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喬雪 唐勁松
1.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0;2.岷山律師事務所,四川 成都 610000
?
法定代表人于法人犯罪之管窺
談喬雪1唐勁松2
1.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0;2.岷山律師事務所,四川 成都 610000
囿于刑法的謙抑性,法人在《刑法》中主體的地位承認的比《民法》要晚。二十世紀經濟滕飛方興未艾,我國《公司法》又一舉取消了企業門檻、擴大法人的權利能力。雨后春筍般涌入的法人也給傳統刑法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正是這種蝴蝶效應迫使刑法開始正視法人的主體地位,一時間刑法學術界也掀起了研究法人犯罪的高潮,文獻盈累千萬。今筆者坐享前人之研究,以蚓投魚,選取了法定代表人之視角來研究法人犯罪。①
法定代表人;法人犯罪
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或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②法定代表人之于法人,其類似于法人大腦般的作用賦予其民事行為和刑事行為以特殊的意義。在民商法領域,法定代表人的法律人格被法人所吸收,不論是其授權行為或者未曾被授權的行為,都由法人承擔責任。但其規定是否可以同樣類推至刑法領域?筆者本文將淺略探討。
法人,《民法》中早早就承認了其主體地位,并且承認其具有民事責任能力,當法人侵害了他人的權益時,要獨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當這種侵害超越普通侵權行為的界限觸犯刑法時,法人則應該承擔刑事責任。然而法人不同于自然人,其犯罪行為是賴于其具體人員的行為來實施,故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對法人意義斐然。
法人代表是法人的大腦、是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重要角色。其在法人當中的意識,筆者認為兼具從屬性和獨立性。前者表現為法人代表作為單位職權的行使者,單位決策的制定者,其意識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單位的意志,其大腦類似于機器上的重要零件。其獨立性表現為,其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自然人,其某些意志獨立于法人意志以外,不受法人意志的裹挾。這種復雜的二重性質使法定代表人的犯罪行為游離在自然人犯罪和法人犯罪之間,學說對其爭議較大。
一些學者持代表罪過說,即法定代表人之于法人的犯罪應該完全參考我國民法中的規定,即法定代表人的經營行為中的犯罪行為為法人犯罪。此觀點肯定了法定代表人對法人的代表意義,這種代表意義區分于普通的代理,但很大部分上是否定了法定代表人在刑法法人犯罪行為中的獨立性,認為法定代表人的法律人格被法人所吸收,故無論其為什么犯罪的經營行為,法人必須全盤接收。在我國民法和刑法確有可以參考的地方,然而民刑之間亦差異巨大,民法側重于利益的平衡,而刑法并非簡單利益取舍,更側重于對當事人主觀的考量。故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
另一些學者持目的說,認為當法定代表人的犯罪行為是為單位牟取利益時,即為法人犯罪。這一說法和英美不同符合契,英美在追究法人犯罪的“上級責任”中就持相同觀點。筆者亦不同意該說法,單純考慮法定代表人的目的來確定法人犯罪將會導致法人犯罪成立范圍縮小,從而放縱法人犯罪。比如,當法定代表人不具備為法人牟取利益而代表法人意志的犯罪行為,則不能按照法人犯罪來追究,比如我國私分國有資產罪,該罪是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以單位的名義將資產分給個人,在我國《刑法》中以單位犯罪論。在私分國有資產罪當中,法定代表人私分國有資產的行為則明顯不是為單位牟利。
筆者贊同法人意志說,認為只有法定代表人的犯罪行為體現了單位的意志時才以法人犯罪論。法人雖然是法律擬制的人,但是其具備其獨立的意志,這種意志獨立于其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自然人員工之上,當法定代表人作為法人的“手”按照法人的獨立意志犯罪時,即為法人犯罪。而法人的意志,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如何確定法人的意志,不同學者提出了不盡相同的觀點,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法人文化說和法人的反應責任論。法人文化說認為,法人的文化即為法人的意志,即法人的文化能夠誘發法定代表人的犯罪行為時,即為法人犯罪。然而法人文化并非每個法人皆有且太過模糊,筆者更贊同于客觀判斷法人意志的法人反應責任論,該理論認為,法人的意志可以根據法人犯罪的前期以及后期的政策與行為來推定,法人在犯罪前沒有發布系列的政策或者手段來規制法定代表人,來抑制法定代表人犯罪的可能性的,即認為法人意志具有犯罪意圖,而法定代表人基于犯罪意圖犯罪,法人即承擔刑事責任。雖法人反應責任論有客觀歸罪之嫌,然現今并未有更良好之理論可以替代之,其通過法人客觀存在的狀況來推定法人的意志,也排除了主觀臆斷之嫌。故法定代表人行一定之行為,并不一定代表法人的意志,當其不能和法人的政策、行為相統一時,即并非法人犯罪。而當法定代表人以法人之意志,為犯罪之行為時,無論其授權與否,目的為何,皆應認定為法人犯罪行為。
[ 注 釋 ]
①為謹本詳始,此處的“法人犯罪”不同于我國刑法總則中規定的“單位犯罪”,“法人犯罪”是“單位犯罪”的下位概念,是<民法>規定的具有法人主體的單位的犯罪行為,而“單位犯罪”包括了非法人犯罪,二者不可一概而論.
②魏振瀛.民法(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88.
③<民法通則>第三十五條.
[1]魏振瀛.民法(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88.
[2]黃現輝.單位犯罪論[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D
A
2095-4379-(2017)13-0275-01 作者簡介:談喬雪(1991-),女,四川樂山人,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