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萬麗 袁 婷
(1.412000 湖南省株洲縣人民檢察院 湖南 株洲
2.417500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 湖南 冷水江)
論我國刑事強制措施的制度缺陷及完善
巫萬麗1袁 婷2
(1.412000 湖南省株洲縣人民檢察院 湖南 株洲
2.417500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 湖南 冷水江)
我國刑事強制措施主要是指為了保障偵查、起訴、審判等活動地順利開展,授權刑事司法機關限制嫌疑人人生自由的權利。從當前我國刑事強制措施制度來看,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制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足。本文重點分析了其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實際國情,針對性地提出完善措施。
刑事;強制措施;制度缺陷;完善
1.平級的權力配置缺乏制衡
當前我國刑事強制措施的權力配置模式主要是為了保障訴訟的順利開展為主要任務,同時保證能夠有效控制犯罪嫌疑人,防止犯罪嫌疑人脫逃的情況出現。其中存在明顯問題:因為刑事強制措施屬于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三個機關共同所有的權力,但如果面對平級的權力結構配置則不知該屬于哪個機關負責。簡單講就是這三個機關對于什么時候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都有自己的判定標準,同時三個機關在刑事強制措施方面并不存在權力的大小之分。那么在司法實踐當中,公檢法三個機關對于彼此就不存在相互監督或制約的情況。雖然在法律上,檢察院擁有一定的偵查監督權,但是由于屬于事后監督的范圍,所以并沒能很好地起到監督的作用。權力的行使不受監督,那么就會造成這三個機關在某些問題上濫用權力,過于頻繁使用強制措施的情況的出現。
2.審前羈押的情況普遍存在
為了快速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偵查機關難免要動用拘留、逮捕等刑事強制措施,這就造成審前羈押的情況大量存在。一般只要采用拘留或者逮捕等手段,那么基本上就意味著審前羈押的事實出現。這主要是因為當前拘留手段所用范圍極廣,又在司法實踐當中缺乏審批控制機制,所以一般拘留羈押的期限非常長。另外,采取羈押手段,就可以隨時審訊犯罪嫌疑人,這對于獲得關鍵性證詞或取得關鍵性證據大有幫助。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造成犯罪嫌疑人身體抵抗不住審訊、羈押的情況,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
3.刑事強制措施沒有合理適用
在行使刑事強制措施時一般要遵循比例原則,即權力機關行使的權力在保證完成其職能的基礎上,要盡可能降低對公民的傷害,侵害公民私利的程度要與保護公共利益的程度要成比例。但是我國當前在行使刑事強制措施時,并沒有完全遵循這一原則,導致羈押性手段的過度使用,而其他替代性手段則基本上不使用,羈押手段的使用率遠遠高于其他強制手段,比如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手段。另外,我國刑法中也沒有明確規定不同罪行對應的羈押期限,那么一般偵查機關都會直接選擇最長的羈押時間。最后一般刑事機關會收取保釋金,但是這方面的收取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偵查機關在這方面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難免導致權力的濫用。
1.優化整合強制措施權力配置,加強權力相互制衡
首先是適當分離公安機關的強制措施權力。在法律上,刑事強制措施主要由公安機關、檢查機關、法院三個機關所擁有,但是由于刑事強制措施主要用于調查取證、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查明犯罪事實等階段,所以擁有偵查權力的公安機關主要使用刑事強制權力。所以對公安機關手中的權力進行適當分離是非是有必要的,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是規范公安機關的拘留手段。公安機關必須在拘留犯罪嫌疑人48小時之內,將所有與案情相關的材料報給同級檢察機關查看和備案,如果檢察機關審核沒有通過,有權力要求其釋放犯罪嫌疑人。第二是不可隨意延長羈押期限。公安機關如果需要延長羈押期限,也必須向同級檢查機關提交申請,申請通過以后才能夠適當地延長期限。
其次是對自偵案件強制措施權力上收一級。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刑事強制措施的控制機關應該是審判機關,還是檢察機關。筆者認為最好的方式是上收一級的方式,這樣可以很好地實現內部監督,保證合理地使用刑事強制措施。
最后是要求審判機關完善刑事強制措施。審判機關一般很少使用刑事強制措施,那么可以采取內部職能分離的手段加強權力制約。法院可以考慮建立聽證制度,不同職能部門分別行使不同的強制措施決定權以及案件審判權,做出決定后,將其送達上一級檢察機關審核。
2.正確認識刑事強制措施訴訟功能
強制措施的訴訟功能主要是為了保障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保障性和預防性,并不具備懲罰性質。但是由于在司法實踐過程中不規范地使用刑事強制措施訴訟功能,導致對其存在錯誤的認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糾正:
首先是縮短拘留期限,拘留與羈押是不同的概念,拘留雖然是常見的刑事強制措施,但是其期限不可過長。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偵查能力,最長不可超過14天。
其次是提高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條件,控制逮捕手段的使用率。需要通過立法提高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條件,例如對于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才采取逮捕手段。另外,檢察機關在審查批捕過程時要聽取多方面意見,比如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被告人、辯護律師等,保證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最后是擴大取保候審對象的范圍。我國法律可以適當增加取保候審條件的剛性規定。在司法實踐當中,為了避免取保候審條件的模糊性,可以適當的列舉,明確哪些情況適用于取保候審或者哪些情況不適用于取保候審。只要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那么在原則上就應當允許其選擇取保候審。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在行使刑法強制措施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法律需要在行使行使強制措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且不斷探究完善措施,保證能夠不斷規范刑事強制措施的行使程序,保證我國相關權力機關能夠文明執法,能夠在辦案過程中保證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權力不受侵犯。
[1]孫謙.逮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孫長永.比較視野中的刑事強制措施[J].法學研究,2015(5).
[3]楊波,金石.試論比例原則在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中的適用——兼論檢察機關對刑事強制措施適用的監督[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6(4).
[4]樊崇義.刑事訴訟法修改專題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
[5]劉纓,孫美.論我國刑事強制措施的制度缺陷及完善[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