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行
(215000 蘇州宏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江蘇 蘇州)
淺談誠信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和完善
孟 行
(215000 蘇州宏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江蘇 蘇州)
誠實信用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也是市場活動下逐漸形成的道德準則。隨著法治社會的不斷發展,原本為道德準則的誠實信用也被作為一項法律原則入法,在貫穿實體與程序、理論與實踐之間展現了其獨特的法律魅力。
民事訴訟法;誠信原則;完善建議
誠信原則在從道德準則轉入法律原則的過程中,實現了從規范內心到規范社會的飛躍。其轉化的關鍵,便在于它的法定化進程,即道德轉化為法律。作為法律原則,誠信原則在2012新民事訴訟法和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方面均有所體現。
《民事訴訟法》第13條揭開了誠信原則法定化的序幕,在總體制度上做了原則性規定,為具體規則指明了方向。第56條第三款對利益受損的第三人進行第三人撤銷之訴做了明確的規定,受損害的第三人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進行撤銷之訴。第64條規定的當事人舉證義務也間接體現了誠信原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需要提供證據,證據提出需用誠信原則的標準進行判別。第65條規定的證據失權制度對于逾期提供證據做出了法律規定。對于逾期提供的證據,根據不同情形分別處理。第72條對于當事人如實作證的規定也體現了誠信原則。當事人必須如實提供證據,如實作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對于不同主體,誠信原則也有特別規定。法律不僅僅約束當事人,也應該涉及法院人員,觸角應由私入公。因此,《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秉公辦案[1],按照事實調查取證,遵循誠信原則,從而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公平正義之花開遍世界。
對于民事訴訟法誠信原則適用的缺陷,應從不同角度來完善,應該全方位解讀誠信原則,實現民事訴訟法誠信原則從理論到實踐、從內容到結果的完整性和體系化。
1.從內容而言,完善誠信原則失信評價機制
一個完整的原則,需要一個完整的體系。誠信原則的內容和后果,立法者都做出了規定,但對于這些規定而言,法律規定是一方面,執行結果是另一方面。在實踐過程中對于誠信原則的執行情況,常常出現執法不夠嚴格的情況。因此,完善內容十分重要。
對于此種現象,可以通過完善失信評價機制來解決。對于違反誠信原則的當事人應建立誠信檔案,并及時更新及監督當事人的情況。即使民事訴訟法解釋已經涉及對失信當事人的懲治,并根據情節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向其所在單位、征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通報相關不履行義務的信息。但對于失信情況,除通報還應及時更新情況并監督,這樣才能保持記錄的真實性并達到與時俱進的執法效果;此外,對于違反誠信原則的法院工作人員也要建立評價機制,對失信法官也要像對失信當事人一樣進行記錄和通報,并涉及績效獎懲機制,將其與法官的工作成果緊密相聯,限制其進行不當的訴訟行為,從而促使法官和訴訟當事人之間實現真正的訴訟地位平等。誠信原則與社會評價和獎懲制度聯系在一起,大大提升了誠信原則的法律效果,保證了誠信原則的積極落實。
2.從范圍而言,擴大誠信原則涉及內容
首先,從涉及對象來看,縱觀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對于誠信原則的規定大多針對訴訟當事人,對法院工作人員很少涉及。法院是公平、正義的象征,從法律規定的角度而言,訴訟當事人和其他參與人應該與法官和其他司法工作人員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因此,在對誠信原則的規定上,也應有相似的制約力,故應加大對法官等司法工作人員違反誠信原則的制裁力度,并輔之以績效等考核評價機制,以實現誠信原則面前法律地位的平等。
其次,從訴訟涉及的階段來看,民事訴訟不僅僅涉及審判,還應當涉及執行。在執行中,執行人員也應遵守誠信原則,如實監督判決執行情況,不貪贓枉法,及時將執行過程和結果進行真實記錄并向上級及時匯報。同時,對訴訟另一方的當事人而言,也要遵守誠信原則,按照要求執行法院判決,主動承擔訴訟結果,積極配合法院的工作,努力確保訴訟程序的公正。
最后,在法官自由裁量權方面,誠信原則也該予以規范。雖然誠信原則的適用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前提,但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是人權下的產物,在法治面前往往會摻雜主觀意愿,對于訴訟結果的公允而言往往會存在很大的干擾,因此,誠信原則該對此予以規范,增加其對法官自由裁量權限制的條款,并嚴格規范誠信原則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限度,對誠信原則中適用的自由裁量權予以細致地規定,使得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注意把握其中的限度,在不超過法律規定的限度內自由行使裁量權,從而在法律和道德的統一下,實現最后的公平和正義。
3.從后果而言,加大違反誠信原則的制裁力度
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的出臺,對誠信原則的適用進一步深入,使其逐漸完善。然而,內容的完善卻忽略了對違背誠信原則后果的制裁力度。現行法律法規中,對違背誠信原則的嚴厲制裁僅僅局限于惡意訴訟、惡意串通等行為,對于其他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也只是點到為止,僅僅否認其行為的結果。因此,完善誠信原則的適用,加大對違反誠信原則的制裁力度也是重要一步。
一方面,對于不同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不僅要否定其行為所追求的結果,還要對其施以民事責任,甚至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嚴格規范其行為。對于輕微違反原則的行為,可以簡單予以行政警告,以警示當事人能夠自覺履行誠信原則,自覺維護法院的訴訟秩序。對于一般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可以進行嚴厲的民事處罰,比如根據情節的嚴重性進行相應的罰款,金錢的處罰可以適當減輕人們的違法率,從而實現促進司法公平的作用。對于嚴重違反誠信原則以至于影響社會秩序的情形,應該對其施以刑事處罰,嚴重者可以判處刑罰,從而加深人們對誠信原則的理解,從而能夠自覺維護誠信原則,實現誠信原則應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對于受到懲罰的人也要如實登記,記入失信檔案,將此檔案與當事人的社會評價相關聯。這就需要加大相關部門工作的協調性,加大技術支持,可以進行聯網工作,將違反誠信原則受到處罰的人登錄在共同工作的網絡平臺上,使得相關部門能夠及時得到信息,實現信息的及時共享和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1]唐婷婷.淺談民事訴訟法上誠實信用原則[J].《楚天法治》,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