記者的數據圖形技能。
這個開源數據項目計劃來自于石英石網站記者大衛·揚諾夫斯基(David Yanofsky)開發的一個數據工具。他指出,“如何找到一個工具來為新聞編輯室制作圖表,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在我們的新聞編輯室,有時被一些細小問題搞得苦不堪言。石英石網站中許多粗糙的數據圖表讓人感到沮喪,在制作一個非常簡單的圖表時,都會花費太多時間。因此,我開始著手創建一個數據工具,讓它能夠滿足新聞編輯室的數據圖表需求,而不會花費大量時間。結果,圖表生成器變成了整個新聞編輯室的數據應用工具。”[2]
圖表生成器的設計原則是,盡量降低制作數據圖表的門檻,讓那些不太懂技術和計算機設計的新聞記者,也能夠比較容易地制作出數據圖表。考慮到這些問題,這個開源數據工具圍繞以下一些原則建構:為每一位用戶提供即時的數據反饋,這也是該數據工具內部使用成功最大的原因;處理數據的速度要快,如果一個數據工具過于緩慢,記者是不會使用它的;數據圖表要能在任何終端上快速瀏覽,尤其是智能手機,同時也要保持數據圖表風格一致,讓讀者看到這種類型的圖表,就想到是石英石網站這家媒體制作的。最后,在沒有網絡鏈接的情況下,這個開源工具也可以使用。
經常使用圖表生成器會提升新聞記者的數據新聞報道能力,新聞記者不用再專門等待一個數據新聞團隊來幫助記者制作數據圖表。利用這個開源數據工具制作的數據圖表,還可以嵌入新聞網站的其他任何報道中。同時,它也簡化了制作圖表的煩瑣過程,讓新聞編輯室的每一個部門都具備圖形編輯的能力。
自圖表生成器作為一個開源數據平臺開放以來,由于其處理數據和制作圖表的速度快、質量高,其他一些媒體組織也開始使用這個開源數據工具來制作圖表。比如像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華爾街日報》、《紐約客》、數據新聞網站“538”(FiveThirtyEight)、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這也表明,在媒體市場上,這種開源數據工具有很大需求。
石英石網站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讓自己盡可能地成為一個自由開放的數據平臺。阿特萊斯(Atlas)是石英石網站最近開放的一個數據圖表庫,自從創建以來,該數據平臺已經分享了數千張圖表。用戶不僅可以用它來搜索自己所需的數據,而且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數據圖表。這個平臺的創建,充分體現了石英石網站的數據透明與開放原則。
2015年6月,石英石網站推出了數據圖表網站——阿特萊斯,通過該網站可以搜索到自石英石網站創建以來,記者制作的所有數據圖表。2016年5月10日,阿特萊斯正式向所有注冊用戶免費開放,以前只有石英石網站的員工才可以使用這個數據平臺。
通過這個開源數據平臺,讀者不僅可以瀏覽石英石網站生產的所有數據和圖表,而且還可以利用這個開放平臺,創建自己的數據可視化圖表。在這個平臺開放一個月內,就生產了7000多個圖表,這些圖表大約被瀏覽過250萬次,并且有10000人在該平臺注冊。德萊尼指出,“我們的希望是,在互聯網上,成為圖表和數據之家”。[3]
如果一個記者或讀者剛剛開始嘗試制作數據新聞,而又苦于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制作出想要的圖表,或者讀者正在尋找新的數據可視化圖表,阿特萊斯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我有許多數據,而且也想創建一個表格,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對于初學者,他可以利用石英石網站已經制作出的圖表和制作這些圖表所使用的數據。這些數據和圖表,對于一個初學者有很大幫助,這可以讓他們了解一個數據庫的運作,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找到處理數據的最佳方式。
阿特萊斯的創建對石英石網站而言是一個巨大進步,它讓讀者更方便地接近可視化圖表,尤其是讓讀者自由下載使用制作圖表的數據。如果讀者對制作圖表感興趣,通過郵箱注冊,就可以使用這個開源數據平臺。
在阿特萊斯這個開放數據平臺上,每一個圖表都有自己的網頁。現在,讀者可以下載石英石網站制作這些圖表所用的數據,還可以把這些圖表嵌入他們自己新聞報道中的任何地方。石英石網站的執行主編扎卡里·蘇華德(Zachary Seward)指出,“將所有的數據圖表扔掉,或者將這些數據圖表封鎖起來,不讓讀者獲得這些數據圖表是非常愚蠢的。最好的做法是,我們應該讓讀者下載這些數據圖表,并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來使用這些數據圖表”。[4]
阿特萊斯允許讀者接近其生產的所有數據圖表,為了保證制作數據圖表的質量,石英石網站有意識地放慢制作圖表的速度。隨著該平臺的不斷演化發展,用戶制作圖表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通過這個平臺,用戶可以制作出風格一致,而且能夠在任何移動平臺上瀏覽的數據可視化圖表。
阿特萊斯還具有搜索和標簽功能,讀者依據關鍵詞可以搜索到他想要的圖表,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特萊斯將會成為一個龐大的圖表數據庫。蘇華德指出,“目前,阿特萊斯已經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我們認為這個平臺具有成為世界上最大數據庫的潛力,有眾多注冊的用戶會自己制作數據和圖表。想象一下在這個網絡中,每天有許多人在處理和分享數據。這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希望你也加入到這個平臺中來”。[5]
此外,阿特萊斯也便于移動平臺瀏覽,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智能手機獲取信息,讓數據可視化圖表在移動平臺上呈現出來,現在對于媒體組織而言,已經變得非常關鍵。
石英石網站將自身定位為全球性的商業新聞網站,其競爭對手主要是《經濟學人》《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商業經濟媒體,但是這幾個傳統商業媒體都設置了付費墻(paywalls),讀者不繳費每月只能看有限的幾篇文章。而石英石網站一開始實行的就是依靠廣告支持的免費閱讀模式,其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于原生廣告(native advertising)。原生廣告是由媒體組織為企業制作生產的報道內容,這些內容更易于吸引讀者眼球。有時原生廣告也被稱為“品牌內容”(branded content)或“贊助內容”(sponsored content)。
阿特萊斯公開數據平臺的盈利模式依然是石英石網站自創建以來實踐的商業運作模式——原生廣告,這種盈利模式在當下媒體的經營運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石英石網站希望通過他們提供的“贊助性圖表”(sponsored charts),來獲取一定的盈利收入,這種“贊助性圖表”屬于原生廣告的一種。這些“贊助性圖表”完全由石英石網站的廣告團隊制作,不會牽涉到任何新聞編輯部門。
2016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成為阿特萊斯的正式合作伙伴,目前,該媒體部門已經為通用電氣公司制作了將近40個原生廣告圖表。其他一些企業也開始與之合作,通過原生廣告圖表來拓展其品牌。現在,美國國際快遞公司(UPS)、三星公司都是石英石網站的原生廣告客戶。許多媒體組織都在思考如何通過數據新聞來賺取利潤,石英石網站的這種盈利模式提供了一定思路。
正如石英石網站主編德萊尼所說,“我的理念是要把原生廣告內容做好,要讓它們對讀者有用。我們寧愿為讀者提供一個‘贊助性數據點’(sponsored data point),也不會提供條幅廣告,對讀者而言,這類原生數據廣告可能更有趣”。[6]
在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時,許多人都會指出國內生產總值(GDP)并不是一個全面的指標。2016年7月,石英石創建了一個新的經濟指標網站——石英石指數(Quartz Index),讓讀者從一種新的視角來觀察正在變革的全球經濟。
石英石指數并不包括典型的經濟指標,像失業率、每月就業報告、股票市場或國內生產總值等數據指標的波動,它關注的是一些更能體現當下經濟發展趨勢的指標,比如每天比特幣(bitcoin)的交易量、臉書每月的積極用戶等。
在獲得新的數據之后,這些指標會得到持續更新。石英石指數網站通過動態圖表來顯示這些數據的變化。石英石網站的新聞記者還會提供與每一個指標相關的新聞報道,而讀者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接收到這些數據指標的變化,能夠追蹤了解全球經濟的最新變化。
石英石指數延續了該網站的公開數據發展路徑,主要是圍繞著數據和圖表來報道新聞故事。德萊尼指出,“當你報道或閱讀商業新聞時,我們看到的許多數字,只有有限的意義,這些數字背后所隱含的全部意義,并不能完全顯現出來。我們認為利用數據可視化來講故事,是最有效也是最具有沖擊力的一種方式。石英石指數的創建是我們這種報道理念的一貫延伸”。[7]
隨著大數據、數據公開以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數據新聞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新聞運動,許多媒體組織都在招攬人才組建數據新聞團隊,探索不同形式的數據新聞運作模式。石英石網站在制作數據新聞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數據新聞經營模式。
新聞組織不僅要關注數據新聞報道,還要關注數據開發技術,并盡可能讓這種技術成為一種服務。石英石網站的公開數據新聞服務,與當代的“開放數據運動”遙相呼應,同時也體現了數據“來源于人民,服務于人民”(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原則。石英石網站開發的這幾個公開數據平臺,不僅自己新聞室內部的記者可以使用,其他新聞組織和讀者也可以使用,數據公開不僅可以提升數據的使用價值,而且還可以讓石英石網站成為一個更大的數據公開平臺。
目前,媒體組織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在廣告模式崩潰之后,如何找到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二是媒體組織如何贏得公眾的信任。現在,公眾對媒體組織普遍不信任。據美國民意調查組織蓋洛普(Gallup)在2016年9月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下降到了自1972年以來的最低點,只有32%的公眾信任媒體,在2015年這一數據是40%,一年之內就下降了8%。[8]石英石網站通過公開數據平臺,讓讀者自由下載制作圖表的數據,這些數據在使用過程中會更加透明。這樣做不僅方便讀者使用這些數據和圖表,而且可以增加讀者對該媒體組織的信任。
隨著媒體收入持續不斷下滑,原生廣告逐漸成為一些媒體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據媒體市場調查組織“電子營銷”(eMarketer)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美國媒體組織的原生廣告收入預計將要達到90億美元,而在2012年這一數據僅為15億美元。[9]幾年前,新聞媒體組織和記者很少會討論原生廣告的應用,而現在這種廣告形式已逐漸被絕大多數媒體接受。原生廣告不僅成為一些新媒體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也被一些傳統媒體組織所接受,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
許多制作數據新聞的媒體組織,一直在努力嘗試將數據轉變成新的收入來源。石英石網站追求的是公開數據原則,為了開辟新的收入來源,石英石網站創造性地將原生廣告應用到數據新聞報道中,制作出“原生廣告圖表”,從而開發出自己獨特的數據新聞盈利模式。
不過,原生廣告的大規模應用也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擔憂,因為這意味著在新聞編輯室內,新聞編輯部門和廣告部門“一墻之隔”的界限將會模糊。按照新聞專業主義報道原則,這種廣告盈利模式可能會對媒體的獨立客觀報道產生影響。因此,許多西方媒體在應用原生廣告時都非常謹慎,比如像《紐約時報》等媒體組織,在應用原生廣告時,都在醒目位置標明這是由“某某品牌”支付的廣告,以免讓讀者將新聞報道與廣告混淆。
移動媒體已經成為公眾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美國公眾通過移動設備獲取新聞的人數,從2013年的54%上升到2016年的72%。[10]移動媒體的崛起,意味著新聞內容的分享和轉發變得更加便捷。石英石網站阿特萊斯數據平臺的開放,讓數據圖表更方便地在社交媒體中分享和轉發。美國華人傳播學者彭增軍教授認為,在社交媒體時代,分享性(spreadability)是內容傳播的一個主要特性,“分享是介入傳播過程最為直接和便捷的方式”,[11]大多數社交媒體使用者都會分享新聞。分享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流量,如果沒有分享可能就沒有流量,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廣告減少。
像臉書、谷歌等科技媒體公司,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傳統媒體對它們的一味抵制顯然是沒有用的,現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內容,通過分享和轉發,不斷出現在這些信息頻道中,這樣才有可能接觸到更多的年輕受眾。這也意味著媒體組織必須建立有效的信息分享機制,才能夠占領各個社交媒體平臺。因此,石英石網站要求自己的記者在寫作新聞報道和制作數據圖表時,首先就要考慮這些數據圖表如何在社交媒體中分享和轉發。當下,將新聞內容分布傳播在各個社交頻道中,顯然是促進媒體發展的一個關鍵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