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迪
(130000 吉林大學法學院 吉林 長春)
論遺贈扶養協議的擴張適用
韓 迪
(130000 吉林大學法學院 吉林 長春)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逐漸推進,我國養老問題逐漸突出,人們觀念意識的改變,使得很多獨生子女在結婚之后,都會面臨著巨大的養老壓力。遺贈扶養協議,是將遺贈人和扶養人的扶養權利和義務進行確立的具有法律效用的民事合同,老年人可以通過這樣的合同將養老問題進行解決。這樣的協議能夠幫助老年人享受約定好的各項權利,并履行相應的協議義務,體現了自我決定權,生活正常化,自愿承擔義務自治化內容。它的發展推進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將以遺贈扶養協議為文章闡述的主要內容,對其擴展適用展開具體研究,以供參考。
遺贈扶養協議;擴張;適用;研究
遺贈扶養協議,是實現物與相關的扶養協議進行價值交換的財產關系,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愿意將扶養能力進行承擔,積極履行扶養義務的自然人,都可以成為相宜的扶養方,而一些失去獨立生活能力,或是具有生活困難的老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相關需要進行遺贈扶養協議的簽訂。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逐漸深化,社會矛盾逐漸加強,遺贈扶養協議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將其進行有效的擴張,促進其適用性的增強,就變得尤為重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工作的逐漸推進,我國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但是國家正處于經濟轉型的建設時期,人們的年均收入水平相對低下,尤其是在推動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其社會制度還不夠完善,加重了社會保障建設中的工作困難。加之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當代青年人基本處于獨生自女,在贍養老人的同時,還需要對雙方父母進行贍養,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青年人的生活壓力,需要相關部門針對這樣的問題,將其發展矛盾進行解決,促進社會建設的發展。遺贈扶養協議的出現,是促進老人與相關贍養人之間形成一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將雙發的意愿等內容進行考慮,使雙方達成一定的協議。在具體履行過程中,;老年人要為扶養人提供相宜的財產物質,可以是全部財產,也可以是部分財產,而扶養人則需要為老年人提供相應的贍養服務,包擴相應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慰藉等內容服務。這項協議的出現,可以將老年人的贍養問題進行解決,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發展,環節老齡化在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問題。為國家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就遺贈扶養協議來說,其在進行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所謂的遺贈,主要是指財產的物,而扶養關系則是以扶養行為為基本基礎。扶養行為是相應的扶養人為協議中的受扶養人支出相應的生活費用,并對其進行精神慰藉,對其日常生活進行照顧的過程,可以指物質的,也可以指精神方面的。而享受扶養權利的遺贈人,需要將自己的一部分財產或是全部的財產,交于扶養人,從而促進其履行扶養義務,如果出現扶養人不履行其扶養義務的情況。遺贈人則有權將這樣的協議進行解除,而扶養人若是將相關的義務盡到,遺贈人則需要在自己死亡后,將自己的菜場遺贈給相關的扶養人。在遺贈扶養協議中,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的,相應的扶行為和遺贈財產具有等同的交換價值。扶養人在接受協議的同時,不僅享有財產遺贈的權利,而且肩負著扶養義務。在協議中,已經被確定的財產,是特定化的財產,在遺贈人生前,對其享有管理,使用和進行收益的權利,但是卻具有將其進行再轉贈和處分的權利。一旦出現了遺贈人私自將財產進行處分的情況,使得扶養人的權利遭到破壞,扶養人則有權將協議進行終止,免除相應的扶養義務,要求遺贈人補償相應的費用。當遺贈人以無正當理由解除相關協議時,也需要對扶養人付出已經扶養的相關費用,對其照料付出給予相應的報酬。
扶養人和遺贈人需要在進行協議擬定的過程中,對相應的遺贈財產進行確定,這個范圍既可以是遺贈人的全部財產,也可以是部分財產。針對一些沒有對協議中的遺贈財產進行規定的,原則是需要將其全部財產進行支付的,從而有利于促進撫養方對自身義務進行較好的履行,促進二者關系的融洽,減少糾紛問題的出現。
就契約來說,要想保證其能夠行之有效,都需要對其賦予相應法律性質,而就英美法系來說,其契約的實質要素為對價。對價在法律上是一方獲得利益和相應的好處,而另一方則需要付出一定的寬容,耐心和責任。就遺贈扶養協議來說,相應的遺贈人和扶養人需要進行互附的法律行為,遺贈人根據扶養人履行的扶養義務和行為,為扶養人贈與相宜的財產,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的互附條件是以遺贈扶養協議為基本基礎的,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遺贈撫養協議,是主體之間的一種有償關系和互利關系,雙方具有對等的特點,具有一定的互動性,也就是說,在遵循協議的過程中,雙方都是在享受權利的過程中,履行相應的義務。并且,每一方所享受的權利都需要以履行相應義務為對價,義務的履行是以享受義務為基本前提,體現了權利義務的一致性要求。
在遺贈扶養協議中,遺贈者和扶養者都需要對自身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并具有一定的雙務性和有嘗性。扶養者在獲得遺產之前,需要將履行扶養義務為基本前提進行實施。在這一過程中,并不是要求撫養義務與扶養行為所取得的遺產處于完全對等的狀態,其遺產價值和扶養人支出的生活費用與其所付出的勞務報酬不需要形成等價關系,在進行協議擬定的時候,只需要協議雙方都滿意,即使出現扶養人獲得遺產比其支出的扶養行為多的情況,也是可以的。在遺贈扶養協議中,其主要強調了其有償性,需要協議雙方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履行相應的義務,但是這以有償與相應的等價具有一定區別,不需要以等價為前提條件進行實施,相應的對價,既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財務,或是相宜的勞務等。因此,在進行遺贈扶養協議簽訂的過程中,其實質是對價,但并不是需要將等價問題進行強調。這樣有利于將老年人現實支付能力較弱等問題進行解決,而且能夠為扶養義務的支出提供基礎保障,促進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
就國外的契約繼承制度來說,它的實施促進了繼承人履行義務的擴大發展,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繼承人將扶養行為和義務進行具體的履行,從而保證被繼承人對經濟供養的享受。針對其契約內容來看,在制定的過程中,只要相關的內容與法律規定相符,將涉及的繼承事項或是與其相關的內容進行擬定。其中不僅包括繼承人,遺贈,繼承權和其負擔等內容,還包括繼承權的拋棄等問題,所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多,我國的遺贈撫養協議,其內容也不應該被局限在生養死葬方面,還應該促進其當事人雙方的共同擬定,根據自身意思自治對內容進行規定。協議的當事人,在對內容進行擬定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理性判斷,對相關內容進行衡量,從而決定是否簽訂相關協議,一旦完成簽署,就需要根據相關內容,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就遺贈扶養協議來說,其內容中所包含的權利和義務可以被細化,對遺贈者的生活水平進行規定,對其日常生活和的起居照顧和安排等進行限定,甚至包括相應的精神慰藉,在滿足遺贈者需求的情況下,保證撫養者的需求,達成雙方共識,也可以從撫養者的方面進行考慮,對財產的類型和范圍等進行限定,對其財產管理和收益情況進行了解,保證扶養人對財產進行有效利用,實現雙方的意思自治,保證協議的正常推進。
就遺贈扶養協議的適用問題進行探究,主要是對其另養老合同的適用問題進行研究。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逐漸發展,我國老年人的人口數量逐漸增多,并且其增長速度較快,是我國迅速進入了老齡化治理狀態。這樣的社會背景為我國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限制作用,加大了社會矛盾,為人們的養老問題帶來了重大難題。而且我國目前還處于發展中國家,對應的人均生產水平較為低下,就普通家庭的生活條件來說,其經濟狀況還相對較差,社會保障水平不高,針對一些農村居民來說,這些問題更為嚴重和突出。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使人們的相處模式逐漸由與家庭為中心變為如今的陌生人社會,要想實現贍養問題,只能依靠單個小家庭對其進行實現。尤其針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其要求現在的子女要在贍養自身父母的同時,贍養婚姻中的雙方父母,甚至包括相應的祖父母,這就為青年帶來嚴重的家庭負擔,使得難以支持贍養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國家的傳統立法規定中,在這樣的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社會背景下,受到計劃生育上一代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老齡化問題較難解決。國家在進行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難以實現對缺乏勞動力和生活資金來源的老人進行無償的物資提供和生活資料的提供。使得家庭贍養模式成為當前解決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在家庭贍養中,子女有權利有義務保證其權利,但這只四基礎性的,是較為日常的,要想實現老人權利的充分利用和發揮,還需要將這樣的養老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來年人具有一定的自決權,能夠對一般財產和服務交易進行要求和決定,因此,安排好老人的老年生活,促進其與他人將遺贈撫養協議進行簽訂,將老年人自己意志決定權的使用進行有效實現,促進雙方根據協議中的相關規定和義務進行嚴格的實施,在享受權利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的義務的有效履行,有助于減緩青年人的生活壓力,將國家發展中的養老難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并促進國家養老制度的完善。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雙方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的相關規定,不得對國家的公共利益進行損害,不能違反社會主義道德,促進協議法律約束力的提高。
在對遺贈扶養協議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想促進其擴張,要根據其實質內容的規定,促進其建立件全,保證其是以物交換的形似,在對等的情況下,盡量保證其具有一定的對等性,當二者不需要等同,與此同時,要多其實施內容進行明確,通過協議雙發的意愿,將協議內容進行細化,促進其協議法律下效應的提高,保證雙方的權利,促進其自覺的履行相對義務,為我國的社會制度的建設工作作出積極貢獻,改善社會養老問題較為進展的局面,推動社會的發展建設。
[1]袁夢雨.遺贈扶養協議立法完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
[2]江月.論我國遺贈扶養協議制度的完善[D].甘肅政法學院,2016.
[3]王歡.遺贈扶養協議制度之完善[D].新疆大學,2016.
[4]黃衛艷.遺贈扶養協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
[5]張秋晗.我國遺贈扶養協議法律制度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4.
[6]林良.論遺贈扶養協議制度的完善[D].華僑大學,2014.
[7]任數英.被繼承人債務清償訴訟若干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
[8]郭喜鴿.對我國遺產酌情分與制度的反思與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15.
[9]孫庭玉.論遺產分割中的歸扣法律制度[D].蘇州大學,2015.
[10]郭健.我國遺產范圍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韓迪(1988~ ),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法學研究。