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250200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 山東 濟南)
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范
張 婷
(250200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 山東 濟南)
本文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法律風險進行梳理及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旨在指導大學生依法創業,規避風險。
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風險防范
伴隨著自主創業熱潮興起,大批在校大學生紛紛加入創業時代洪流中。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人數不少,但成功率僅2%~3%。可見創業是一項高風險活動,創業路上會遇到財務、運營、戰略等風險,然法律風險易被大學生忽略。《湯姆森商法教程》中說“那些踏入商業世界的人會發現他們要服從數不清的法律和政府規定。”即將創業的大學生,如果不懂得法律法規,不會規避法律風險,輕則在商事活動中吃虧上當,創業夢想半路夭折,重則觸犯刑法導致犯罪。
創業是指創業者對自己擁有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創造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本質是創造財富。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法律風險是否能避免呢?如果創業者能夠做到依法創業,時刻具備風險防范意識,就能夠有效規避創業過程中法律風險。
2013年國務院法制辦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企業面臨合同法律、安全事故、市場營銷、海外購資、重組并購上市等資本運營、知識產權、訴訟糾紛、人力資源、稅收、環境保護等風險。從企業法律風險普遍性和大學生創業特殊性角度出發,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可分為以下幾種。
2.1.1 選擇創業組織形式的法律風險分析
我國法律規定,創業者對企業承擔法律責任的方式分無限和有限責任。一旦創業失敗,資不抵債,承擔無限責任意味著創業者投資打水漂,還需用個人資產甚至家庭財產承擔經濟全部債務。而承擔有限責任意味著創業者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債務,多余債務自然免除。可見,承擔無限責任風險比有限責任大得多。
2.1.2 選擇創業途徑的法律風險分析
大學生自主創業主要有開網店、加盟連鎖店、購買現成企業和創設新企業等。開網店的法律風險主要有:一是未工商登記。據《網絡交易管理辦法》規定,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經營者,應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否則將面臨行政處罰;二是逃避納稅,很多大學生誤認為網絡銷售不需納稅,如果未盡納稅義務同樣會面臨法律制裁;三是涉嫌走私貨物,創業者想要海外代購,必須要向海關申報納稅、進行質量檢驗方可。
加盟連鎖模式法律風險。想開加盟店創業者,首先要登錄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管理系統,查詢正在洽談的特許經營人有無在該系統登記備案,經過備案的特許經營人才能從事特許經營活動,否則就可能遇到了騙子。
購買一家現成企業也是大學生創業途徑,在購買前,不能盲目相信對方提供信息,要全面了解企業相關信息和負債情況,并在收購協議中明確約定先前債務償還方式。
2.2.1 合同風險
口頭合同風險大。剛踏入社會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輕信合同相對方承諾,訂立口頭形式合同。一旦發生爭議和糾紛,因證據不足,導致自身權益受損。因此,建議創業者在訂立合同時采用書面形式,固定雙方權利與義務,充分發揮合同威懾力,做到有據可查。
合同相對方不具備訂立合同資格導致合同無效。在訂立合同前要審查合同相對方是否具備簽訂合同主體資格,查驗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件等材料。業務員代為訂合同,要查看業務員身份證明和介紹信外,查驗業務員有無得到公司授權委托書,合同印證應該是企業合同專用章。
合同文本不規范或有歧義,導致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糾紛。大學生簽訂合同時,應重點審查:合同內容合法性、準確性和唯一性,避免因表述不清或多音字引發歧義;對不平等條款要及時修改。
2.2.2 違規風險
不正當競爭風險。《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定,任何企業在市場營銷過程中,都不得有下列行為:一是采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行為;二是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或仿冒名牌等造成商業混同“搭便車”行為;三是排擠對手,低于成本價銷售商品行為(特殊情況除外);四是獎金金額超過五千元抽獎式有獎銷售。
生產或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風險。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生產者、銷售者生產或銷售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需要承擔民事責任,還將面臨警告、罰款、責令停止生產和停止銷售、吊銷營業執照等。
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風險。大學生創辦企業應當按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規定,履行法定義務,創業者有任何侵犯勞動者權利的行為,都要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2.2.3 商業秘密遭泄露的風險分析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會創造出具有價值的商業秘密,這些商業秘密一旦泄露,對于創業者無疑是沉重打擊。首先創業者要及時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其次,創業者要通過與涉密員工簽訂保密協議,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競業禁止條款等嚴防泄密。
大學生創業者在發起任何行為前,都要把行為合法性放在首位。要了解與創業相關法律法規,在創業過程中做出合法、明智決定。法律法規與政策都是公開信息,可以通過查詢法律類工具書或登陸人大、國務院、地方政府機構網站查詢,如你打算成立一家一人公司,設立前就可以在人大網站查詢《公司法》對成立一人公司具體要求,也可以向律師等專業人士咨詢,聽取重要意見和建議,規避決策過程中法律風險。
企業運營各領域和各環節都要有敏銳權利保護意識。第一,充分行使法律賦予權利,在與交易方合作前,全面了解我方合法權利,心中有數,才能察覺權利是否被侵害。如創業者要租賃商鋪,在與出租方談判前,清楚租賃合同中承租方與出租方法定權利義務,在談判時有理有據爭取合法利益;第二,重視對交易方盡職調查,選擇合作方要謹慎,查驗合作方營業執照,了解其注冊登記情況、股權信息、經營業績、財務狀況、負債情況等,注意鑒別對方是否資信良好,有無實際履約能力,簽訂合同真實目的等,可請專業機構調查;第三,要有證據意識,重大利益要形成書面證據,即便無法形成書面證據,也要通過錄音錄像等固定證據,經濟交往中注意保管往來函件、單據,一旦發生糾紛,做到有據可查。
[1]葉虹.大學生創業法律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2]王艷萍.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6(2).
張婷(1984~ ),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山東濟南人,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助理講師,從事教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