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在興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廣東 珠海 519087
高校大學生創業法治教育研究述評
崔在興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廣東 珠海 519087
法治的觀念如今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創業不僅是經濟行為,更是徹根徹底的法律行為。大學生創業獲得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政策支持,高校也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創業教育,大學生創業的法治教育情況各高校不盡相同,存在被忽視淡忘的傾向。
高校;大學生創業;法治教育
創業行為是經濟行為,也當然是法律行為,因此,作為大學生群體,對于創業法律的了解十分有必要。高校再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機構基本上以創業精神、創業機會、創業團隊、創業技能和創業心里品質等為主,對于創業法治和法律知識教育處于較弱的地位。然而,大學生對于相關的法律知識的需求已經與高校提供的教育方向產生了矛盾,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諸多學者也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開始關注研究這一領域,學者有針對性的從不同角度對大學生創業法治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述。
(一)從依法治國,提高公民法治素質角度的研究
學者普遍認為高校開展對創業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可以有利于推進依法建設,提升公民法治素質,學者指出創業可以帶動就業,創業不僅是一項創造經濟價值的行為,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未來可以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創業群體的法治素質的提升會極大的快速推進公民法治素質的提升。朱麗、張書琴、湯艷春、馬福云、李萍等學者持有觀點認為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法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公民意識,有利于全面建設法治社會。王慧認為高校在創業法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就是樹立起創業大學生的法治理性、法治意識,應該灌輸給學生法律的權威性和至上性這一個核心價值理念。
(二)從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和法律救濟角度的研究
創業是一項高風險的經濟行為,威脅來自于多方面,比如市場競爭、內部管理、財務狀況等。法律風險是指由于創業者對于法律的忽視或有意規避法律而導致的法律制裁、權利受損的幾率,一是由于主動或被動違反法律規定而受到法律懲罰,二是遭受權利受損而沒有充分利用法律進行保護。法律救濟是指在遭受到權利受損的情況時通過法律途徑進行權利維護,主要在于法律指引的救濟途徑和救濟范圍。張書琴認為加強創業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強化大學生法治觀念,更好地尊重和遵從法律。
《湯姆森商法教程》指出:“那些踏入商業世界的人會發現他們要服從數不清的法律和政府規定”。創業過程就是一個與法律打交道的行為,在創業教育中,高校注重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的培養,有著明顯的急功近利的表現,重視創業項目數量、孵化成功比例等等指標,而忽視了創業的法治教育,這些情況最終都導致了大學生在創業的長期道路上不能平穩的走過,表現出冒進、急于獲得回報等現象。
(一)高校大學生創業法治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
筆者整理了學者關于高校大學生創業法治教育方面的文獻,部分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同時也有意識的設置了法治教育的內容,但在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方面存在問題。一是部分高校在原有的通識法律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創業法治教育的內容,內容比較零散,不能突出法治教育的重點,成為其他課程的附屬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很有可能因為教師授課的側重而被忽視掉。二是高校的創業法治教育課程結構單一、缺乏體系,高校的創業法治教育現狀體現在零散作戰的狀態,雖然在課程設置了創業法治教育課程或者實踐活動,但缺乏統一協調的機制,任憑學生自由的進行選擇,由于學生的信息掌握量較小,往往出現一葉障目的情況,認為自己已經接觸過創業法治相關內容,殊不知在創業實踐中將會遭受更多的風險。朱麗、張書琴等學者持有以上觀點。
(二)師資隊伍專業化程度不夠
高校在創業法治教育中的力量不僅要具備創業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專業化,教師的實踐經驗也對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經過筆者的研究梳理,高校目前的創業法治教育的師資主要來源于校內法學專業課教師、通識課教師和輔導員,師資隸屬于各自的教學單位或機構,僅承擔了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師以個人的主要教學和工作任務為主,創業法治教學任務僅僅是個人任務之外的事情,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黃兆信、黃麗君、宋兆輝、湯艷春、馬福云、李萍等學者持有以上觀點。
大學生創業法治教育一項系統工程,高校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應起到牽頭的作用,合理的規劃教育體系,設置科學的課程,構建專業的師資隊伍,達到即能促進引導學生的創業行為,同時也能構建起學生的創業法治思維結構和基本的法律知識技能。
(一)從師資隊伍建設的角度進行研究
筆者整理了學者關于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基本上形成了共識,學者們認為創業法治教育需要一支專業化、實踐能力強的隊伍,需要由高校在其中起到牽頭作用,將師資隊伍整合成一支具備專業知識又具備實踐能力的隊伍。師資隊伍的構成可以來源于校內的專業課教師、創業指導教師,也要注重引入校外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黃兆信、黃麗君、宋兆輝、朱麗、湯艷春、馬福云、李萍等學者認為應以校內法學教師和外聘專業律師為主體,兼顧師資隊伍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加強普通創業教師的法治意識與法律知識技能培養。
(二)從課程設置的角度進行研究
課程是高校開展教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創業法治教育課程的設置將對創業法治教育的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業法治教育應分階段開展:一是基礎教育階段,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在創業教育課程中增設法治教育內容,目的在于使學生收獲基礎法律知識,形成基本法治意識。二是開設選修性質的創業法治教育專門的課程,面向那些經過創業大賽或者其他創業實踐的同學有此類實際需求的同學,注重創業實踐法律的講授,使其具備基本的法律應用能力。
(三)從教育方式的角度進行研究
高校應在創業法治教育中適當增加多樣化的教育
方式,授課式的教學方式可以系統的讓學生接受知識,對于創業這一實踐行為應采取其他配合方式更加形象具體的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高校的創業法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筆者整理了學者有關的研究成果,將學者的研究角度和觀點進行了梳理,幫助其他學者在進一步研究相關內容的時候進行借鑒參考。從長遠的角度講,高校教育的方向要與社會需求進一步的融合和銜接,但雙方的界限仍然是清晰明確的。創業是一項長期行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業法治教育仍然要以意識構建為主,樹立起大學生的創業法治思維,促使其用法治的思維去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問題,高校起到的作用不在于讓創業學生實際掌握多少法律應用技能,而是建立起創業大學生主動依照法律行為和主動尋求法律幫助的意識和能力。
[1]張書琴.略論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2.02(下).
[2]黃兆信,黃麗君,宋兆輝.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必要性、問題及其建議[J].中國高教研究,2012(12).
[3]王慧.創業學院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3.4(中).
G647.38
:A
:2095-4379-(2017)28-0183-02
崔在興(1987-),男,漢族,遼寧盤錦人,碩士研究生,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