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磊
(313009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浙江 湖州)
新刑事訴訟法下電子證據審查探討
蔣 磊
(313009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浙江 湖州)
本文對電子證據的法概念、電子證據的法律特征、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審查進行了研究。
電子證據;內涵;特征;審查
電子證據泛指“一方當事人以數字形式向法庭出示的任何形式的證據信息”。
信息時代變革的節奏是前所未有的,信息的存在與取得方式的飛躍使證據學研究乃至證據立法面臨諸多考驗。在證據信息化的大趨勢下,以計算機及其網絡為依托的電子數據在證明案件事實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以新的形態出現的證據形式在證據法律實踐與理論研究中的有識之士定義為電子證據。
1.電子證據具有載體依附性
從電子證據本身的特征分析,電子證據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附在一定的電子載體之上,并通過電子設備的展示和播放功能,才能了解電子證據所承載的內容。從目前電子證據產生和記載的實踐來看,電子證據一般存儲在光盤、軟盤、硬盤及網絡空間當中,要作為訴訟過程中的證據使用,一般都固定在可移動存儲設備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司法機關認定電子證據,要進行兩個層次的審查:一是電子證據本身內容的真實性,二是承載電子證據載體的合法性,進而實現證據審查認定和司法過程的客觀公正性。
2.電子證據不易于保存
眾所周知,在計算機存儲系統內,一切數據都是以“0”和“1”兩個代碼的形式進行儲存,這是數字化信息的本質特征。不管是實物證據還是書面證據,都具有證據實體,因此證據的保存和收集,都不具有特別的難度,一般都是存貯在證據室中即可。但是,電子證據十分不利于保存,存貯在硬件中電子證據十分容易丟失和受損,特別是計算機病毒、硬件故障、軟件故障、電磁干擾等情況,都會對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產生影響,因此具有保管上的難度,證據保管需要專業的設備和條件。
3.電子證據具有無形性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電子證據不同于傳統證據,具有無形性。從電子證據本身來看,一般都是運用光學、電學原理,將信息以源代碼的形式,存儲于電子設備當中,因此電子證據具有一定的隱形特征,不能被司法工作者直接識別和了解,需要利用特殊的設備和環境,才能掌握其中內容。正因為具有這種無形性特征,電子證據在產生和收集的過程當中,十分容易進行修改和隱藏,同時也比較容易被刪除破壞。對于電子證據產生的過程和痕跡,一般司法工作者也難以進行認定,需要懂計算機技術的專業證據認定人員加以認定。
1.刑事訴訟電子證據的收集程序審查
刑事訴訟電子證據的收集程序審查過程中,既要運用電子證據實現實質正義,同時電子證據收集程序審查必須遵循法定程度,保障訴訟中的程序正義。由于刑法的嚴厲性和懲罰性,因此對于刑事訴訟過程中的電子證據,具有較高的證據要求,刑事訴訟必須具有必然性,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根據我國新刑事訴訟法規定,認定證據不僅要注重證據內容本身的真實性,同時對于證據收集過程的合法性,也要進行認定,只有內容合法、形式合法,才能被作為證據,運用到刑事訴訟過程中。鑒于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對收集電子數據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對各種偵查行為的要求、對可能以電子數據方式呈現的各種證據種類的收集要求等方面,這是因為刑事訴訟中電子數據的獲得主要是在偵查階段。因此,通過審查公安機關偵查行為規范性,來審查電子數據收集程序的合法性。在偵查實踐中,要求電子數據的調取、搜查、查封、扣押、固定、鑒定等各個環節,既要符合技術標準,也要遵循法律規定。這對刑事訴訟電子證據審查判斷具有重要意義和程序價值。
2.刑事訴訟電子證據證明能力審查
在司法實務當中,對于證據的審查認定,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證據的證據能力,即證據本身是否應該被采納,另一個則為證據的證明力,即證據本身的內容和邏輯,是否和案件相關,并證明一定的案件事實。在證據審查當中,只有電子證據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同時符合要求,共同產生作用,才能完整反映案件事實,作為定案的依據。
電子證據要作為證據使用,首先必須具備證據“三性”,即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只有具有“三性”,電子證據才具有基本的證據資格。對于電子證據“三性”的審查,也刑事訴訟當中的審查重點對于電子證據的客觀性審查,即真實性審查,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在電子證據產生的過程當中,需要運用特征校驗、信息加密和CA認證等多項技術,在審查認定電子證據的時候,也要依托這些技術。在實體證據認定的過程當中,要遵循“原始證據”認定規則,但是由于電子證據的無形性,沒有原始版本可以比對,因此必須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認定。對于電子證據的關聯性和合法性,也需要依托專業認定機構,對產生過程和關聯度進行審查,進而確定證據效力。
3.刑事訴訟電子證據的證明力審查
對于電子證據的證明力審查,具有較高的價值判斷性,電子證據作為證據的一種,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案件事實,進而才能產生證據法上的效力。在審查過程中,要注重電子證據的完整性和充分性。從電子證據本身的特點來看,由于多數電子證據都無法直接證明犯罪事實的存在,都要通過其他證據的支撐,共同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進而證明犯罪事實和受害結果的存在。在電子證據認定過程當中,在無法直接認定的情況下,要充分運用鑒定、間接認定等證據認定方式。同時,要充分注重電子證據的完整性,在電子證據的形成過程中,往往有較長的過程,如果孤立的看待證據片段,截取部分證據,往往無法從全局認知案件事實,進而影響對于案件事實的認定。對于電子證據的審查,可以參考相關法律規范,比如說聯合國頒布的《電子商業示范法》,對于各國電子證據認定,都具有啟發借鑒性,同時可以適用于我國司法實務。
[1]張松,邵宏雷,馬曼.電子證據審查之推定規則探討[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12年9期.
[2]李真試論電子證據的審查[J].訴訟法學,重慶郵電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