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霖 孫樹書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
大學生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問題研究*
李曉霖 孫樹書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大學生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立足于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大學生是使用微信的主要群體這兩個方面。它借鑒吸收了法律實務界對“互聯網+“的回應,創設性地從法科大學生的獨特視角出發,及時解讀法律時事熱點、分析典型案例,同時介紹實務權威的做法。大學生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促進了法學專業大學生在專業領域進行深度的互動交流,提升了他們的法學素養,更加強了非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力。
大學生;微信平臺;法律實務;實踐創新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法治中國”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重要講話。其中最為核心的是:提出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目標,指明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路徑,確立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針,規定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法,可見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路,“依法治國”貫穿其中。隨著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愈來愈高,作為與時代接軌的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需求便更是趨之若鶩。如今,大學生校園暴力,大學生貸款詐騙等一系列問題時時出現在我們身邊,而這大多是因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所致。在這樣的情勢下,怎樣以一種大學生群體能夠并且愿意接受的手段,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而就在此時,微信公眾號每天在不斷積累信息,優質資源層出不窮,現已成為相當數量的互聯網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而在這其中大學生用戶占絕大部分,而且比例仍在不斷攀升,這就為大學生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提供了建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建設微信公眾平臺,及時推送、更新熱點和典型案例
“青鳥讀判例”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有效利用了其傳播的及時性、便捷性和覆蓋性并且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語音等多種方式,及時推送、更新法律時事熱點,跟蹤法律事件。當打開公眾平臺時,小編會幫助你理解分析典型案例和近期備受關注的法律熱點,使你在第一時間不僅能了解到案情的結果,更能理順案情的過程和原因,并進一步加強你的法律學習技能。
(二)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促進法學專業大學生在專業領域進行深度的互動交流
微信傳播更具人性化、更貼近生活,極大滿足了大學生的通訊需求。公眾平臺發布法律時事后,大學生們可以擺脫空間上的束縛,隨時隨地地參與討論、發散思維,這樣不僅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充電學習,深化自己的法律常識和案例分析能力,還了解了校外的司法實務信息。這必然會使其法律專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升大學生群體的法律意識,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保護
微信平臺上傳播的內容源于生活,具有真實性。學生們在討論思考的同時必然會將理論聯系實際,從案件中得到的教訓也必然會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得以運用和警示,有了前例,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的防患意識、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必然是不斷加強。
“青鳥讀判例”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利用微信平臺人性化、快捷化、覆蓋面廣的特點及時推送并更新法律時事熱點、分析典型案例、介紹實務權威的做法。它提升了大學生群體的法律意識、加強了自我保護能力;它將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相結合,促進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在專業領域進行深度的互動交流,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在“互聯網+”的新時代,使大學生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手段,將法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運用于生活之中,傳播了新一代大學生的思想。
下圖,即為該微信公眾平臺的效果展示:

解析周云露案的部分截圖 對贍養義務探討的部分截圖
大學的學業負擔并不輕松,特別是對于法學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如何能夠在學習書本之余步入實踐走進生活舉足輕重,而大學生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便可以提供給大學生一個這樣的舞臺,讓他們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鍛煉自我的能力、拓寬視野和研究空間,從而對法律知識和法治社會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2016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青鳥讀判例’大學生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w2016183);2016沈陽師范大學大學生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大學生法律實務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研究”(w2016188)。
G647;G
A
2095-4379-(2017)13-0061-02 作者簡介:李曉霖(1971-),女,法學博士,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孫樹書,女,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